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重庆摩托车行业生存环境调查 7 上页:成长的烦恼 正在发育 只有经历岁月与自然环境的考验,森林才能真正具备抵御灾害与风险的能力,才能具有可持续成长的能力。对于重庆摩托车业来说,第一个周期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这些积累不仅包括资本的积累,还包括经验、人力等综合资源的无形积累。 无论是对于摩托车行业,还是对于整个中国商业领域,2004年是个多事之秋。在整个2004年里,一直领航中国摩托车行业的重庆摩托车集群开始接受来自外界的飘忽怀疑的眼光,甚至在舆论的漩涡里,经受拷问: 重庆摩托车已经沦为三流水平? 重庆摩帮忌惮大长江?? 重庆将成为第二个沦落的板块??? …… 舆论逼人。 “有些媒体毫不负责任,在没有进行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喜欢断章取义,危言耸听!”当记者把以上问题一股脑抛给重庆市摩托车行业协会时,那位邹先生简直要表现出愤怒了。“你看看重庆的摩托车工业园,哪个不够规模现代?说重庆造不如其它板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你想想,全国的摩托车整车企业都在采购重庆的配件,只要配件质量一致,摩托车的质量也就基本一致,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持相同意见的还有隆鑫工业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他也认为,目前重庆的配套能力早已辐射全国,因此,重庆板块的产品不会落后于江浙、广东企业。而左宗申则表示,重庆摩托车整体水平不高,属于世界三流产品,重庆企业如果要避免沦落为国内“三流水平”,必须在产品同质化、政府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加大气力。 对此,重庆市政府已经在行动了。在去年年底的时候,重庆市政府就提出打造“中国摩托车之都”的目标,并由一位副市长挂帅,亲自主抓摩托车行业。与此同时,还筹备成立重庆市摩托车行业协会,由重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委员会、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重庆市物价局、重庆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发文,对协会进行相关授权,便于统筹集中管理。随后,重庆市国家税务局、重庆市地方税务局也进行了相关授权。显然,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在一份名为《关于专题研究建设“摩托车之都”的会议纪要》的政府文件里,重庆市摩托车业的发展方向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一是着重解决中小排量发动机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环保性,提高品质;二是要尽快研制出大排量发动机。”而在这个大方向下,零部件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必须重视产业布局,发展零部件。”并要求“争取将美国的哈雷、意大利的比亚乔、德国的宝马引进来”。这主要是因为零部件的竞争力是整车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而在一次的重庆部分摩配企业恳谈会上,很多摩配企业家表示:已感受到了全球采购的压力,而最大的禁锢是缺乏研发能力。 关于到底是整车先行,还是零部件先行,这曾经在重庆市有关部门以及大企业间引起一阵不小的争论。以长安汽车和力帆集团等为代表的一些整车业人士普遍认为,只要整车发展起来了,零部件企业自然会跟上来。他们的理由是,美国汽车业就是先有通用、福特、克莱斯勒这些整车企业,然后才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零部件企业。 而市经委副主任则杨林认为,没有成熟的配套工业,就没有真正成熟的整车产业。当整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汽车工业的发展就会受阻。重整车轻零部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色。重庆的汽车工业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其结果是:各整车厂各搞一套自我配套,搞“小而全,低水平”的重复,造成重庆汽车零部件企业专业化、系列化程度低,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无法对整车企业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只有打破重庆汽摩零配件的产业模式,采用零部件先行发展的模式才是上上之策!”市经委有关人士称。 在重庆的“十一·五”规划中,重庆市政府已经列出具体的发展时间表:3年内,以整车企业为带动力量,调整零部件产业结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和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重庆零部件产业市场竞争力。6年内,通过大力发展汽摩零部件产业,引导重庆零部件企业生产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让重庆市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采购,从而形成供应全国乃至全球的零部件基地。 据市经委根据规划,2010年零部件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其中,汽车零部件500亿元,摩托车零部件300亿元)占全市汽车产业的20%以上,与本市整车厂配套比重力争达到微、轻、重、轿汽车平均价值量的70%以上。与此同时将重点培育3—5个专业化总成系统供应商,以及10个左右的国内著名零部件品牌。 在一次摩托车业的专题会议上,重庆市副市长吴家农对重庆踏板摩托车、大排量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问题,明确了凡在重庆市辖区内从事踏板摩托车、大排量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制生产的企业,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将享受财政拨款补贴及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市经委汽车处负责人称,只要是在重庆市辖区内从事踏板摩托车、大排量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制生产的企业,并经市经委、市科委立项验收后,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对企业新产品开发实行政策扶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企业两年内将享受市政府按新产品新增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的60%给予财政拨款补贴。 另外,新产品开发研究费用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企业,除按规定据实扣除当年发生的开发研究费用外,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享受技术更新项目贷款以及向进出口银行申请出口流动资金等优惠政策。 重庆摩托车配件已经形成了整体规模,它们可以借助嘉陵本田、建设雅马哈等中外合资企业,进入摩配业的全球采购网。据了解,本田、雅马哈在中国以外的海外投资企业有上百家,如果重庆摩配企业能够进入其在重庆的合资企业,并借此进入其全球化采购网络,就会赢得摩配件世界范围内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本田、雅马哈的品质标准和品牌信誉,会使摩托车配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和配件品质得到提高。有关方面透露,在对中国摩配市场的仔细调研后,本田和雅马哈准备将重庆配套企业纳入每年数百万辆摩托车配套服务体系中。 在2004年的1月份时,重庆摩托车配件企业与台湾三洋工业正式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联手进军越南市场。三洋企业驻重庆机构负责人介绍,此次与重庆秋田齿轮、渝江压铸、耀勇减振、志成机械、两江机械等10多家摩托车配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是三洋最大的生产基地越南分厂。此前,由于竞争激烈,重庆摩托车配件企业大多随重庆整车业从越南市场退出。渝台双方联手后,将凭借三洋的规模、销售渠道和重庆摩托车配件企业良好的质量及性能价格比,再度挥师越南市场。无疑,这为重庆摩托车配件提供了新的出路。 “基于对重庆汽摩产业发展的判断,重庆将采用6年‘两步走’来打造零部件基地,从而摆脱目前的尴尬现状。”市经委有关人士肯定地说。 尽管,重庆摩托车行业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竞争的冲击,但是,在整个中国市场,还是具有整体性实力的。“别看第一不是我们的,但是要看整体,我们仍然是第一的。前10名里,有5家是重庆的,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即使是大长江也离不开重庆的配套体系。”重庆市经贸委的一位人士透露。“而我们的产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呢。”话中意味道悠长。 “我们即将建设完成几大国家级技术中心,另外还有几家市级技术中心,还有标准的试验场。另外,我们还将建立集团采购和物流平台,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邹先生笑着告诉记者。“别的恕我不便透露,总之,重庆摩托车行业绝对具有领先的实力。” 能够给予证实的是记者手头的这份纪要:“要增强核心竞争力。”“第一是打造技术平台;第二是围绕技术方向落实项目;第三是通过行业协会实现资源整合。”重庆市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形成一种能为重庆整个摩托车产业服务的模式。也就是说,重庆市政府将加大对重庆摩托车产业的支持力度,力求使整个产业的盘子更紧凑,更严密,更具有竞争力。 (严正声明:本文谢绝转载.凡欲转载者须取得本人同意,否则,将视为侵权,本人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002375472,电子邮件: fhj78@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