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惊闻“大宝被强生收购?”随想

惊闻“大宝被强生收购?”随想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8-07, 作者: 黄志东, 访问人数: 3765


  被“招安”就是本土品牌的归宿?

  大件事!又是一个大件事!!本土化妆品业又一颗重磅炸弹!!!

  7月底,《中国化妆品报》爆出猛料:中国民族第一护肤品牌“大宝”被强生收购? 而且报道说这一收购案约在2006年4月份双方就已谈成,目前正在等待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批审。其实早在去年,一直在盛传强生和大宝收购与被收购的传闻,但当时的说法是雅芳有意收购大宝,强生有意收购郁美净。   

  虽然消息尚未得到最终证实,但足以让整个本土化妆品业震惊!作为本土护肤品类的领头雁——有着“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三项桂冠,在中国年销售额近8亿元且连续七年护肤品全国销量第一,拥有高达15.76%市场份额的“大宝”,终于承受不住市场的煎熬而要继“小护士”(2003年12月欧莱雅收购)、“羽西”(2004年1月欧莱雅收购)之后外嫁豪门?大宝怎么啦?中国的数一数二的护肤品牌为什么一个个被外资品牌“招安”? 

  除此之外,业内各种收购的传闻风升水起、不绝与耳:丝宝集团与雅芳“亲密接触”,“立白”要收购“采诗”……我不知道我也不敢排除某某国际集团接下来是不是可能要收购“雅倩、丁家宜、李医生、索芙特、丹巴碧……”本土化妆品行业面对倒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面对以跨国公司资本运作的新一轮洗牌,将何去何从呢?难道本土化妆品业就不能够跳出“外资的包围圈”,不能够拼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随着近些年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广告成本、管理成本等的大幅上涨以及整个行业的过度竞争使得整个日化行业进入“十面埋伏”的严冬,中国日化企业市场进入“量——上升;销售额——持平;利润——下滑”的悲惨遭遇。套用香港巴士大叔的话,整个日化行业“有压力,未解决……”

  本土化妆品业如何解决“压力”?难道解决“压力”的办法就只有“被收购”一种?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招安”?  

  “技低”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俗话说:一滴水见太阳,窥一斑见全豹。以“小护士、大宝”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化妆品公司,以其企业实力和品牌影响力来说,走到“被收购”这一步,应该是无奈和必然的结局,这是解决“压力”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的“压力”应该可以代表目前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大部分公司的“压力”,而中国日化著名品牌接二连三地被“招安”,个人认为是“技低”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都是低价惹的祸。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以及在化妆品领域涉足时间不长等种种原因,中国化妆品市场本土品牌全部云集在“金字塔”的最低端,特别是护肤品领域(包括大宝们),那些高利润高回报的高端与中端市场本土品牌几乎只有“咽口水”的份。所以尽管本土化妆品品牌占据了6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利润却少的可怜,化妆品市场80%的利润却被国际品牌赚走了。

  而护肤品最重要的是“品质”,只有有效的优良的产品品质,才能够吸引新的购买和重复购买,企业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可是微利无法保证虚高的市场费用、广告费用,而过度竞争就像屋漏偏逢连夜雨——产品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而产品研发储备那就更是天方夜谈,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销售力就越来越差,直至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只能是消失或被“大鱼、快鱼、强鱼”吞吃。最显著的就如大宝,SOD蜜的销售额占了其80多个产品品种的80%以上,但其价格是10来元一瓶,利润有多少可想而知。而在二、三线发水品牌的“大流通”市场里,价格之低竞争之惨烈绝对可以使你口瞪目呆。

  2、“技低”拖累发展。有消息报道日本某知名品牌市场总监在中国一次大型活动上,说中国的化妆品是“三无”产品:无技术、无质量、无形象。此话确实让我等国人气愤,但细想也有一定的道理,否则为什么我们中国“美容护肤品”只能在低端“火拼”(中端被合资品牌占领,高端被外资品牌垄断)!要不然为什么我们中华众多爱美的“眉眉们”对上百上千一瓶的国外品牌化妆品那么的情有独钟?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都市里的国际化妆品专柜前,许多“有米的MM”一次性掏出一两千连眼都不眨!日本DHC美容护肤化妆品,2005年底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凭的就是免费邮寄“试用品”这样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市场拓展方法,在短短的几个月,其品牌和产品便成功渗透到中国各大城市——成功的法宝就是产品“优良的品质,有效的功效”,这也是他们对自己产品的“自信”表现。

  而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里,搞产品技术开发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90%以上的企业往往不重视“研发技术”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跟着国际品牌的感觉走”。而做的大的企业基本上是美发护发和洗涤领域的,当他们在遭到“宝洁、联合利华”等“向下沉”时(即往低端产品、二三级市场渗透),这些大型美发护发日化企业便“跨越”到美容护肤领域,问题随之出现:一般情况是原来那个做“美发护发”产品的工程师,转身就成为“美容护肤”产品的工程师,当然也有的工程师多才多艺,但我还是认为“学业有专攻”。当他(她)们在接到公司(老板)的任务后,往往到市场买些国外品牌或国内知名品牌的同类产品回来“化验、分析”,然后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就进人小试、中试,在几十天后就可以全面上市。试问这样的产品能够有保证吗?产品能够有什么竞争力吗?而要想发展恐怕就更是遥不可及。

  也看到许多国内化妆品企业说与某某大学、某某研究机构组建“国际日化研究中心”,但我就没有看到谁家出来过什么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产品,更让我等老百姓“窝心”的是中国那么多大学的日化专业,那么多日化研究机构怎么就没有什么显著“成果”公布与世或运用到国内化妆品企业?所以人家说你是“三无”产品你还别不高兴!

  3、策划代替研发。策划部门与销售部门是这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的核心与重要资产,由于90%以上的企业往往不重视“研发技术”这个问题,老板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还认为自己已经做的不错,更有的是“回避”,所以“产品开发”这个任务基本上是由市场部、品牌部或策划部(名称不一样功能是一样的)来牵头组织完成的。从产品的概念到产品的成分、功效,再到产品广告、市场推广,几乎是全包,产品工程师就按照你的“菜单”生产。非常有趣的是,一些非常出位、前卫的“概念、成分、功效”什么的,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工程师们是如何理解和实现的。我曾经看过有一个护肤品的产品成分是什么来自“太空”的,我的第一反映就是“晕”!最典型最经典的恐怕就是“干细胞”美容:干细胞,干细胞,干什么都可以的细胞!哈哈。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强生购“宝”意在渠道? (2008-11-14, 《V-MARKETING成功营销》,作者:郭俊)
*大宝的遗憾--透过产品管窥化妆品牌大宝的迷失 (2007-12-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高春利)
*强生婴儿沐浴露的定位与越位 (2007-03-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彭旭知)
*大宝待嫁,谁挟23亿掀起你的盖头来? (2007-03-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海超)
*从宝洁风波看国际日化巨头的广告危机 (2005-03-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概念工厂)
*蓝领定位,大宝成功的惟一秘诀 (2004-07-08, 《成功营销》
*市场区隔给“大宝”的机会 (2002-07-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永炬)
*关于“大宝”的另类说法 (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作者:李艳)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6 05: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