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业与人 > 人在旅途 > 吆喝的艺术

吆喝的艺术


《销售与市场》1995年第七期, 2000-08-26, 作者: 陈源森, 访问人数: 1902


  没有背时的货 

  只有背时的人

  只要商品质量可以 

  价格合理 

  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那么

  这种商品不管多么难销

  总是能够找到买主的 

  其关键在于

  推销方法一定要得当

  某次出差,与小刘结伴而行。登上火车,刚刚坐好,就看到几位妇女在车厢里卖过期杂志。她们从每位旅客面前匆匆而过,一边叫卖:

  “卖杂志,卖杂志,一元钱三本。”

  她们每人身上背着—个背袋,手中都捧着一叠杂志,用木然的表情、懒散的声调,不断重复着这句枯燥的话。他们从一节车厢走到另一节车厢,想用低廉的价格兜售。

  “卖杂志,卖杂志,一元钱三本,都是今年的杂志。” 

  难得听到其中的一位,在叫卖声中加了一句“都是今年的杂志”。一看,是位略有几分秀气的年轻姑娘。

  她们不断地来回走动、叫卖,车厢里只有稀稀落落几位旅客买了她们的杂志,生意十分清淡。看来,低廉的价格并未打动大多数旅客的心。

  上车的旅客越来越多,车厢里变得热闹起来,人声嘈杂,烟雾腾腾。

  小刘平日里听我神侃销售,认为我是一位无所不能的推销专家,老早就想见识见识我的“真家伙”。我曾经说过“没有背时的货,只有背时的人”——只要是人们有一定需求、又具有起码质量、价格合理的东西,不管多么难销,总是能够找到买主的。小刘认为眼前这滞销的杂志,正是一个考验我的推销能力的极好机会。于是,他用胳膊碰了碰我,说:

  “老陈,帮她们卖一卖,把这些积压杂志统统卖掉吧!”

  我淡然一笑,未置可否。

  “平日里以‘销售专家’自诩,怎么到节骨眼上就蔫了?”小刘请将不成用激将。

  我从卖杂志的女人手中漂了一眼杂志的封面,是生活类杂志,看来还是可以卖掉的。但我为难地说:

  “卖是当然能卖掉。但这叫卖。是低层次买卖人的活,在这大庭广众之中,你这不是叫我丢人现眼?”

  “看你看你,又是书生意气,什么丢人现眼?商品经济就是需要吆喝,在电视里做广告不就是吆喝?只要你能通过吆喝把东西卖掉,就是本事。有什么丢人现眼的?”小刘说的有理有据,振振有词。

  他不但自己怂恿我,还给其他旅客介绍我研究销售的情况,说得神乎其神,动员群众来“将我的军”。

  “是呀,您研究销售,有那么大的本事,也该让我们见识见识呀。”旅客们七嘴八舌,怂恿我吆喝卖杂志。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吆喝过。但由于我是一位非学院派经济研究者——不重视纯理论,只重视实践和功效——对市场各个层次的买卖,都有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对吆喝也有所感悟,有点心得,只是平日里没有机会,从来没有实践过。眼前,小刘这样极力撺掇,倒使我觉得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想试一试身手,看看自己到底有没这种大庭广众之中吆喝叫卖的能力。于是我说:“好吧,让我来小试牛刀,试一试吧。”

  过来一位卖杂志的女人,我看她眉头紧锁,心不在焉,没有理睬她;又过来一位,我看她呆头呆脑,年龄偏大,又没有理睬她。我在等待“那一位”。

  “那一位”就是刚刚走过、年纪最轻、颇有几分秀气的。我听到她在叫卖中略微增添了一点刨造性思维,加了句“都是今年的杂志”。看来,那是个比较机灵的姑娘。

  她终于来了,模样长得也还可人。我把眼睛注视着她,她看到后以为我要买杂志,立即回报一个浅浅的微笑(这种微笑是推销员非常重要的本领),一边利索地递过来三本一套的杂志。 

  “行,是块干推销的料子。”我心中暗喜。

  “杂志好卖吗?”我接过杂志,随便翻了翻,一边问她。

  她耸耸了肩,摇摇头,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形象、动作都显示出少女的可爱。 

  “我教你一个法子,包你从这头走到那头,这百来本杂志全部卖完。”我对他,也是对小刘和其他旅客说。

  “您说什么?”她大概是没听清,或者没有弄明白我的意思,瞪着大眼睛,惊奇地望着我。

  我诚恳地重复了一遍,并且加了一句:“我不要你的钱,所有卖的钱都归你,你自己掌握钱。”

  “真的?”她又惊又喜,连连点头。旅客们也兴奋起来。

  “这位师傅最会卖狗皮膏药,你跟他去试一试吧。”小刘在一旁打趣,大家都笑了。

  “我拿着杂志,你收钱。”我一边起身,一边把她的杂志全部接过来,顺手翻了翻,迅速从几个标题中选了三句“广告词”。

  我拉开架式,把三本杂志举过头,一边挥动,一边精神抖擞地大声嚷嚷:

  “冯玉样将军黑海遇难之谜!”

  “暗杀汪精卫!”

  “轰动英伦三岛的亿万英镑大诈骗案!”

  第一声叫卖,引起了广大旅客的注意!第二声叫声还没有完,便听到三、四个声音响应:“我要”、“我要”、“我要!”

  索取杂志的手从四面八方伸来

。  “一元钱三本。”我忙不迭地把一套三本杂志递给旅客,卖杂志的姑娘忙着收钱。

  “故事惊险,情节生动;消磨旅途时间,消除旅途寂寞;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获得精神享受……一元三本,又好看,又便宜!” 

  索要杂志的手纷纷伸过来,钱不断地往卖杂志的姑娘手中塞。

  我一边慢慢向前挪动脚步,一边不断重复上述推销话语,生意好得出奇。递杂志,收钱,找零,吆喝,向顾客点头,微笑……我和卖杂志的姑娘配合得十分默契。许多顾客听了我的吆喝,接过杂志,连翻都没有翻,就买下了。前后只有十来分钟,刚刚走进第二节车厢,一百多本杂志便一销而空。 

  卖杂志的姑娘笑喜喜地攥着一大把钞票,跟着我一起回到座位上。

  “你看,销售专家,名不虚传吧。”小刘对那姑娘说,姑娘笑了笑。

  “来,你挤在对面那位大嫂身旁坐下,我干脆把叫卖的道理和诀窍告诉你吧。”我对那姑娘印象很好,愿意无偿教她。

  她顺从地在对面侧身坐下,瞪大眼睛聆听:

  “我是研究销售的,因此,在所有的场合都注意销售现象。我一上车,就听到你和另外两个女同志在卖杂志。你们不懂得推销方法,所以卖得很慢。你们从旅客身边匆匆而过,有力无气地叫着,许多旅客根本不予理睬。

  “你们的叫卖,重点放在廉价上,一元钱三本是你们唯一的优势。你们希望用低廉的价格打动旅客的心,但旅客根本不买帐。

  “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有商品?人们为什么要买东西?我们说,商品是需求的结果,也就是说,因为有需求,才有了商品。仅仅价格便宜,没有需求,顾客买了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呢? 

  “你们希望用廉价来打动顾客,在叫卖‘一元钱三本’的同时,传递结顾客一个相反意义的信息:一元钱能够买三本,肯定是过期处理杂志。‘过期杂志,没得看头’,顾客得到信息后,反而产生这样的厌恶心理。因此你们的叫卖是费力不讨好,适得其反。”

  “你本人也许意识到了‘过期杂志没看头’这个问题,因此你在叫卖声中加了一句:‘都是今年的杂志’,表示这杂志‘也新’。虽然这一句加得很好,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管是去年的还是今年的,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还是‘过期杂志’,顾客仍然不感兴趣,你们的杂志还是卖不动。

  “杂志不是报纸,小品、通讯、纪实不是新闻。因此,从阅读价值来说,杂志过不过期都无所谓。对于一个没有看过这本杂志,不知道其中内容的人来说,即便是几年、几十年以前的杂志,也还是有看头。关键在于杂志的内容好不好。因此,我们在推销时要注意研究杂志的内容。

  “请注意,今后不管你卖什么东西,不管你是卖穿的、卖吃的、还是卖用的,作为推销员,你的职员是唤起顾客的需求欲望,提醒顾客,他正需要这种商品。 

  “请你听听我是怎样叫卖的。我连‘卖杂志’三个字都不喊。为什么?因为我手中挥动着杂志,眼睛注意着顾窖,再加上我的叫卖声,就表明我是个卖杂志的,用不着罗唆。叫卖要节约言词,把最引人注意、最动听的语句迅速传送到顾客耳朵中去。

  “我在这三本杂志中信手选出三篇文章的题目,作为广告词。我为什么选择这三句话?是为了迎合人们好奇的心理。我们应该注意到,人类有一种好奇的通病,对于各种奇怪的事、奇怪的人,都想探听个究竟;对于历史名人、奇闻逸事,社会上的种种‘谜’,都想看到‘谜’底。所以刊登这些内容的生适杂志颇受欢迎。既然杂志里面有这样一些现成的内容,我们为什么不加以利用呢?我随便选择了三个标题,一声吆喝,便把旅客紧紧地吸引了,纷纷伸出手来。

  “当旅客们把杂志拿在手中的时候,推销员不要呆着站在一边,要抓紧战机,趁热打铁,强化顾客的购买兴趣,刺激旅客的购买欲望,促进旅客完成购买行动。所以,这时我编说了‘故事惊险,情节生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获得精神享受的一段话。买三本杂志有这么多好处,再加上价格便宜,顾客就顺理成章地掏腰包了。”

   一席话,听得那姑娘连连点头,似有所悟。

  “我们搞销售的,一定要注意营销环境。”我继续说,“火车上的营销环境是:顾客长途旅行,久坐疲劳,单调乏味,看看消遣杂志,是他们的需求。这时杂志推销员的责任就是及时提醒旅客,激发他的需求欲望,提供给他精神食粮。

  “我们搞销售的,还要注重造成热烈的推销气氛。我用使人产生悬念的吆喝先声夺人,当旅客们纷纷伸出手来时,造成了一种热烈的营销气氛。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本来是好商品,由于无人问津,场面便冷冷清清;场面愈是冷冷清清,商品便愈加卖不动。当三、四双手一齐伸过来,加上看热闹的、路过的,喊的喊、 叫的叫,挤的挤、嚷的嚷,十分热闹,造成一种‘畅销气氛’,货物就更加容易脱手。一般人大都有点从众心理,都喜欢往人多的地方跑,看到别人抢购东西,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抢到手再说;生怕自己落后,没抢到会后悔。市场上越畅销,就越容易卖掉。所以商场许多行家里手,总是想方设法在自己的殿堂里营造热烈的营销气氛。

  “当热烈的营销气氛造成后,杂志很快一销而空。我原来还有点保守,估计到最后一个车厢可以把杂志卖完,实际情况是到第二个车厢杂志便卖完了。照这样的推销速度,本次列车,再销三、五百本这样的杂志没问题。有一点感到遗憾的是,一开始,杂志的价格降得太厉害了。如果一开始没有降价,完全可以少打折,或者按原价把它卖出……”卖杂志的姑娘听得发了呆。她频频投来感激的目光,临了,千恩万谢地告辞而去。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13 0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