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电商“三巨头”2025年三季报比拼:营收齐增长 净利润两极分化 一、核心观点 随着阿里巴巴于11月25日压轴发布财报,国内电商三巨头(阿里巴巴(BABA.US/09988.HK)、京东(JD.US/09618.HK)、拼多多(PDD.US))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已全面揭晓。三季度,三家公司营收均实现稳健增长,但盈利表现呈现分化,唯拼多多一家净利润保持正增长。被视为消费晴雨表的关键财报,揭示了哪些趋势与转向? ![]() 1.营收:京东营收规模最大且增速最快 11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2025年三季度)财报,集团收入2477.95亿元,同比增长4.77%,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收入同比增长15%。其中,对AI+云、消费两大战略领域的投入持续收获成效,核心业务强劲增长:阿里云季度收入同比加速增长34%,再创新高;大消费平台协同效应显著,即时零售带动淘宝App月活跃消费者快速增长。 2025年第三季度,京东集团营收达2991亿元,同比增长14.9%,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京东零售作为核心业务,本季度收入2506亿元,占总营收的83.78%。服务收入成为亮点,同比增长30.8%,占比提升至24.4%的历史新高。物流业务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4.1%,经调整净利润20.2亿元。新业务(含外卖、京喜等)收入156亿元,同比激增213.7%,但经营亏损扩大至157亿元,主要源于市场推广投入增加。 11月18日,拼多多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拼多多三季度营收1082.8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相比上一季度略有回升但整体保持平稳。具体从收入来看,本季度拼多多来自在线营销From EMKT.com.cn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为533.5亿元,同比增长8%。交易服务收入为549.3亿元,同比增长10%。对比上季度,拼多多来自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增速下滑,由13%下降至8%,但交易服务收入增速大幅回升,上季度,拼多多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仅0.7%。 【专家点评】 知名天使投资人、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表示,三季度三家电商财务呈现“营收分化、盈利两极”的鲜明特征。阿里营收规模稳居首位,但增长速度为三家最低,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增长动能与盈利效率双双承压。京东营收体量领跑行业,同比增速表现强劲,展现出扎实的增长韧性,不过净利润同步大幅下滑,“增收不增利”的态势较为明显。拼多多营收规模虽不及前两者,但实现了“量利双升”,营收增速处于中等水平,且是三家之中唯一实现净利润正向增长的平台,盈利质量尤为突出。整体来看,京东的营收增长势头最猛,拼多多的盈利表现最优,而阿里正面临规模与效益的双重挑战。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俊斌称,三四季度为销售的旺季,三家平台的营收非常靓丽。特别是京东值得关注,通过增长率可以看到京东的成长步伐很生猛。 2.净利润:仅拼多多净利润增长 阿里 京东均下滑 三季度,由于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以及科技的投入,阿里巴巴利润下滑。经营利润53.65亿元,同比下降85%,净利润206.12亿元,同比下降53%,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209.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0.99亿元,同比下降68%。自由现金流净流出218.4亿元,较2024年同期净流入137.35亿元有所下降。 同样的,京东三季度受外卖等新业务投入扩大的影响,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3亿元,同比下滑54.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为58亿元,同样低于去年同期的132亿元。 利润方面,三季度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93.3亿元,同比增长17%。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13.8亿元,同比增长14%。 【专家点评】 刘俊斌指出,淘宝闪购、京东等很多即时零售板块处于高投入期,所以利润有所下滑,拼多多国内国外开花,没有开展新模块,利润增长率高涨。 郭涛分析到,阿里净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对即时零售业务的激进投入,相关补贴与布局大幅增加了成本支出,叠加云业务与科技研发的持续大额投入,进一步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京东净利润下滑主要源于新业务的战略加码,下沉市场拓展、海外业务扩张等新业务的投入持续增加,虽核心零售业务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仍难以覆盖新业务的高额成本。拼多多净利润逆势增长,得益于高效的成本控制与优化的业务结构,其核心模式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损耗,研发投入聚焦效率提升而非盲目补贴,再加上高毛利业务的稳步增长,最终实现了盈利的逆势突围。 3.看点:阿里守局 京东拓界 拼多多深耕 阿里财报显示,三季度电商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长10%,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0%,单位经济效益(UE)自9月以来显著改善,用户留存率提升,平均订单价格提高,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并带动淘宝App的月活跃消费者快速增长。阿里生态多个业务加速接入即时零售。截至10月31日,约3500个天猫品牌将其线下门店接入即时零售。在协同效应下,天猫双11期间,淘宝App实现消费者同比双位数增长,近600个品牌成交破亿,天猫品牌即时零售日均订单环比9月增长198%。 截至10月,京东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7亿大关,季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超40%,用户购物频次同步提升40%以上。为支持用户拓展与新业务发展,本季度履约开支同比增长35.2%至220亿元,营销开支同比激增110.5%至211亿元。尽管新业务亏损有所扩大,但外卖业务投入已实现环比收窄,单位经济模型持续改善,GMV保持双位数增长。京东CEO许冉指出,外卖业务仍处于战略投入期,但已深度融入京东生态体系,早期外卖用户向其他业务的转化率接近50%。 拼多多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微增3%至250.3亿元,非GAAP准则下增速仅为1%,主要受持续两个季度的“千亿扶持”计划投入影响。拼多多通过减免费用、流量倾斜等方式反哺商家,财务副总裁刘俊表示,随着生态投入加大,未来业绩波动可能持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1%至43.3亿元,主要用于提升技术设施能力。 管理层在财报会上强调长期主义,董事长陈磊称将承担更大社会责任,联席CEO赵佳臻承诺“百亿减免”“千亿扶持”等惠商举措长期持续。三季度平台重点投入农产品电商,通过“多多好特产”行动覆盖多省农产区,并于9月推出“多多丰收馆”,联合30万农货商家助力农产品上行。 【专家点评】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指出,头部电商的竞争路径已清晰分化,未来胜负关键在于“投入转化效率”:阿里以AI+云基础设施、即时零售构建技术护城河,需在持续投入与盈利平衡间找到临界点;京东以外卖切入高频消费场景,试图打通本地生活与电商闭环,核心任务是尽快验证单位经济(UE)模型可行性;拼多多坚守性价比基本盘,通过供给侧深耕巩固用户粘性,但需应对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增速放缓压力。 当前电商行业竞争已从流量争夺迈入“硬核能力”比拼阶段,技术研发、供应链掌控力、生态协同效应成为决定格局的核心变量。短期利润波动并非绝对负面信号,但企业需向市场证明,前期投入能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壁垒。未来1-2个季度,新业务UE模型改善情况、AI商业化落地进展、核心用户留存数据等,将成为判断三家企业战略有效性的关键观察指标。董毅智补充到。 郭涛称,阿里的创新集中在即时零售与生态协同,联动大量线下门店推动即时订单快速增长,同时以技术赋能供应链升级。京东通过AI大模型重构购物服务场景,推出智能购物助手等创新产品,同时加码下沉市场供应链改造,助力中国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拼多多深化产业扶持计划,专项赋能农产区与西部市场,重点推进农业科研与产业带数字化改造,成效逐步显现。这些创新将从三大维度加剧行业竞争:即时零售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下沉市场与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战场,农业电商与产业带赋能成为差异化竞争核心。未来电商格局将呈现“阿里守局、京东拓界、拼多多深耕”的态势,中小平台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行业竞争向“规模+效率+社会责任”多维度演进。 “阿里巴巴目前 属于新质力调整期,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京东处于阶段性收获期,可以更好地开展新的创新,拼多多基于即时零售的困惑期,虽然利润增长,但在新一轮新业态的成长中,已经落后很多,应引起注意。”刘俊斌这样说到。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5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