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炒药启示录(上):炒药,玩的就是心跳 7 上页:第 1 页 走好四步险棋 同仁们都认为火的领域,竞品林立、竞争早已白热化;对冷门领域,又不敢冒然行事;在看不到市场走势的情况下,又不敢冒然投入……不可控的市场风险,步步都是险棋,往往能挣到钱的,往往都是险棋,当然,这需要操盘手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险棋1:杀出黑马 对于传统大类或热门领域,从产品、价格等方面入手,嫁接市场认知和科普基础,进行卖点和机理诉求。如妇科领域凤保宁的独特丸剂及其宫内排毒治妇科,补肾领域6、7、8元的价格盆地产品等,在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都会或多或少的分一杯羹,这关键在于找到足以撼动市场的切入点。 对于冷门或患病人群少的重症领域,从产品、治疗机理等方面入手,传递科普知识和产品信息。在人群既定的情况下,只要持续投,也不需猛炒,成长期稍微慢一些,一旦进入成熟期,可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如结石领域的结石清胶囊等品,在不少区域已做到了一枝独秀。 险棋2:排它性竞争 无竞争格局下的竞争,就是一个人的竞争,理所当然你就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在区域内垄断核心资源,对同类产品形成排它性,市场风险当然就可控了。现常见的就是垄断核心媒体的黄金时段,强势终端的现场广告和终端阵列,更有甚者垄断了地政关系,让竞品无从下手。如我一朋友买断了当地电视台11:00-12:00、17:00-19:00等垃圾时段的黄金时段,竞品若上其它段位广告就形成了目标受众不对称,尽管他有一半以上的时段转卖给了别人,但都是有选择性的卖给了非竞品操作者,其操作产品的销售状况就不难而喻了。 险棋3:广告不再是广告 去年一位老大爷一次性买了一补肾产品10盒,完后对营业员说:我从来都不相信广告,但看到你们广告快投1年了,我想不是真的也是真的。这句话不难理解:试想产品不行,厂家不会投那么多广告,否则投得越多亏的就越多,效果好肯定买的人多,厂家就不会亏本,所以就会做了这么长的时间。 其实很多时候,消费者玩起了反间计:先观望,再购买。在此期间广告不再是广告,而是一种高风险下的高产出。当然,这需要产品疗效作保障。 险棋4:坚持就是胜利 广告投放最怕的是咨询电话少,购买者更少,一般1-2个月同仁们都撑得住,而从第3个月起就心慌了,开始考虑退路,更多的是撤退,但坚持下来的少有的实现了盈利。 发生以上情况,及时调整媒体、广告内容、狠抓终端和售后,若效果慢慢好转,就继续投,能坚持下来肯定会胜利,如我有一朋友原来在重庆做某肝药连续亏了6个多月,300多万没了,后来坚持下来当然赚到了钱。 一旦进入四步险棋,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对市场格局的把握,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朝既定的方向实施推广步骤,切忌半途而废。 精雕细琢,小市场大作为 市场风险不能预测,成功也是没有保障,作为操盘手把市场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使是小区域也可成就大市场,这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四步方略: 第一步:修补产品 操盘手把产品引入到区域市场后,对厂家原有的企划进行再次修补,如定价、广告投放、终端策略等,这套全案企划很可能在全国大多数城市做试点都成功,但不一定进所有的市场都适合,这就需要调试。 现在市场一个正在运作的祛斑组合产品,定价每套218元,分内置剂和外用霜,在湖北市场做试点反应都还可以,后来在别的市场有经销商打出了“买外用霜,送内置剂”,还有的市场受终端水平或竞品夹击影响,打出了“原价218元,现价158元”都卖得还可以。 第二步:资源接轨 对原来的资源进行有效分析、论证后,找出能否对现推广产品进行有效嫁接,不能嫁接切忌强行硬搬。 笔者遇到一位经销商以前是做补肾产品的,其媒体资源是买断的当地电视台23:00-24:00,后来做了一个女性产品,苦于买不到时段,就用了原来时段,广告投了快两个月效果可想而知,后来问到我时,我说:你想这个时段女性还不睡觉,那都是些什么人?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这种情况下,宁可不投,也不要乱投。同样一位以前做过肾炎产品的朋友尽管钱没挣到,倒积累了3000多个患者名单,后来做了另一肾炎产品,做活动促销、专家义诊、会议营销每次都是岗岗的。当然,这些在选产品时都应考虑进去。 第三步:渠道下沉 大多经销商受资金、网络渠道等方面原因的影响,以致于市场炒作力度不温不火,若缩小打击范围,集中资源进行重点突破,可控因素当然就会大一些,这就是我们说的渠道下沉,但不同于收编。 到底怎么个沉法?像三株、红桃K那样沉到村里去,不大现实,没那么多人且战线太长。我认为两种沉法:在现有渠道上下沉一级后,一是两个渠道一起做,二是只做下一级渠道。如地级市场下沉到市县级市场,一是地级和县市级一起做;二是只做县市级,在总预算既定的情况下集中广告投放,现有人沉到了乡镇市场,有效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竞品林立后恶性竞争。 第四步:精耕细作 现很多经销商宁愿把钱花在广告上,也不愿花在终端建设上,实际上这种投完广告后,等销量的方法未必能如人愿。这需要操盘手在媒体投放上能做到有效组合,如同是平面媒体强调互补,做硬广告时,也做做软文广告,同时把终端工作落到细微之处,多听听终端的呼声,多看看终端的反应,如咨询电话的接听和促销员的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及时分析,及时总结。 当前营销环境朝深度营销、精度营销发展时,炒作类运作不再是某一个点或面的取胜可定大盘,而是需要系统、全面取胜。战线拉长、风险加大,这就需要一种能对竞争格局和发展态势作出正确反应的心理素质,而更多的是一种心跳。 原文发表于《销售与市场》2006年10月(上)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djh-wh@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