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年,彩电业再迎转折点 平板化、全球化、多元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毫无疑问,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之后,我国彩电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以平板化普及为契机,海信、厦华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崛起,而康佳、TCL、长虹并非弱者,正在全面发力。但核心技术缺乏背后发展乏力的质疑声不断,我国企业又应该如何在平板化大潮中掌握主动权。 随着彩电业全球化扩张步伐加速,面临海外反倾销机会也在增多。如何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规避劣势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是一道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作为家电业的一部分,彩电企业在多年前就实施多元化扩张,并随着3C融合愿景的推出愈演愈烈。而在经历了多年摸索后,厦华为代表的专业化企业崛起,康佳为代表的多元化企业回归,国内企业正面临着多元化之痱。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今年我国彩电业将再度迎来新的机会,而企业和市场格局也将随着出现一定的变动。 多元化的坎 近年来,随着彩电企业的做大做强,TCL、长虹、海信、康佳、创维等企业纷纷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并从去年开始明确提出了3C化融合战略。然而,厦华却坚守彩电主业不放松,成为国内惟一专业化的彩电企业。近日,康佳又再度提出了液晶战略,明确将回归彩电主业。 诚然,许多彩电企业在多元化扩张中获得了全面发展和壮大。同样,也有一些企业将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放眼整个彩电行业,专业化企业更是屈指可数,但发展却扎实稳步的推进。 我国彩电企业的多元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关联多元化,即由彩电向空调、冰箱等领域进行扩张。能够将企业在品牌、管理、市场网络等环节的优势进行有效性辐射。还有一种是非关联多元化,即脱离了家电主业,向房地产、金融、汽车等领域扩张。这种扩张的动力在于其它行业的利润丰厚,但无法利用企业已在品牌、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积累下的资源。一些企业正在实施的3C融合,由于尚于发展初期,业内对其分类暂无统一界定。 总的看来,大多数企业的多元化成功于第一种,而在迈向第二种的过程中,遭遇了阶段性的亏损、停滞不前等问题。而相对于专业化,一方面能够让企业集中精力推动于单一产品与技术的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还能够积累沉淀力量,为企业实现新一轮的突围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一旦遭遇了市场风险和危机,将拖累整个集团产业的发展。澳柯玛集团暂时的折翅就是被多元化所拖累。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实施多元化一要具备综合能力,能够把握多元化扩张的进程,二要具有控制风险的能力,一旦遭遇风险能够立即收手。海尔们以3C化融合为契机,带动企业在规模化、产业化上的全面扩张,做大做强。而厦华则专注彩电,实现在这一领域的精耕细作,做强做大。在空调领域,也有类似的例子。格力空调正是通过专业化运作成就行业霸主地位。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和道路,关键是量力而行。即如何选对今后的发展道路,又如何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长期以来,我国家电企业存在着盲目做大的弊病,最终将企业发展拖进了死胡同。这种思路指下的多元化却是行业性弊病,必须要得到有效根治。 国际化之难 日前,欧盟反倾销大棒再度打向中国的彩电企业。相对于几年前彩电企业的焦急、委屈,眼下彩电企业表现的异常镇定。对此,一些企业道出了其中的内原:第一、国内企业向欧盟出口的CRT电视数量几乎很少,全部转向了以液晶为代表的平板电视;第二、国内彩电企业已经在海外建立了多个生产工厂,实现了对欧盟的曲线出口。 我国家电业起步晚、发展快。特别是以彩电为代表,市场成熟度非常高。这主要得益于一些彩电企业善于模仿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且能够迅速在国内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进行技术的吸收、转化和再创新。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彩电企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两方面的强大支撑:第一、充分把握国内巨大的市场容量。企业通过立足本土化,实施针对性营销、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以及产品质量和工艺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国内彩电品牌的认知度飞增,国内企业成功地在外企的挤压下发展起来。第二、全面挖掘国内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改革开放初,国家鼓励发展制造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国内众多的廉价劳动力,更为企业打造规模化优势提供了发展平台。 然而,由于我国彩电企业缺乏品牌优势,在参与海外竞争时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价格手段,通过OEM、ODM的方式,成为全球的家电业制造中心。这种模式在最终将使我国家电业走向没落。所以,针对这一情况,以海尔、TCL为代表我国家电巨头率先实施走出去策略,或在海外建立生产工厂,或收购当地家电企业,有意识地打造品牌化、全球化策略。但由于海外市场风险大、差异性大,且国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弱,这种途径虽然在战略上体现了中国家电巨头的雄心,但短期内还是难以形成效益。 因此,无论是彩电,还是其它领域的企业,在国际化的扩张中,还没有找到一条适合长远操作,并且能够快速收益的途径。而眼下,平板电视给了国内彩电企业提供平等机会,让企业反省在传统电视领域竞争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低价比拼、概念炒作等弊病,从而在新一轮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规避反倾销,寻找新的竞争策略。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