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困扰小型商贸公司的八个尴尬模式 本文所指的小型商贸公司是县级酒水代理商(以下简称商贸公司),本人一直关注这一群体的成长和发展,现将见闻和感受作一整理。 尴尬一 被动的营销From EMKT.com.cn模式 由于白酒营销的激烈竞争,当前一线之后的白酒代理一般都是赊销式营销。商贸公司先花钱从厂家购入产品,然后再把产品分摊赊销到各渠道客户手里。也就是说当一个品牌还没有做大做强之前,赊销式营销是代理商绕不过去的槛。由于赊销,代理商的主动权完全被控制在渠道终端手里。再加上赊销过程又是通过业务员来完成的,业务员也额外地掌握了部分资源,这给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各种难度和意想不到麻烦。 因为营销模式而产生的管理难、执行难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商贸公司。商贸公司一方面花费用精力,把客户高高在上的当作上帝。另一方面又受制于业务员怨气、牛气、霸气不得解脱。所以,商贸公司无论是面对一个刁难客户,还是处理一个有严重错误的员工时都是异常被动。这种被动只有管理者本人体会深刻,在公司光鲜的外表之下其他人很难理解。 尴尬二 随意的管理模式 商贸公司一般都是家族式管理,无论是独资还是合资,特别是创业初期几乎是全家总动员,亲戚都参与。即便是企业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老板还是不愿意把自已一手创立的企业放手于他人管理,经理就高级办事员。由于经理人的弱势,滋生了员工们的牛气,企业管理一团糟。公司肯定没有效益,这时经理自然成为替罪炮灰,老板绝不会认识这个结果是自已一手造成的。 良性的企业管理应该是“金字塔”,法人处在塔顶最高端。从塔底到塔顶分成若干级别,相邻着的下级直接执行上一级的指令,相隔较远的两级不应直接传达指令。但是很多商贸公司不是这样,由于老板作风强势,习惯绕开经理人直接对各级发号施令,这就弱化了中间管理层的影响力。使原本的“金字塔”变成了“哑铃”,中间弱两端强。这时,如果老板精力充沛、全力赴在经营上倒也无可非议。若老板既想甩手又不放权,这样的企业一定是发展缓慢、效率低下,甚至还会走一步退二步。 尴尬三 不稳定的薪酬 故事一、政府官员张先生退居二线后,妹妹聘请他到自已的酒业公司做管理。张先生满怀激情地走马上任,不久她发出感慨:我工龄几十年,还是国家干部,工资才2000多块钱,而这的业务员一个月能拿五六千。于是,张先生大刀阔斧改革中有一项就是降薪…… 故事二、退休教师老王被儿子请到自已啤酒公司当会计。啤酒销售的夏季高峰时,业务员的工资达到5000多,老王有着和张女士同样的感慨。于是,从老王当会计的那一天起开始拖欠工资了…… 故事三、由父亲出资年轻的小余成了老板,私下里小余常和经理说的就是:员工的收入过高就是对我们制定任务的讽刺。于是,在小余公司里朝令夕改是家常便饭…… 待遇的不稳定造成员工没有安全感,没有归属感,队伍不稳定。很多新员工还没有培养成熟就要辞职。再加上福利少,没有“三险”,员工们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稍有不爽就走人,常常是不辞而别,带走大量货款,给市场留下很多难以处理的问题。 另外,由于商贸公司有限的管控能力,很多员工还会想法设法钻公司的漏洞,截留政策谋私利。事实上,能长期留下的员工大都是业绩平平,能力一般。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