![]() |
![]() |
|
|
人性与利益的交锋--忠告经营者、投资者 7 上页:第 1 页 3、财智合作有两类,一类是始终对资本倚重的企业,一类是并非始终对资本倚重的企业。前类企业因为投资者的绝对强势而相对稳定,恰恰是后一类企业往往随着企业对资本倚重程度的变化和经营者对企业的作用的逐步强大,而容易发生变故。变故的缘由在下文第7点中陈述。 从第一类企业的稳定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长治久安必须有绝对强势的一方,或者是绝对控股,或者是垄断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资源,或者是拥有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若非此,99.999%的企业早晚必生内乱。 只有一种企业例外,那就是由创始人一手带大的、已进入成熟期的行业龙头企业的、创始人已经成为企业精神领袖的企业,典型如万科与王石、蒙牛与牛根生。企业已经稳定,并拥有稳健的运营机制与文化制度,整个企业的团队成员对领袖绝对信仰、服从,故而,即使精神领袖仅仅占有微量股份甚至没有股份,这个企业仍然被控制在他的影响力之下。 创始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精神领袖,关键需要迈过的门槛取决于对财富和权力的认识程度。王石、牛根生等人已经不需要再积累哪怕一分钱,就足以拥有远超常人的丰裕生活,再加上拥有放心的团队,他们已经不需要在企业内部与任何人争夺任何物质和精神上的东西。因为已经拥有的一切,所以他们可以放下任何可有可无的一切。 4、财找智和智找财是两回事。这是双方发生的第一次博弈,合作之初谁是上家谁略占优势,这种优势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里需要忠告财智双方的是,作为上家一定要认真分析、客观认识自己的资源优势,不要因为对方对你的资源的渴望而过于强势,不要让你的心理优势表现的过于强烈,这会在对方心中播下厌恶的种子。一般而言这种情况多是投资者强势为多,但一旦这粒种子在经营者心中生了根,那一定是投资者的祸根,因为如果一个人心里压抑了对某个人的某种情绪,那他注定会在合适的时机把它释放出来。 5、不同的现实处境里,未来的经营者与投资者对选择合作伙伴会表现出大不同的态度。 这里需要坦诚的将未来的经营者与投资者进行分类。 对于资本拥有者而言,他们的境遇是图发展,愈是资本雄厚者愈强势,因为没有生存与后顾之忧,故而他们选择未来经营者大多冷静和理智,水平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则会反复权衡经营者的人品和占股份的多寡,则优取之,慎重选择的结果就是其长期合作的成功率高;恰恰是略有资本但不雄厚者,要么是瞻前顾后、不敢决断、贻误战机,要么是一旦遇到一个自认为的难遇良机时,会失去客观分析的冷静心态。所以,凭借资本找经营者的投资者常常呈现出越有钱越成功、越没钱越失败的情况。 而智力拥有者则分出谋生存与图发展两种境遇,其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意图抓紧解决生存问题的弱势经营者,在生存的危机面前,大多数人会失去立场和方寸,什么条件都答应,甚至会主动去犯下文第6点中的错误。 对于以智为主导的强势未来经营者(最理智的一批人)而言,他们并不是谁钱多找谁合作,同样有钱的情况下,谁的关系最广最强就找谁合作。 6、智求财、经营者找投资者的典型错误举动。 这里所说的错误举动是指并非故意或恶意犯下的错误,出自无心、而非狡黠、欺诈。 经营者在前期与投资者谈判时,最容易在对局势判断的前提下犯两个错误:一是低估了所需的投资额,二是对美好经营前景的过度渲染。在很多情况下,经营者总是喜欢给投资者描绘出一番低投入、高产出的完美前景,把一切想得太简单,大大低估了市场的残酷与竞争的激烈。这两个错误直接引发的问题也有两个:一是最初议定的投资款用尽后需要追加投资,二是投资到位后效益兑现落差过大,或是公司大大超出了进入良性循环的最初预期。无论引发哪一个问题,都会令投资者对经营者产生置疑与抱怨,进而导致合作双方的不信任。 这两大错误基本是所有经营者与投资者矛盾激发、关系交恶的最终根源! 要避免这两个错误的产生,可以有如下方式:确定投资的最终上限。经营者应当拿出一个明确的投资上限,当达到这个上限而公司仍然无法进入正常运营时,投资股东可以追加投入,但要么经营股东的股份必须按一定比例转让给投资方,要么在后期分红时率先返还投资者此部分的追加投入。 7、财智融合后,并非始终对资本倚重的企业最易生乱,需要投资额度小和只是需要阶段性投资的企业皆属此类。 股东之间关系的强势与弱势的转变是依据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核心操作能力、对公司内部的实际控制力而不断变化的。对资金要求不大、在短期内就可通过公司营业收入实现正常运营的公司,其经营者往往会在这种情况下迅速进入心态失衡状态。投资者要明白:一个仅仅缺乏小投资或阶段性投资的经营者,无论具有再高尚的人格,也不会因为在饥饿的时候吃了你的一块牛肉就会每年还你一头牛! 这种合作本身就具有极不稳定的病根,这病根的产生双方都有责任。 首先,初期误区。经营者之误区,本来很多智力拥有者只不过是缺点钱,但苦于融资困难才不得不用出让股份的方式去融资;另外,也有不少是因为对未来经营所需资金预期太大,为了整合资源、加快企业发展速度,故而也想到了用股份换投资的方法。给所有的未来经营者一个忠告,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用出让股份的方式去解决资金问题。 投资者之误区,现在很多的资本拥有者都有些利令智昏的苗头,要么用高利贷的形式借钱给你,要么就是看着这个企业的前景很挣钱就要拼命占有股份。给投资者一个忠告,如果你觉得这个行业真的有厚利可图,那就去拉几个人来自己干吧。 其次,在确定好投资额度的基础上,商定出公司进入正常运营、无须继续追加投资后的股权配比关系,再结合上文中第2点的退出机制来彼此制约。 三、合作六结局: 今天我只想解释一下我一直信奉的一条合作准则——分子与分母的辨证关系:在一个利益共同体中,决定你收益高低的关键并不是分子的大小,而是分母的大小;在一个小分母之上无论占据多大的分子,其实际数额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大家共事的关键其实不是如何想方设法提高自己个人的分子数额,而是应当竭尽己力、集合大家之长携手去把分母做大。 看遍天下的生意结局,无非以下6种: 1、各获其利,彼此赞誉;继续合作前景很大,甚至成为朋友。 2、各获其利,彼此指责;合作机会渺茫,但不排除为了利益再次携手。 3、有赢有输,彼此赞誉;尚有合作机会。 4、有赢有输,彼此指责;合作机会彻底没有。 5、大家皆输,彼此赞誉;合作机会渺茫,可能有一方已无翻身的本钱。 6、大家皆输,彼此指责。合作机会彻底没有,甚至成为仇人。 想合作创业成事、谋财创富者,根据自己的情况看着挑吧;当然,“买卖不成情谊在”、“多个朋友多条路”的古训声声在耳,希望你能选择了1和3,并真正依照自己的选择走下去。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山东智盟时代营销From EMKT.com.cn策划公司首席地产顾问,电子邮件: Dafei1978@peoplemai.co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