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四大关键词解读2006年企业危机公关

四大关键词解读2006年企业危机公关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2-13, 作者: 林景新, 访问人数: 4312


  2006年中国市场上发生企业危机事件中,呈现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与逻辑。当我们梳理众多纷纭复杂的危机现象时,2006年企业危机公关的四种关键特征跃然而出——

  与其他年份一样,2006年的中国市场,充满了机会与威胁,夹杂着许多欣喜与悲伤。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给予了无数企业迅速崛起的机会,同时复杂多变的市场运作环境也使得许多企业、品牌在2006年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风波。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涌动的危险涡流,再强大的品牌也经受不起残酷危机事件的折磨。危机公关是任何一家企业所无法回避的战略课题。

  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出现某些危机并不奇怪,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危机,而是要探究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在同样的危机袭击面前,有的企业可以镇定自若,在最短时间内平复危机,而有的企业却应对无措,损失惨重?毫无疑问,对待危机事件的心态、应对的策略、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决定了企业遭遇危机事件之后的结果。 

  每一次危机事件的发生,必定有其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在经受了血与火的教训之后,企业对于危机事件应该有什么样更清醒的认识? 2006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危机事件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我将其总结为四大关键词,在这四大关键词的背后是媒体环境的潜规则、是消费者心理趋势的变化、是竞争态势的升级演变,而对这四大关键词的深度解读,基本上可以勾勒出了2006年中国市场的危机公关全景图。   

  关键词一:媒体潜规则  

  代表事件:2006年1月20日,上海某财经报纸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文章直指芝华士存在着价格欺诈,从而掀开了2006年第一场企业危机事件——“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逻辑分析:尽管芝华士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态度坚定地向公众表达着自己的声音,并请出欧盟、英国政府、保乐力加欧洲总公司众多高层到大陆澄清事实,但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持续质疑报道和评论,还是让芝华士备受打击,整体市场销售迅速下滑。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解读,芝华士危机事件的发生与演变显得扑朔迷离。作为奢侈品的芝华士,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奢侈品销售的更多是产品的心理价值与品牌价值而非使用价值——从手表、钻石、汽车到字画,诸多售价高昂的产品莫不如此。致使芝华士陷入价格欺诈门的原因并非其他,而是芝华士未能深刻了解中国媒体的潜规则——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刊出报道之前,该财经报纸的曾经就广告投放与芝华士进行商讨,但芝华士不肯应允,最终触怒了该媒体,从而爆出危机报道。

  作为外部人,虽然我们无法去究查这种传言是否属实,但这种“广告投放VS正/负面报道”的潜规则,却在中国媒体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解读:在中国日益开放的舆论环境中,各种媒体由于市场化运作的成功而迅速崛起,在舆论传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媒体的经营受经济利润的约束,向企业争取广告费成为其发展的原则。在经济利润的驱动下,媒体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职责有时难免发生偏离——部分媒体主动向企业索要广告费(特别是行业性的小众报纸为典型),甚至以爆其负面新闻为要挟,这就是中国媒体环境中的“潜规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天出版的两家报纸,企业投了广告的那一家报纸上出了其正面的新闻,另一家没投广告的媒体却出现该企业的负面新闻。

  在我接触过了诸多企业,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几乎都或多或少遭遇过这种“潜规则”的困扰。在“潜规则”影响下,媒体的责任感、社会道德、监督职能已经或多或少为商业利润所淹没。

  一些媒体的“潜规则”暴力行为,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发生危机事件的重要导火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一家运营再规范的企业,只要媒体恶意进行攻击,任何一种蛛丝马迹都可以被放大成杀伤力惊人的危机,给企业造成重击。

  在特殊的中国舆论环境中,企业必须正面这种“潜规则”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把握“潜规则”背后的商业逻辑,以更中国式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法去应对。

  关键词二:进攻性公关  

  代表事件:在2006年的危机公关事件中,最具爆炸性的代表事件莫过于富士康事件。《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广东的工厂存在工作条件恶劣、工人工作超时、工资低廉等现象,富士康危机开始爆发。

  几天后,富士康科技集团以新闻报道名誉侵权纠纷为由,向《第一财经日报》的两名记者提出总额人民币3000万元的索赔——3000万的巨额索赔使得该事件超越了普通经济新闻的范畴,而变成了一条爆炸性的社会新闻,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

  逻辑分析:纯粹从新闻报道的角度看,《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广东的工厂存在工作条件恶劣、工人工作超时、工资低廉等现象,这种新闻有多大的关注度?中国是世界的加工厂,广东又是中国加工厂最集中的地方,无数的台资、港资、外资代工企业云集于此,像富士康这样的工作境况哪一家不是大同小异?

  且不说企业社会责任认证(SA8000)在资本利润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在中国当下的社会境况而言,工人劳动过时其实见惯不惯,无论是社会、媒体、民众都已习以为常。按理说,《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最多只能说给富士康带来些许社会批评,或是令相关劳动部门对其进行责成改进。

  但是,富士康面对媒体的负面报道愤然而起,不是采取沟通协商的方式进行危机处理,而是采用了进攻式的公关——不仅向记者提起上诉,而且还提出史上最牛的天价索赔。这等于给原先的负面报道延续创造另一个负面报道的索材,无数原先作壁上观的媒体的兴奋点一下子被提到了高点——铺天盖地而来的新闻追踪使“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报道一下子名扬全国,许多原先并不关注、抑或说关注度并不高的公众现在都将眼光投向了富士康。

  关键词解读:与进攻式市场策略一样,进攻式公关也经常被一些企业所运用。在某些立场强硬、斗志强烈的企业中,对于媒体的指责或负面报道,往往采取的就是这种毫不示弱的进攻式反击——从三株、巨能钙、芝华士再到富士康等等企业,莫不如是。在这些企业的公关策略思维中,面对外界的挑衅就要主动出击、高调进攻,企图给对方重重一击,以使媒体在企业压力之下屈服。但事实上,这种进攻式的公关方式,在当下中国媒体环境中,实在凶多吉少。

  由于中国特殊的人文环境,媒体扮演着重要的舆论监督的角色,绝大多数的民众相信媒体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媒体在民众心目中有很高的公信力,对于多数的中国民众来说,媒体的定调是权威的、客观的,媒体的立场是代表着民众利益的,媒体眼中的企业或产品是好是坏,在潜意识上对民众的看法有决定性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媒体存在着盲目性跟从心理,企业进攻式的强硬立场往往会引来其他媒体的同仇敌忾,媒体的舆论导向很快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此时纵使错方并不完全在企业,这时企业也是百辩无言。

  对于企业而言,采取进攻式公关危险之处就在于,企业表面上是高调与单一媒体对抗,其实是在与更广泛的民意进行对抗——在传播的主权掌握在媒体手中情况下,社会民意的牵引几乎完全由媒体所把控。正因如此,企业的进攻式公关往往显得悲壮而孤单——在富士康与第一财经的对峙前期,虽然事实真相仍有待法律的判定,但是强大的媒体舆论谴责声却已将富士康的声音淹没,民众意见也是向着媒体一边倒,富士康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最后以狼狈撤诉而结局。

  回顾中国市场发展二十年,任何一次成功的企业危机公关案例,没有一家是采取高调的进攻性公关处理手法。“赢了官司,输了民心”,三株帝国的惨重教训依然历历在目。在中国这种媒体为王的环境中,采用进攻式的公关手法输多赢少。而卓越的企业都明白,危机公关的核心在于理顺民意,赢回民心,而不是进攻。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关于作者:
林景新 林景新:林景新,营销传播及企业危机管理专家,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著有《中国式企业危机管理》、《网络危机管理、《营销造势》、《创意营销传播》等专业著作。现任中国多家顶尖公共关系传播集团高级顾问,为多家企业及机构提供声誉管理、品牌管理、危机公关、营销传播方面的咨询及培训。 Email/msn: Jingxin_lin@hotmail.com Mobile :13711578184 (广州)
查看林景新详细介绍  浏览林景新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2011年上半年十大企业危机公关事件盘点分析 (2011-08-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林景新、赵玉竹)
*2007中国十大企业危机公关案例 (2008-01-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未然)
*黄金法则,企业危机破解之道 (2007-1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庞亚辉)
*危机公关:品牌的自救与自缚 (2007-04-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兵武)
*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危机? (2007-03-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游昌乔)
*跨国并购案中的公关力量 (2007-03-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冷振兴)
*危机公关,掀起你的盖头来 (2005-02-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崔自三)
*危机公关: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2005-01-1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周忠)
*危机公关,是“出击”,还是“回避”? (2005-01-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崔自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0 05: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