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当阳谋对决阴谋--评娃哈哈与达能之暗战 7 上页:第 1 页 3、宗庆后为何同意把娃哈哈品牌转让给合资公司? 这算是宗庆后中了达能阴谋的表现,娃哈哈品牌由娃哈哈集团转让给了合资公司娃哈哈,并不等于就卖给了外资,因为在合资公司中娃哈哈集团所占的股份为49%,是当时的第一大股东,其他每家股东的股份都小于娃哈哈集团的,娃哈哈品牌虽然转让给了合资公司,还是在中国人自己的掌控之中。后面的变局出乎娃哈哈的预料,就可以看出“阴谋”的味道来了。娃哈哈集团所占的股份虽然开始是最大,可是几个外资股东中香港百富勤很快就把手中的股份全部转让给了达能,这样一来,达能就拥有了哈哈哈合资公司51%的股份,这一有意无意的精心策划的局让精明的宗庆后把娃哈哈的品牌失了手。好在国家商标总局在娃哈哈商标转让的审批上作了干预,导致品牌转让无法实施,才有了后来的品牌授权使用的“桌下协议”,可是这桌下协议的执行中就有很多拿不到桌面上的桌下行为,双方都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地方,双方采用了谈判和相互挟制比对方妥协的方式来协调的,一旦有谈判和妥协解决不了的问题,双方的纠纷就会公开化,或者诉诸法律寻求法律解决,或者借助公众与媒体。其实在这场游戏中,没有谁是正义非正义之说,只是一场商业利益的博弈而已。 4、中方在合资公司的股份低于50%造成的隐患 娃哈哈在这十几年的经营中,最大的资产莫过于娃哈哈这个品牌,这次的品牌争端彻底将这个品牌微妙的所属关系彻底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下,同时暴露出来的也是娃哈哈集团的尴尬,原本紧紧握在自己手里的品牌被资本轻轻下一子就撞扭了腰,一贯强势的宗庆后可能也没有想到会一不小心中中了帝国主义的阳谋,宗庆后坦言了当时自己的失误,其实这种失误对于与狼共舞的中国企业家来说,怎么能说不是时时刻刻将要面临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跨国企业四处蚕食本土产业、吞噬本土品牌的过程。蚕食市场的开路先锋就是他们的国际品牌,为了扫清品牌垄断的障碍,国际巨头们先会携巨量资金,大力做事场推广,抓住人性中的追求享乐和追求短暂快乐的心理弱点,大力包装快餐式的品牌,攻城略地,麦当劳、肯德基、迪斯尼、好莱坞电影、莫不如斯。再一个同时采取低于成本价的方式进行倾销,直到耗死民族品牌,大批资本实力本不雄厚的民族品牌纷纷在这种战争中被下阵来,纷纷消亡。如果民族品牌历经冲击屹然不到的话,跨国企业蚕食市场的成本就会很大,甚至是蚕食失败,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出表面温情脉脉实则凶狠狠戾的资本运作的杀招,通过收购来获得竞争对手的品牌控制权,在获得对中方品牌获得控制权后,逐渐将其边缘化,直至将之废掉,扫清竞争对手后获得市场霸权,乐凯就是典型的例子,历经了国际巨头的低价倾销打压,在打压不倒后,被通过资本运作吞并。 4、娃哈哈品牌归属的几种猜测 第一种,搁置矛盾,重归于好,一切如常。范易谋离职、宗庆后重回娃哈哈,大家搁置争议,合资公司继续使用娃哈哈的品牌,娃哈哈集团在合资公司体外循环的公司继续存在,双方在体外公司的发展上达成妥协,一切重归于好。这种可能性是最有争议的,因为重庆后的一贯强势让达能除了获得直接的收益回报之外,并没有获得这个棋子的控制权,并不能达到他通过对几大品牌(正广和、娃哈哈、乐百氏等)的控制来掌控中国饮料市场,这样可以说娃哈哈成了他在中国布局的一个绊脚石。 第二种,矛盾激化、彻底破裂、品牌易手。范易谋采取强势策略接管娃哈哈、品牌被娃哈哈合资公司收走,达能中国的团队会进入娃哈哈合资公司,新老恩怨促使矛盾进一步激化,然后宗庆后的子弟兵们纷纷撤回娃哈哈集团,娃哈哈集团高调启动“非常”这个新的统一品脾,产品包括:非常可乐、咖啡可乐、非常纯净水、非常柠檬、非常茶饮料、营养快线、思慕、激活,这批单品知名度非常高的饮料重新冠以”非常”品牌,由商号为“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的企业生产,而且这个字样将会在包装上被大大标注。宗庆后的子弟兵轻松接手了换了帽子的产品。娃哈哈集团推出了猛烈的营销攻势,高调宣传以“非常”为品牌的娃哈哈哈集团的饮料。渠道与经销商也纷纷跟进宗庆后,大家同仇敌忾,产品销量在几个月后即恢复到历史同期水平。在市场上娃哈哈合资厂产品的饮料与娃哈哈集团出品的饮料在市场上短兵相接,由于达能运作能力的低下以及对国内市场的不适应,加之强势竞争对手来自于自己的内部,而且品牌并没有完全割断(娃哈哈集团的商号在消费者心目中依然是质量与信心的保证),达能掌控的娃哈哈很快就显出了颓势,年底销售额大大缩水。 第三种、矛盾激化、品牌保留。娃哈哈的品牌最后也没有被娃哈哈合资公司收走,宗庆后辞去娃哈哈合资公司董事长的职务有达能系担任,作为达能没有按照合约得到品牌的补偿,娃哈哈合资公司继续无偿使用娃哈哈品牌,娃哈哈集团公司也可以使用娃哈哈品牌,哈哈哈集团的公司继续使用娃哈哈商标,开拓食品饮料领域。娃哈哈合资公司从此后了暗伤,增长缓慢,几年后彻底停滞,最后娃哈哈集团方面撤回其股份。 王利锋,毕业于南开大学,战略营销From EMKT.com.cn人、《销售与市场》特约撰稿人,曾在北大方正、美国RGF等多家企业任职,2003年参与吉利汽车品牌核心战略规划,2006年创立王利锋营销战略工作室(lifengwang.blog.soh.com),现任英特尔软通科技市场总监、兼有理科与文科的教育背景,接受正规院校式教育,却醉心于中国传统智慧;长期在企业从事营销实践,却热衷营销理论!中国经济飞跃伴随着是中国企业的腾飞,伟大的营销实践必将诞生新的营销学理论!愿能为此做一点贡献!联系电话: 13911259940,电子邮件: wanglifeng1000@soh.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