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关于中国乳品行业现实危机和未来升级的相关思考

关于中国乳品行业现实危机和未来升级的相关思考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1-09-24, 作者: 邱月刘雪涛董国梁, 访问人数: 2967


  中国乳业最近几年的发展一直被高度关注而充满波澜,包括今年也是不断有新故事敏感着我们有点脆弱的神经。包括行业大规模整改、外资奶粉不断涨价、产品质量事故等现实危机不断的摆在我们面前。于是我们对这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不能不关注其存在的现实危机并思考未来行业发展和升级前景等等相关问题,希望的我们的思考和关注能给行业带来点拨和裨益。

  难以忽视的现实危机

  产业链前端现实状态堪忧

  作为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奶牛养殖业一直备受国家关注,很多扶持政策也让不少奶农尝到了甜头。但在近日陆续有媒体报道,因为利润微薄或者严重亏损导致奶农大量杀牛,行业发展有可能导致前端萎缩,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首先关注最先报道的陕西省的奶农养殖情况。

  7月12日,西安市临潼区任留奶牛养殖示范小区,一处牛场空荡荡没有一头奶牛,而一个月前这里有近80头牛,奶农因为不赚钱就全卖了。

  一些奶农反映,因为人为因素,很多扶持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不少奶农诉苦说,要么是迟迟拿不到补贴款,要么拿到奶农手里的都比规定的额度少。国家政策规定养一头牛给补贴一部分费用,但实际上能拿到这笔钱的养殖户非常少。 

  而在一些地方,政策的不稳定性也让养殖户心里没底。“这个领导说要大力扶持奶牛产业,给政策、给资金,大家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换了个领导,又说要搞别的产业,政策、资金又没了,大家就被泼了冷水。”一位养殖场负责人告诉采访记者,政策变动太大,让大家心里没底,时间长了就不敢轻易涉足这个行业。

  养殖奶牛要投入相当的资金,很多奶农当初都是靠贷款发展起来的。但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刚开始时有政策性贷款,但现在整个行业都不景气,贷款很难办了,要贷款就要抵押,但因为奶牛没有保险无法抵押。”大荔县韦林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党玉杰告诉记者,养牛场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抵押;奶牛也因为没有上保险不能抵押,所以没法贷款。党玉杰建议,如果国家能推动保险公司给奶牛上保险,那么很多养殖场就可以抵押贷款了,这是解决目前养殖场困境的一个好办法。

  “奶农杀牛的长期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西安市奶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认为,短期来看,企业压低收购价能够节省成本,但是随着奶农杀牛现象的蔓延,奶源势必会越来越少,而供需关系变化必然要体现在价格上。企业为了争夺奶源,势必会提高收购价,而这部分成本肯定会被转移到最终的消费市场上,后果便是奶制品涨价。“个别企业已开始采取‘瘦身战术’,比如原来一袋奶220毫升,现在可能变成了200毫升,但零售价不变。”王伟民说,这其实就是变相涨价。但如果终端产品不涨价,源头产品也就无法上调。

  “谁现在和我提起养牛,我就上火。”陈会云(化名)大声说完这句话,猛地嘬了一口烟,然后将烟头狠狠地掐灭在烟灰缸里。这是7月12日的上午,天气有些闷热。陈会云坐在办公室里,情绪有些低沉。他不停地闷着头抽烟,偶尔隔着门帘瞥一眼办公楼对面一片空空如也的牛圈,眼睛里是谁都看得出的无奈。“一个月前这个圈里还有七八十头牛呢,现在全卖光了。”

  这里是他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的奶牛养殖场。自七八年前建起这家养牛场后,他的心情从来没有现在这般糟糕。“好多人都不养奶牛了,赔不起啊。要么赔钱养,要么就杀掉卖肉。”

  陈会云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企业压低奶价,奶牛饲养成本上涨等种种原因,在其他省的一些地方,不少奶农也已经无以为继,要么将牛卖给养殖场,要么直接卖给屠宰场杀掉卖肉。

   “不少人因为养牛而倾家荡产,还有自杀的。”陈会云向记者讲了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有个老板接手了别人的牛场后,自己又投入几十万元进行设备改善,“没想到今年很多奶农都不养牛了,牛场建起来了,却没牛可养。”巨额负债让其不堪重负,最后选择了喝农药自杀,幸亏被人发现得早抢救了过来。

  这个极端的个例令人心酸,养牛户的困境可见一斑。“我养了5年牛,最多时有50多头,现在只剩下了20头。”咸阳的养牛户陈富礼告诉记者,他5年里共赔了三四十万。”说起奶牛,他就忍不住伤心,“奶牛就是奶农的命根子,不少人杀牛时,都是硬着心肠、含着眼泪去干的,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走这一步啊?”

  陈会云也是直摇头。去年,在他的养殖场寄养奶牛的奶农还有七八家,每家最少的有四五十头,最多的将近百头,“现在就剩一家了,只有40头牛。”

  据他介绍,因为生意不景气,一些养殖场都倒闭关门了。其中不少牛被直接卖给了屠宰场。“不少牛贩子经常来这里收牛,一个牛贩子一年基本能杀1000头牛。”他说。  

  像陈会云一样,不少奶牛养殖场的规模都在萎缩。“我这个场子规模比以前小了20%左右。”大荔县韦林奶牛养殖场负责人党玉杰告诉记者,现在杀牛的奶农确实比较多,已经成了普遍现象,“牛稍微有点病就杀,看病要花钱,成本就高了,还不如杀掉卖肉。”“效益不好,养奶牛不如养肉牛。”据他介绍,很多奶农都在观望,实力较强的转而养小牛(刚出生的小母牛),还有的开始养羊。

  “现在好多村子都没有养牛的了,都空了。”西安经开区兄弟良种奶牛购销处负责人何贵学从事奶牛交易已经10年了,他经常从咸阳地区几个县的农村收购奶牛,然后再销售到全国各地。“现在收牛比以前难多了,养的人越来越少了。”他告诉记者,“几天前一个农村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村子里的奶牛减少了4/5。”

  “很多养不下去的奶农就把牛卖给我们。我们能养的就养,不能养的就直接杀掉。”据他介绍,一年仅从他这里送到屠宰场的奶牛就有2000头左右。“屠宰场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咸阳一家屠宰场的负责人刘安告诉记者,以前奶牛有病了,奶农还舍得花钱给看病,看好后继续产奶。现在干脆不花这冤枉钱,有病不给看,直接送到屠宰场。但因为养牛的人少了,送到屠宰场的牛自然也比以前大幅度减少。“以前一个月能杀一二百头奶牛,现在也就几十头。”他叹着气说。

  西安市奶业协会秘书长王伟民介绍说,陕西省一些县上半年杀牛数量达到了10%。“杀牛现象目前比较普遍,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奶农杀牛和乳品企业压低牛奶收购价有很大关系。”王伟民告诉记者。

  据报道,2008年陕西省共有乳制品企业95家,日处理鲜奶9250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按照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要求进行清理整顿,有17家企业被责令关停,每天淘汰产能1050吨。2010年12月底,陕西全省10个市区共有乳品企业78家,日处理鲜奶降到8200吨。今年初,陕西省整顿乳制品企业,再次关闭数十家企业。截至3月底,陕西省有41家乳企通过重新核查。

   “企业少了很多,但奶源并没有减少多少。这样一来,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供过于求,于是一些企业开始联手压价。”王伟民说。

  “养殖场产奶量不同,收购价也不同。产量大的价格相对高些,产量小的就低些。”党玉杰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收购价是每公斤3.6元,今年降到了3.3元,其中0.5元给奶站提成,到奶户手里就剩下2.8元,“如果饲养得好,一头牛一年产奶6~7吨,挤奶收入接近2万元,但刨除成本后,一头牛一年也就2000多元的纯利,就这还不算养牛户的人工投入。真不如出去打工挣钱多。”他说。

  而陈会云的养殖场交奶的价格也一样,“我这个养殖场小区每天产奶3吨多,仅奶价降低,每天大概就损失1800块钱左右。”他说,“现在企业对收奶的标准要求很高。奶要是不达标,企业要扣钱的。仅菌落总数这一项不达标,每个月就要扣四五千元。”

  “奶农现在完全处于劣势。”陈富礼也是感慨万分,“养得好的还能有一点薄利,养得不好的就亏得多了。很多奶农得不偿失,干脆就不养了。”

  一方面是企业压低牛奶收购价,另一方面是养牛成本的不断提高。两头挤压,使得奶农的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饲料是最大的成本,玉米去年八九毛钱一斤,现在涨到了一块一。一头牛一天的饲料大概40-50块钱。

  党玉杰也掰着指头算了笔账:一袋饲料现在已经从84元涨到96元,一头牛4天吃一袋,一年下来大概要80袋,养牛仅这笔投入大概就要比过去多1000元。“一头牛一次性要储存3000元左右的饲草,100多头牛就要一次性花40万元左右,一般人根本投资不起。”他说。如果饲养条件、技术过硬,一头牛可以养5-8年,但现在很多人其实达不到这个条件。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附近一个奶站有几个南方人养了15头牛,但其中就有7头因无法产奶被淘汰,仅剩下8头牛,“这么养下去不亏才怪呢。”

  成本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奶农的盈利空间。“买一头牛犊大概三四千元,每天饲养成本按40元算,一年下来就是一万四五,这两项加起来,成本大概是一万八九。”陈富礼告诉记者,“一头牛平均一年能挤奶6吨左右,按到奶农手里的收购价每公斤两块八计算,大概能收入2万左右,减去成本,一头牛每年也就能挣一两千元。”“这还算是养得好的。”陈会云说,如果养得不好,牛生病了不但要花钱,而且影响产奶量,这样算下来,想不亏损都难。“越是亏损,奶农越不敢投入,牛有病了不给看,饲料不敢喂太好的,价格太高,越是这样,产奶量就越低,亏损就越大。简直成了恶性循环。”王伟民说。

  越养越亏,于是很多奶农选择了把奶牛当肉牛卖给屠宰场。“现在一头成年牛市场售价大概是9000-10000元,挤一年奶,好的能纯收入2000元。要是卖给屠宰场,如果一头牛体重500公斤,按市场收购价每公斤25元计算,能卖12500元,能挣3000元左右。你说说,哪个划算?”陈会云反问记者,“照这么下去,谁还养奶牛?”“套牢了,这辈子的积蓄全砸进去了。”陈会云哀叹一声,“要不是因为这些固定资产投入了几百万,我早转行不干了。”

  何贵学曾在一家国营养殖场工作过几十年,对这个行业的现状深有体会。“都说这是个好行业、朝阳产业,但只怕很多奶农都等不到黎明了。”他脸色凝重,一声叹息……

  行业前端出现重大动荡和调整,会直接导致原奶产量下降,进而出现局部产品供求失衡现象,产品涨价风又会重新盛行,又会刺激养殖业的再度复苏。但奶牛行业的周期和投资比养猪等行业周期长而且投资更大,复苏起来相对更慢一些。因此时下的养殖业危机不啻于给步履维艰的乳业一记宏亮的警钟。

  行业整顿残局仍然需要料理

  2011乳业整顿和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于4月初落幕。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乳业整顿和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结果,数据显示,全国1031家乳制品企业和14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中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114家企业;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通过率不到55%。业内人士称要达到此次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标准,起码需要投入300万元以上,其中包括三聚氰胺检测设备添置、检测人员投入等,这对过关的企业也是个不小的压力。 

  审核结果让很多业内人士大吃一惊。“在政策出台之初,我预计乳企被淘汰率可能会在2成左右,但现在看来至少4成企业关门或者转产。”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宋亮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乳业大省黑龙江省原有138家乳企,质监局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88家乳制品企业集中开展了重新审核,通过审核的仅占乳企总数的54.3%,这意味着,其余63家企业将退出乳业市场。而内蒙古原有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157家,在此轮重新审核中,提出重审申请的企业有71家,截至3月30日,共有61家企业通过审核。37家企业因生产条件和检验能力达不到要求而未提出申请。另一大省份山东则是有一半的企业被淘汰。经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等部门审核获得产业政策批准文件的企业有69家,而提交申请并受理的企业有55家,其中,通过乳制品生产许可重新审核的企业有44家,未通过的企业有11家,未提交重新审核申请的企业有14家。

  国家质检总局的整顿固然会迎来乳业浴火重生的良机,但过程的阵痛不容小觑。有乳业知名专家表示,这么多企业被淘汰,它们未来的去向、生存出路在哪里?设备如何再利用?工人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 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小乳企退出乳业一线市场后,可考虑转型,选择进入饮料行业,由于饮料生产工艺与乳制品生产工艺相类似,因此选择进入饮料行业不仅可以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工人也不会失业。同时,若企业选择生产乳饮料,则仍可采用原有牛奶来源。 

  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实现转型、转产。例如,那些设备老旧、能源消耗大、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其设备再利用的效益并不高;对奶粉生产企业而言,转战饮料行业并不对口。 

  “这些企业如何处理,国家要做好预案。如果处理不好,它们可能会走到幕后,变成非法乳品生产企业或者黑作坊。届时,它们将更加肆无忌惮,必将进一步增加乳品的安全隐患。”宋亮说。他建议,这部分设备应该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或采用出资收购的方式,或给予其他方式补贴,帮助这些企业转产,并针对企业的转型提供指导作用和相关的优惠政策,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次乳业整顿,并不是由市场直接的内在原因引发,而是借助行政手段和政策使得行业重新洗牌,大企业纷纷顺利通过审核,而众多小乳企则被淘汰出局。

  乳业整顿带来的阵痛还有另一方面——奶农。由于企业关闭,原本签订的合同可能会作废。奶农交奶会出现困难。如何保障奶农利益,预防奶农倒奶杀牛也是国家必须要做的事情。 

  宋亮表示,虽然被淘汰乳企的产能并不大,但由于我国乳企区域性非常强,部分地区还是会出现奶农利益受损的现象,也不能排除杀牛倒奶极端现象的出现。据其测算,这次被整顿出局的中小企业中保守估计最少有5%与奶农有直接关系。 

  宋亮建议,这些企业中能够被大企业覆盖到的,他们所收购的奶源就需要大企业去协调,甚至政府允许降低标准收奶。而剩余的覆盖不了的,只能是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让大企业去收购奶农奶源。“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奶农的原奶会不会有质量安全问题?如果企业因此而拒收,奶农又将面临着滞销甚至倒奶的尴尬。对于上述种种问题,政府都应该拿出应对之策。” 

  长期来看,随着乳企数量的减少,奶农交奶的竞争也会更激烈。“这就要求奶农必须提高牛奶质量,调整牛群结构,卖掉一些老弱病残奶牛,提高经济效益;散户也可设法进入奶牛养殖小区,这样不仅可以稳定奶农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保证产品的质量。”周思然建议。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0-10-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包•恩和巴图)
*2010年:七问中国乳品企业家 (2010-02-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雷永军)
*会诊中国乳品企业 (2008-11-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贺康康)
*中国乳品市场剖析 (2007-11-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贺康康)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5 05: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