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区域经理的窜货烦恼 7 上页:第 1 页 专家观点:天星公司该如何控制经销商的窜货行为(一)
特邀嘉宾:何坊
“要想根治窜货行为,必须了解造成窜货行为的原因。”
张伟的苦恼是目前多数企业都面临的问题。经销商之间互相竞争,本想为自己“窜”来更多的利益,结果是搞乱了市场,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企业领导必需高度重视此问题,不然企业极有可能败在窜货上。
现在,许多企业多数只是通过简单的罚款方式进行管理,效果很不显著。要想根治窜货行为,必须了解造成窜货行为的原因。
窜货原因
1、厂家向经销商施加的任务量过重。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许多厂家不顾当地市场容量、品牌现状及经销商的分销能力,盲目追求上量、上规模,并将销量压力直接转移给经销商。这些厂家给经销商施加过重的压力并把奖励门槛定得很高,对持续合作要求过于苛刻,导致经销商不得不另觅捷径,依靠向其他区域窜货来完成任务量。
2、为取得高额奖励(或返利),经销商一味追求销量。
厂家为了提高经销商的积极性,通常在销售政策中设定各种形式的奖励,且大多采取以鼓励销量为目的的阶梯返利形式,即奖励与销量挂钩。销量越大,奖励折扣就越高。于是,原先制定好的价格体系被这一折扣拉开了空间。这导致了那些以做量为主,以赚取年终奖励为目的的经销商,开始不择手段地向自己区域外窜货。 3、不同市场存在价差,且价差足以弥补成本。
价差是窜货的必要条件。当市场存在价差,且足以弥补运输成本时,窜货的必要条件便已形成。
价差的来源较多,主要有:厂家在不同的市场实行差别定价;厂家控价措施不力,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政策上的不平衡(即大批发商通常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销售补贴);厂家提供的促销支持和费用补贴被一些商家变成差价补贴;经销商出于商业目的,销售时故意压价,人为制造竞争筹码等。
4、厂家对市场控制乏力,受害区域经销商施以报复性冲货。
报复性窜货是商家在混乱的市场秩序中不得已采取的自卫行为,在厂家市场管理乏力的区域普遍存在。此时市场价格已趋于失控,市场竞争演变成了商家之间拼实力比规模的价格战,而经销商大户通常能在这场价格战中占据优势。
浴霸行业的领导品牌奥普浴霸,只设计了出厂价,而没有对销售通道的价格体系进行设计,只以一个出厂价面对形形色色的经销商。地区差价悬殊。由此导致了经销商互相窜货,市场一片混乱,经销商怨声载道。
5、经销商以融资为目的,通过快速上量进行套现。
有些经销商虽然经营某一品牌,但并不是以通过经营该产品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其作为融资套现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是许多经销商的主要支付方式,也是其主要融资手段。通过在承兑期内分销产品套现,再投入到其他高利润行业中。这类经销商一般没有长久合作思想,市场规范、区域划分对他们毫无疑义,。
6、经销商处理库存积压产品
库存积压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当地不适销,为减少库存占用的资金,经销商一方面通过降低价格尽快抛售,另一方面使产品尽快流向适销地区。特别是经销商经营出现问题或与厂家终止合作后,更会不计后果地跨区低价抛售。
控制窜货的有效方式
1、用制度制止窜货,并实现激励与市场行为挂钩。
首先,在与经销商签定的反窜货合同中,要明确加入“禁止跨区销售”条款,将经销商的销售活动严格限制在自己的市场区域之内;
其次,为使各地经销商能在同一价格水平进货,应确定厂家出货给经销商的价格是到岸价,所有在途费用由厂方负担,以此保证各地经销商具备相同的价格基准;
此外,在合同中载明级差价格体系,在全国执行基本统一的价格表,并严格禁止超限定范围浮动;
最后,将年终给经销商的返利与是否发生窜货相联系,即一旦发生窜货,取消经销商的年终返利,使返利不仅成为一种奖励,而且成为一种警示工具。
2、合理规划区域市场和目标销量,减少网络的交叉或重叠。
为防止区域间或网络间的冲突,厂家应严格界定区域和网络,减少网络的交叉和重叠。首先,应实行区域独家代理,在操作上可推行三方协议,即厂方、一级指定批发商和二级批发商之间,实行契约式管理,二级批发商需经厂方认可并只能到签约批发商处提货。
其次,目标销量确定应科学、合理,着眼于市场的培育和稳定,必须是厂家和商家通过努力在该区域能够完成的。
3、实行合理的级差价格体系。
第一,每一级的代理商的利润设置应合理。过高容易引发降价竞争,造成窜货;过低调动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
第二,管好促销价。每个厂家都会搞一些促销活动,促销期间一般价格较低,经销商一般要货较多。经销商可能将其产品以低价销往非促销地区,或促销活动结束后,将产品低价销往别的地区形成窜货,所以应对促销时间和促销货品数量严加控制,将促销费掌握在自己手中,与经销商联合运作,根据促销效果随时做出修正。
第三,价格政策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并要严格监控价格体系的执行情况,制定对违反价格政策的处理办法。
4、实行市场巡查制度。
市场巡查,就是厂家派人巡视各地市场,一旦发现跨区域销售行为,应立即着手解决。通常实行四级处罚,即警告、停止广告支持、取消当年返利和取消其经销权。
应该指出,窜货与市场发育程度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越是市场畅销,销售量不断扩大的产品,越有可能发生窜货行为;市场容量越大,发生窜货的可能性也越大。
5、实行代码制。
代码制是指厂家给发往每一个区域的产品编上号码,以示区别。采用代码制可以使厂家在处理窜货问题上掌握主动权。
首先,由于产品实行代码制,使厂家对产品的去向了如指掌,使经销商有所顾忌,不敢贸然窜货;其次,即使发生了窜货现象,厂家也可以搞清楚产品的来龙去脉,有真凭实据,处理起来相对容易。
这一做法的缺点就是成本太高。
6、防止经销商囤货。
为防止经销商囤货窜货,厂家要控制经销商的上货规模,并收取数额较高的市场保证金,如果经销商要的货较多,厂家要对其分期供货,使其缺乏窜货的资本。 此外,为防止经销商囤货,可以对其实施月返利的方式。
7、利用网站使营销情况透明化。
厂家建立产品销售网站,把各区经销商的覆盖率、库存、当天的销售情况在网上公布出来,经销商可以根据厂家发给的密码进入网站查看详细情况。营销状况的透明化可有效防止窜货行为的发生。
8、与经销商建立感情。
中国人是很讲究关系和面子的,企业和经销商建立深厚感情之后,一般不会轻易用窜货来破坏这份感情。
企业把经销商当朋友,工作上把他们当成合作伙伴,生活上也应尽量关心他们。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