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专家论坛 > 中国的汽车知识产权发展何去何从?

中国的汽车知识产权发展何去何从?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7-14, 作者: 丁树雄, 访问人数: 1790


  记者:当前我国汽车销售数量已超过美国,但汽车企业却面临“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汽车自主知识产权比例还比较低,收益多被外企赚走。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丁树雄:知识产权越来倍受国内汽车企业的关注,无庸置疑它已经成为企业的竞争的核心法宝及重要利器。IBM每年申请的专利就成千上万,其盈利的%靠专利输出。而中国From EMKT.com.cn的企业,特别是汽车企业大都是一夜之间被“领养”的,中国的车企只能收点“租金”,外国汽车婆婆通过合资或合作谋求“寻租”(免费享受政策优惠、免费租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八、九十年代,中国国产车的代表红旗车总倍受媒体关注,而媒体总爱用国产化率达到百分之几。而国产化的部分往往又不是发动机等核心关键部位。可以说外观造型、内饰及其他零部件等“外壳”提升了,而工业设计、发动车研制等涉及“知识产权”的核心内核却没有多大进展。

    这是由于中外双方合作极度不对称所导致的,通常说来外方占主动主导的地位,而中方处于被迫顺从依附的境地,“婆家”对中方实施技术垄断、技术屏蔽,不让中方“偷师”,还通常“变废为宝”将在本国或其他地区和国家行将淘汰的第十几代技术和产品输送到中国来,并当成知识专利高价卖予中方、牟取暴利。而中国的车企依赖性较强,自主研发制造的能力相当薄弱,而且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造血补氧的能力偏下,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拥有知识产权的“婆家”大肆鲸吞巨额利润。  

  记者: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前不久在新车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产汽车在产品、技术上与国外厂商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品牌上差距还较大。同样的品质,国产车为什么会“把肉卖出萝卜价”?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丁树雄:在诚信缺失的年代,国人向来对国货缺乏信心,特别是对那些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的产品,汽车就是其中之一,更是容易产生“他信力”。汽车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则刚刚起步。外国的汽车技术日臻完善,而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才刚刚找准感觉。早在2006年以前的中国自主制造的汽车确实无法与外国车相提并论,而在国家制定并颁布大力扶持民族品牌、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汽车研发生产的新政后,中国的汽车业迎来了大发展,特别是与国际汽车巨鳄的交往与合作过程中,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吸取了不少先进的技术。中国的车企是进步了,但中国的消费者仍旧一时难于转变观念,始终认为自主品牌的国产车始终比不过外国车。另者中国的消费者虚荣心作怪不买对的只买贵,这就另技术性能与外国的相差无几的中国民族车企哭笑不得,你标高价来卖消费者又不认帐,你打出超低的亲民价来卖他们又不领情。另者,中国车企面上的综合技术是赶上了外国的,但在局部的细节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缺陷的,小毛病、小故障接二连三,这些“瑕疵”不消除都会随时掩“美玉”,令消费者非常懊脑,逼得他们做出“宁可买贵的也不买差”的决定!因此中国的车企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中国车企的技术还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还要不断完善。市场是残酷的,叫好不卖座也是要命的,对刚上路进入市场的“新手”车企为了生存,也只好贴上“高档的品质低档的价格”的标签了,否则两头不靠岸!  

  记者:当中国90%的汽车品牌都为合资企业生产之时,当引进车型在中国市场百花齐放、产销量持续增长之时,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却在下降,成为“增产不增收”的典型。您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丁树雄:首先,最主要的是自主知识产权薄弱,很大部分利润用于“婆家”知识产权的租用费用,换句话说很大一部分利润都被“婆家”盘剥掉了,中国的合资车企要持续不断地为“婆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买单;其次,中国的合资企业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位置,既处于卖车、修车的尴尬地位,为方便消费者购车需要四处创建渠道,建设高昂的整齐划一前店后厂的“4S”店,经销商贴钱建店厂家补贴、婆家提供原配件,中方汽车店靠维修赚工时费,总之,在产-供-销链条中处于销的末端,而这还占不到总体的10%,可想而知,中方的运营成本居高不少,卖得少亏本,卖得多才能保本,卖得好才会略有利润。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无限超越竞争对手--知识产权 (2012-11-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强)
*丰田吉利诉讼疑云 (2003-09-24, 《智囊》,作者:尹乐琼、刘金霞)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9 05: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