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尤努斯:乡村银行的营销智慧 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史无前例地颁给了一位商业人士——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创建者尤努斯。理由是表彰他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仅30年的时间,尤努斯就已经在孟加拉46620个村庄中建立了1277家银行,服务639万借款人的成绩。如此巨大成功的奥秘在哪里?这个奇迹般的成长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营销智慧? 当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宣布,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及其创办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又称乡村银行)获得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这位普通的“穷人的银行家”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无抵押小额信贷,格莱珉银行已使孟加拉639万穷人受益,为人类解决贫困难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在众多的经济学者、金融学者和银行界人士热烈地研究探讨这一崭新的银行信贷模式,希望可以将此模式复制到其他类似的地区,为人类提供一个摆脱贫困的途径的同时,我们站在营销的角度,剖析这个理念的诞生以及发展的整个过程,享受了一次完美的营销体验。 需求为王 敏锐地把握市场的需求是成功营销的前提。从某种程度上说,洞察到一个有效需求就等于营销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商品房来说,无论多大规模广告狂轰滥炸,营销手段层出不穷,也无法制造出像经济适用房那样刚推出便引起成千上万购房者连夜排队排号的壮观景象。究其原因就是它抓住了有效的市场需求。格莱珉农村银行的创办者尤努斯小额信贷理念的诞生,就是有效的市场需求创造成功营销的最好诠释。 1974年蔓延孟加拉的大饥荒致使成千上万人因饥饿而死。尤努斯感到震撼的同时,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贫困与饥饿的研究中。1976年尤努斯开始走访乔布拉村中一些最贫困的家庭。一个名叫苏菲亚的生有3个孩子的21岁的年轻农妇,每天从高利贷者手中获得5塔卡(相当于22美分)的贷款用于购买竹子,编织好竹凳交给高利贷者还贷,每天只能获得50波沙(约2美分)的收入。苏菲亚每天微薄的2美分收入,使她和她的孩子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震撼之余,尤努斯发现竟没有一种适合穷人的信贷。一方面,传统的银行家只是将眼光盯住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家,而不屑于与那些小额贷款需求者打交道,在他们看来,小额贷款需求者的贷款数额小,耗费的贷款成本与未来预期收益不成比例,只能使银行亏损。另一方面,传统的金融体系也正在用各种方式设置穷人接近正规信贷的障碍;保守的银行家们坚持一套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流传了几百年的信贷哲学——向银行贷款需要接受贷款者提供必要和足够的抵押担保,而穷人几乎没有什么抵押担保品,这也就意味着只有有钱人才能合法地借到钱,对于穷人来说从银行借到钱是不可能的。 了解到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满足穷人的贷款需要,尤努斯就开始着手建立他的银行帝国。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有着巨大需求的市场,在任何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低收入者都占社会人群的绝大多数,这个群体需要某些手段来帮助他们脱贫,现状却是潜在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站在满足顾客需求的角度来说,格莱珉银行的建立正当其时。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尤努斯的想法。市场像火山爆发一样,短短的三十年,格莱珉银行竟然已经为600多万人提供了信贷服务。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