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阿凡达彰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缺失

阿凡达彰显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缺失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0-02-02, 作者: 孙长胜, 访问人数: 2204


  25天内席卷全球18亿美元票房,并且这一数字还将继续,《阿凡达》的颠覆性在于真人3D成像技术的运用,以及超凡脱俗的视听创意。故事仍采用好莱坞式的情节,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最终正义战胜邪恶,这个情节本身并不重要,而在于整条线的创意,虚构的那个叫潘多拉的星球、那个叫纳美人的外星人族群、那个叫阿凡达的通灵化身,以及那些我们以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但又似曾相识的动植物和人类武器,在加之制作技术的创意,大导演的悬念,使这部影片最终成为社会热门的文化现象,而非简单的一部影片。从《泰坦尼克号》,到《达凡奇的密码》,再到《阿凡达》所体现的是美国的创意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经济的强大。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Economy),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美国是最早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宣言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强力打造好莱坞大片等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并全力向外倾销好莱坞文化产品以及其他文化产品。我们可以看一下《达凡奇的密码》,《达凡奇的密码》作者是丹布朗,被拍摄成电影之前是非常热销的一部“宗教”+“悬疑”的小说,《达凡奇的密码》是否真有藏疑的密码不是关键,而是通过符号学把真实存在的建筑和实物、晦涩的宗教仪式和迷局、隐藏的迷题符号、大人物小人物疯狂的逃逸追杀、高速快捷的问题解决方式串联起来,诡异的符号才是这部热销小说的创意关键。文化创意往往善于利用文化的元素,进行文化产品的深度和系列开发,由此形成经济文化的链条发展和效益。比如《达芬奇密码》就是利用西方世界影响重大的宗教性的文化元素,在宗教的争端中进行“炒作”,从中渔利,形成连锁的经济效益。还有目前的《阿凡达》无论是好莱坞的影视票房,还是网络、游戏,或是旅游、文化产品等等,都连带着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说了这么多,文化创意产业究竟是什么?美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把创意产业定义为:“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这个定义把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行业都划入创意产业部门。创意经济研究的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说白了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差异化的精神体验为本质特征的,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而精神的消费必然是在物质消费得到充分满足以后开始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产生一定是工业经济较为发达、社会文明较为成熟的产物。而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当前社会的整体消费趋势正在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变,但是在我国仍有很多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基础尚未成熟,一方面并不具备精神消费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对精神消费的需求也较为有限。中国有很强的创意能力,换句话说,我们并不缺乏创意,而是缺乏创意产业能力!这个能够把居于个人的文化创意要实施落地,就需要政府支持,社会支持,金融支持,企业支持,人才支持等等一些列方方面面,而政府和金融投资的参与是必须的,因此,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孙长胜,沃华传媒网的副主编(网址:www.wow.cn),国内著名市场营销From EMKT.com.cn策划专家,国际公关协会会员,也是多家媒体杂志的市场营销评论员,并在品牌中国、全球品牌网、中华品牌管理网、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中国公关网等市场营销专业网站均开设了自己的专家专栏。擅长市场营销策划,品牌推广,网络营销。沃华传媒是国内知名的公关策划公司,拥有强势媒介资源和专家团队。能够为企业做品牌推广、媒介宣传、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服务。联系电话:010-51938824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鸡肋春晚与中国文化之现状 (2011-0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段俊平)
*在泛创意时代的边缘 (2010-04-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郭湛东)
*五毛党的雇主们,看看《阿凡达》的口碑营销吧! (2010-03-08,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10年2月刊,作者:樊登)
*《阿凡达》和文化竞争力 (2010-03-05, 《新营销》,作者:王军)
*《阿凡达》的营销创新 (2010-02-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邓小初)
*探究“阿凡达式营销”的众多“疑点” (2010-02-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晔)
*为什么《阿凡达》能成为全球最卖座的电影? (2010-0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梁小平)
*“阿凡达”式营销悖论 (2010-0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蒋军)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3-29 05: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