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东盛:成也并购,败也并购? 7 上页:在并购中迅速“崛起” 不堪重负:资金链全线告急 东盛集团繁荣表象掩盖下的脆弱内幕被揭开,缘于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薪风波。 笔者了解到,在东盛公司发展最火红的2000年,独资组建了陕西东盛篮球俱乐部。但据东盛内部一高层透露,从组建之日起,公司几乎没有对俱乐部投入多少资金。 “那俱乐部的运转经费从何而来?球员靠什么生存?如何比赛?”笔者问。 “他们自己运作。比如在球衣上冠名等等,吸引企业赞助。” “可球队如果没有打出名气来,何来赞助?”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投入无法保证,球队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前不久还受到了国家篮管中心的点名批评。” 在调查过程中,有人向笔者爆出猛料:俱乐部拖欠球员工资,球员们想罢赛。 记者致电陕西东盛篮球俱乐部,被告知球队正在外地参加比赛;记者追问是否存在拖欠工资之事,对方回答“不清楚”,即挂断了电话。笔者辗转联系到几位从东盛集团辞职的员工,以及西安当地媒体的财经、体育记者,通过他们,大致弄清楚了“欠薪风波”的前因后果。 原来,今年在河南济源集训期间,有部分陕西东盛男篮球员向外界流露出不满:“新赛季就要开打了,但我们上赛季的钱还拖欠着,真不想打了!” “原本应该在联赛结束后结算给我的薪水,到现在还有一半没给我,拖了快半年了!”另一位球员则语出惊人,“确实还欠我近一半的钱,最近为这个问题我也在和俱乐部交涉,我现在对俱乐部还是留一点情面的,如果过段时间他们还拖着不给的话,我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的,把他们为什么拖欠我们球员的血汗钱的内幕全都说出来!” 俱乐部方面的说法则是,部分被暂缓发放的薪水,都是球员的奖金部分。“其实俱乐部是在限制球员们,因为现在正是球员联系新球队的时间,对于一些主力球员俱乐部肯定不愿意放,也只能拿奖金来限制他们。”俱乐部官员如是说,“这是潜规则,是俱乐部和球员之间博弈的结果,是放人和挖墙脚之间的土办法。这和长期拖欠球员工资奖金是两回事。” “不过,”该官员又补充了一句,“众所周知,目前的CBA球队还是需要依靠母公司输血经营。即使在上个赛季有盈利的六家南方俱乐部,也无法完全依靠俱乐部的经营来独自生存。上赛季陕西东盛俱乐部受上级母公司(东盛集团)的资金支持限制,在整体运营中显得不如以往那般殷实。最困难的时段马上就要过去,俱乐部发展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集团高层总算这样安慰员工:困难马上就会过去,情况立即就会好转的。他们这是骗谁呢?”一位从东盛离职不久的中层干部说,“在招聘的时候,开出的待遇的确诱人,但落到实处时,差距一下子拉得太大了,让人很难接受。我在东盛工作时月薪也就2000多元,还没有我现在的工资高。” 俗话说:见微知著,东盛资金方面的捉襟见肘,还可以从以下一些小事上看出端倪。 在东盛集团西安总部北楼4层,笔者见到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赟,她兼任公司内刊《东盛人》的主编。据她介绍,《东盛人》的纸质版准备停刊,以后就出电子版,理由是节省成本。“我们大致核算了一下,该刊物每年要花去我们公司35万人民币,这还不包括人力成本。”在北楼的另外一层,记者与一名正在工作的保洁员聊了几分钟,据这位员工透露,公司原先一层楼一个保洁员,半年前变成了两层楼一个保洁,“工作量增加了,可我们的工资却没有随之翻倍。更气恼的是,本来不高的工资,还经常被拖欠。” 笔者从北楼来到了南楼,惊奇地发现:外表看不出差别的两楼竟有天壤之别!北楼装修得富丽堂皇,人来人往;南楼门可落雀,最关键的是,有几层居然没有装修,看上去破败不堪,门上却赫然写着:科研管理部。记者顺便问了一位正在上楼梯的工作人员,他表示不太清楚情况,“估计是没钱装修吧?”他说,“现在公司资金方面好像有些困难,销售部那边的人总是在抱怨,说高层向他们催销售回款,就像农民催母鸡下蛋似的。资金刚刚到公司账上,马上便会被提走,用于还银行贷款。至于其他方面需要用钱的,都可以先缓一缓,银行的信誉不能丢啊。” 东盛集团资金链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宏观调控和原油涨价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1-2月,医药制造业整体毛利率降至31.61%,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降至7.07%,同比分别下降1.59的1.20百分点。同时,医药行业亏损面扩大。2006年2月,医药制造企业共4959家,其中亏损1404家,亏损面达28.3%,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东盛也没能幸免。 业内人士分析,战略上失误才是导致东盛资金危机的最根本原因。以控股潜江制药为例。2003年,东盛集团动用2.08亿元收购潜江制药3225万股(29.51%),包括收购的相关成本,实际动用资金在2.20-2.30亿元左右,每年支付的资金成本1800万元。 潜江制药最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如下:
自2002年以来,潜江制药的总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7%、1.63%、1.14%,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5%、2.04%、1.85%。按照股权比例计算,东盛集团在2003年与2004年每年分享的利润只有273万元、258万元,与它每年因投资潜江制药的资金成本1800万元相比,差距遥远。 对云药的介入更是东盛并购史上的一大败笔。东盛集团只持有国药工业49%的股份,国药工业控股云药集团50%的股权,云药集团控股云南云药有限公司51%的股权,云药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云南白药51%的股权。东盛集团对云南白药的控制力度经过了“五级衰减”。按照股权的金字塔结构计算,东盛集团只能拥有云南白药6.38%的权益。2004年,云南白药的净资产为67243万元,净利润为17135万元;东盛集团只占有云南白药净资产的4290万元,年度净利润的1093万元。就是为了这块没有品牌产权的所谓的“优质资产”,东盛集团花了4.98亿元的代价,相当于其在云南白药的权益资产4290万元的11.61倍;按年利率8.00%计算,年均资金成本就要4000万元,相当于其在云南白药的权益年度净利润的3.66倍。对于一块没有实际控制权的资产,东盛集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了解决资金链紧张的燃眉之急,2005年2月,东盛集团转让珠海丽珠集团12.72%的股权,获得1.7亿资金;不到一个月,又将其持有的潜江制药社会法人股1955万股进行了质押,目的是为了向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贷款。加上2004年9月22日所质押的1269.8413万股,东盛集团已经将所拥有的潜江股份股权全部进行了质押。同时,东盛集团将其所持有的东盛科技全部社会法人股股份5404万股也进行了质押。如果按照两家公司2003年每股净资产计算,此次抵押可以获取近4亿的资金。同时东盛科技还决定增发7500万A股,融资5.1亿。 “能够抵押的全部抵押出去了,据说连西安总部的管理大楼也已经抵押给银行了。”东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说。 第 1 2 3 页 下页:穷则思“变”,“变”却未必“通”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