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易中天“艰难的一跃”与艰难一跃的易中天 7 上页:第 2 页 曹操谋势,袁绍谋子VS管理的危机和危机的管理 曹操的一生可谓深谋远虑、精明至极,放着现成的皇帝不当,从公元189年起兵开始,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征袁绍、平乌桓、灭刘表、驱孙权、定关中、击刘备,一直都是以所谓的“兴义兵,诛暴乱,朝天子,佐王室”为经营发展战略的。 当公元200年,曹操大败袁绍于官渡,袁绍的大量辎重、图书和珍宝都落到了曹操的手上,其中就包括自己手下一些平日里的管理层干部暗地里写给袁绍的书信。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但凡与袁绍有过书信来往的人,无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曹操却下令将这些书信全部付之一炬。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和权衡:首先,当初官渡之战之前,无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袁绍一方,连曹操自己都自身难保,何况手下的其他人呢!其次,要肃清“阶级敌人”,又何等容易,明哲保身的想法究竟牵扯了多少人?又要处理多少人?再者,执法措施一旦出台,必将挑战和打破法不责众的世俗框架;最后,自己目前是创业阶段,需要保存实力,不如卖个人情,统统不予追究好了。这样一来,让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就会感激涕零;而其他旁观者则更会死心塌地地效命。 同样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由于不听谋士田丰的进谏和建议而导致战争失利,居然不认真分析总结失利的原因和思考时局,而简单任性为了挽回面子,竟然杀害了谋士田丰。像袁绍这样只会用新的错误去掩盖旧的错误,而绝不会认错,更不会公开认错。 孙子兵法曰:“善奕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对比曹操和袁绍两位操盘手在管理的危机面前却表现迥异:一个虚怀若谷、处事谨慎;一个气急败坏、恼羞成怒。在关键时刻的危机化解和困难面前,曹操始终能够着眼于全局,而袁绍却始终过分计较“谋子失利”的心结,由于无法理解、运用正确的危机化解和管理的手段,所以最终也不能摆脱颓势局面和心理阴影的束缚和困扰。 即便是时空逆转,如果有机会安排两位操盘手(曹操和袁绍)坐下来对弈一局,相信袁绍可能也不会取胜! 诸葛亮情结VS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观 诸葛亮本是世家子弟,只因家道没落,只得栖身山野、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虽然耕耘垄亩于山野,但是却有着极其远大的职业规划和个人理想,一直以管仲和乐毅为崇拜偶像,等待时机、蓄势而动。 诸葛亮除了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休养生息,还在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且努力营造和经营自身的行业口碑、职业条件和职业资源,比如诸葛亮首先得益于荆州名流司马徽和庞德公的赏识(司马徽还送给了诸葛亮“卧龙”的“荣誉称号”),诸葛亮能够认识刘备,更是好友徐庶客串“猎头顾问”的极力推荐。 经过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漫长积累后,诸葛亮拥有了个人品牌和“猎头顾问”的推荐。但是在“三顾茅庐”的时候,作为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待岗青年”诸葛亮时年26岁,而“资本方老板” 46岁的刘备还是相当谨慎的,一则,他想不通诸葛亮作为刘表的外甥,诸葛亮为何不去到比自己强大的刘表的企业去应征上岗?二则,当时荆州的人才市场严重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三则,由于刘备悦人无数,所以根本没有把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 四则,诸葛亮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个人成功案例。至此,诸葛亮的第一次面试理所当然地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一次面试完,诸葛亮并没有以“绝对的优势”从扎堆的候选人当中立即脱颖而出。 究其原因,虽说刘备企业当时急需经营管理人才,但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他需要的是一个管理层团队,并不是要借引进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毕其功于一役,以待扭转乾坤。而诸葛亮却是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候选对象,他更需要刘备企业给予他的这个平台,释放自己的才能,相比之下,诸葛亮的选择空间更小,甚至别无选择。 历史的玩笑,带我们回到现实中,无论历史上的“三顾茅庐”是纯属子虚乌有,还是刻意杜撰的或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今天这样的争议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不妨借古于今,对于我们今天的职业经理人还是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即便是职业经理人自己认为自己是价值不菲的千里马,但是更应该想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则不常有”的客观事实。人力资源的绝对价值是不存在的,人力资源价值和资本在天平的两端是永远不可能对称和平衡的,无论是在理想还是现实中,也很难做到形成绝对的卖方市场。 小 结 记得过去老人们曾说,《三国演义》是让人增加智慧的书,尽管有的“智慧”其实是“阴谋诡计”,故又有“老不看三国” 的说法。但是在易中天教授的笔下,通过还原历史的手法,隐约间我们仿佛也真正明白了“读书明理做人不作秀,登科治国做事不做官”的文人情怀。 山河表里,铁马云雕共绝尘;漫嗟荣辱,酒酣犹诵大风歌。易中天“艰难的一跃”在于其敢于突破常规,在遵循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勇于向传统文学提出诘问,通过对比和接轨现实的历程,我们的启示恰恰就在于突破创新的勇气和严谨的作风态度。在易中天教授的笔墨间,《汉代风云人物》不仅仅在线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一段大历史背景,《品三国》的魅力也绝不只限于对洞悉人性的另类解读和对比剖析。艰难一跃的易中天,更让世人看到了他――厚积薄发的学术功力以及洞若观火的豪情。 冯建军,著名营销实战专家和职业经理人,中国最具影响力营销策划100人、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企业家大学中国国际策划学院营销策划系客座教授、香港怡和管理顾问公司日化美妆/健康品板块业务中国区特邀讲师,国内多家知名专业期刊杂志和专业营销网站媒体专栏作家、特约撰稿人;对“特许品牌建设和连锁加盟实施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长期致力于“国内日化美妆业/个人护理用品业领域”、“国内健康品业/个人口腔护理用品业领域”的持续研究和深入实践。现任国内某知名化妆品企业副总经理/营销总监,目前还担任国内多家知名化妆品/保健品企业首席营销顾问。欢迎同作者进行探讨和沟通,联系电话:13332889185,邮件: xfjj7103@sin.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