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糖酒行业,浓缩2004

糖酒行业,浓缩2004


《糖烟酒周刊》, 2005-01-28, 访问人数: 4430


  在名酒变革的阵阵余波中,在红酒厂商的血腥拼杀中,在黄酒和啤酒加速扩张的进程中,在乳品企业从标准到市场的对抗中,在饮料产品的百花齐放中,在零售放开、流通环境不断变化中……2004年的中国糖酒行业正在逐步走进历史。

  许多事情,身处其中的时候,感受并不深刻。等走过一段历程,回过头来总结的时候,却经常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甚至会有彻悟的感觉。与2003年相比,2004年的糖酒市场有这样一些显著的特点和趋向。从白酒市场来看,名酒频繁变动和品牌区域化成为年底最需要总结的两件事情,而这又都是白酒市场周期性变化的反映。从红酒市场来看,高端酒走向成熟,进口酒更加活跃,葡萄酒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市场冲击力。从啤酒来看,流通性增强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外资在这一年的集中渗透又在更大范围内改变着行业的格局。从乳品市场来看,不少企业徘徊在利润的临界线上,2004年成为了国内乳品企业最不赚钱的一年。从休闲食品市场来说,国内食品企业的品牌观念空前增强,福建食品军团的崛起改变着传统的运作规则……这些趋向就象一条条主线,把许多孤立的事情串在了一起,沿着这些主线,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事件,一连串的人物,一连串的产品,以及一连串的市场现象。

  2004年结束的时候也是中国入世过渡期基本结束的时候,国家对包括酒类在内许多产业的保护即将结束,中国的市场将更加开放和活跃。不少专家称2004年是中国推进市场经济成果最显著的一年,这个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系列深刻变革结合在一起的,糖酒行业也在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生产企业来说,不少老牌企业“国退民进”的改制都在加速进行,资本来源更加复杂,用资本运作方式来操作传统产业的事件越来越多,争论也越来越多。渠道方面,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放开使得市场变数剧增,新型终端的出现和迅速扩张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布局,从我刊近期了解的情况看,已经有外资专门盯上了糖酒产品。从经销商群体来说,经销商的组成更加复杂,不少经销商正在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品牌塑造商和资本商的数量越来越多。

  2004年也是《糖烟酒周刊》变化最为深刻的一年,《糖烟酒周刊》在《华糖商情》十年积淀的基础上,增加了烟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满足行业商务需求”的办刊定位,实现了改刊的成功,保持了与行业的共同进步。作为糖酒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媒体,《糖烟酒周刊》愿意用《浓缩2004》这组文章,和糖酒行业的厂商一起,给2004年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浓缩2004之言论版

他们的言论改变着市场

  2003年结束的时候,本刊编辑部从企业家们发表在《糖烟酒周刊》上的众多观点、言论中,精心挑选出了22条对市场产生深刻影响的言论,制作了题为《他们的言论改变着市场(2003年总结版)》的文章,对2003年中国糖酒企业、行业的发展思路作了总结。现在看来,这些言论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少言论对2004年糖酒行业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又是该给一个年度做总结的时候了。在2004年,糖酒行业的企业家们在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思想,给企业带来了变化,给行业带来了变化。这些思路和优秀的产品一样,都是中国糖酒行业的重要收获,应该被记录在行业的历史上。在2004年走向结束的日子中,重读这些言论,不仅会对2004年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还可以提前看到2005年正在翻开一个个新的篇章。

  本篇文章与《言论(2003年总结版)》的操作方式基本一致。2004年1~50期的《糖烟酒周刊》(以下简称《糖》)杂志上,分布着企业家们千余条闪光的言论。从这些言论中,我们经过精选、复选和征求业界人士意见等多道工序,最终确定了以下的近20条言论组成本文。这些言论的共同特点是都给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要到大陆打天下,不适合单打独斗,一定要找志同道合者结盟,发挥集合的力量。

  ———顶新国际集团董事长魏应洲(摘自《糖》第4期)

  现在行业内的整合很快,在制面行业,少数企业占领多数市场的局面即将形成,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是品质和实力的较量。 

  ———华龙面业集团总裁范现国(摘自《糖》第21期)

  评论:方便面行业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魏总年初的这句话在2004年被重复使用了好几次,先后出现在日清食品株式会社的领导、华龙集团总裁范现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孟荷素等人的口中。“横向合作”也成为方便面业近期的主流思想。2004年出现了康师傅和三太子一波三折的合作,出现了华龙与日清的强强联合,出现了康师傅和白象未竟的合作,大的资本合作项目频频发生有这样几层意义:第一,方便面的洗牌真正开始了,行业资本正在向有充分发展空间的区域和企业转移;第二,国际品牌选择与在中低档面市场占有优势的国内企业合作,中低档面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第三点,方便面下一步将是更加激烈的品牌与规模的竞争,中小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差异化产品将很难生存。

  多元化是无止境的,没有一个行业永远旗帜飘扬。

  ———新华联集团董事长傅军(摘自《糖》第13期)

  我们2000年收购了丰谷酒业,并将其注入上市公司金路集团,这几年丰谷发展很快,也给上市公司做出很大业绩贡献。但金六福决不会注入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不考虑把这样一个优秀的公司跟任何企业混合起来。如果要上市,金六福会单独上市。

  ———汉龙集团总裁刘汉(摘自《糖》第48期)

  评论:2004年上半年傅军先生发表了关于多元化的精彩论述,长春秋交会前新华联控股了通化葡萄酒,2004年12月份惊爆出汉龙成为金六福第一大股东的新闻,这一系列的言论和事件震惊业界,并且容易让人产生广泛的联想。目前,对新华联卖掉金六福的普遍看法是新华联要重点打造红酒业务,培植香格里拉和通化葡萄酒。另外,在与新华联达成股权转让意向之后,刘汉透露说汉龙未来还将会收购和并入新的白酒企业,看来,有心在酒业成就一番事业的“资本家”还真不少。未来几年中国白酒和葡萄酒行业仍然难以平静,新的大鳄都在潜滋暗长之中。

  目前,在中国的收购最重要的是将最基础的东西做对,解决每一个区域企业遇到的问题。整合,全面调整业务还为时过早,英特布鲁据此保留了在中国收购的所有区域性品牌。

  ———比利时英特布鲁啤酒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丁凯(摘自《糖》第46期)

  评论:中国啤酒业有两个战场,一个是销售战,一个是中外啤酒巨头们的股权之争。2004年,外资在中国啤酒业表现十分活跃,英特布鲁和AB等都是主角。伴随国外啤酒巨头的大量进入,中国啤酒市场的格局目前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比如,英特布鲁集团完成对金狮啤酒的收购后,市场的占有率直逼青啤、燕京和华润。在国内啤酒企业的并购放缓之后,外来资本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整合高潮,青啤等国内巨头都成为了外资青睐的对象。啤酒市场的争夺战,重头大戏还在后头,这真有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味。

  黄酒完全可以做成象白酒、葡萄酒一样的全国性品种,黄酒业已经走出了徘徊的局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央视广告的开播将加速黄酒的扩张。

  ———古越龙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建伟(摘自《糖》第41期)

  评论:有人说中国酒业的“第四势力”正在崛起,这个“第四势力”指得就是黄酒。12月18日,古越龙山、浙江致中和酒业、上海华光等黄酒企业在央视2005年广告招标中大额中标,黄酒企业希望借助央视的传播,实现地域性的突围。我们期望黄酒能给整个中国酒业带来新的增长点,但是,央视中标只是黄酒企业迈出的第一步,黄酒扩张还有很多难题,比如招商和渠道建设,要实现真正的市场突围,黄酒尚任重道远。

  年产量在200万吨的企业,每年的成本将增加1.2亿元,相当于每吨啤酒的成本增加60元,这对于利润本来就微薄的啤酒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并不是企业不想涨价,而是不敢涨价,中国啤酒业长期以来供大于求,利润率逐年下降,为了保住市场,谁也不敢贸然提价。

  ———金威董事长叶旭全(摘自《糖》第37期)

  评论:叶旭全的话道出了行业的心声。2004年,原料、辅料、能源、运输等四个环节同时提价,啤酒的生产成本大幅攀升,不少啤酒企业效益下降,甚至面临着亏损局面。但是,啤酒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市场对价格很敏感,率先涨价很容易给对手制造空间,燕京、华润等企业都明确表态说没有涨价之意。成本上涨将逼迫啤酒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高附加值的新品数量将大量增加。  

  国内葡萄酒之间的竞争以及与国外葡萄酒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体现在品牌上,体现在认知上。建设南王山谷酒庄,不仅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中粮酒业品牌规划的重要战略举措。中粮酒业通过长城大品牌下相对独立的子品牌形象,推出富有中国特色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系列庄园酒,抢占生产经营的制高点,有利于树立中粮长城葡萄酒的强势品牌形象。

  ———中粮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曲吉吉(摘自《糖》第36期)

  酿酒葡萄的发展必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扩大蛇龙珠基地,是由于张裕解百纳销量的强劲增长造成对优质原料的需求迅速扩大。

  ———张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洪江(摘自《糖》41期)  

  评论:中粮巨资建酒庄,张裕巨资建蛇龙珠基地,看来,高端酒的竞争将是未来几年葡萄酒业比较突出的看点。目前,张裕、长城、王朝正在掀起一场高端市场的抢夺战,集中体现在华东、华南等葡萄酒主销区。比如,张裕计划在2004年将高档酒打进华南的500家酒店,王朝在2004年中秋、国庆期间将高档酒专柜开在了广州的一些超市,长城则引入了价位比“华夏92”还要高的“华夏葡园A区干红”,争取2004年底之前铺货量翻一番。

  随着国际啤酒巨头近年以参股、控股的手段掀起对中国的第二轮扩张战略,中国的啤酒企业只有积极应对。因此,华润今后还将继续进行并购,即便找不到合适的并购对象,也会考虑自己建厂,继续扩大自己的市场,直至20%、30%。

  ———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摘自《糖》第13期)

  自2004年8月10日起,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通过更换公司名称,公司将加大雪花啤酒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华润雪花的品牌价值,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整合打好基础。

  ———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群(摘自《糖》第33期)

  评论:“以前是一条腿走路,而现在则是用两条腿来走路了。”这也是华润啤酒高层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华润所谓的两条腿,一是说用资本控制地方企业,一是要推广全国性品牌。随着国内啤酒集团兼并扩张速度放缓,啤酒业的竞争正在从资源争夺转入资源整合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华润啤酒从2003年进入了从资本扩张到品牌突围的战略阶段。一个新的全国性啤酒品牌正走在路上。 

  随着“内蒙古奶源板块”的加温,预示着资源型奶业与城市型奶业原先各居一所,自得其乐的场面将被打破,资源型奶业进城抢市场,城市型奶业下乡抢奶源,两类乳业的竞争将变成“肉搏战”。

  ———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方有生(摘自《糖》第32期)

  评论:方秘书长在2004年不幸病故,但是他的这一预测在2004年变为现实。2004年,资源型奶企和城市型奶企的竞争再上台阶,它们之间不仅有市场的拼杀,还有标准的对垒。新希望、光明乳业、广东燕塘、北京三元等与国际纸业缔结“巴氏鲜奶策略联盟”,向利乐包装阵营的伊利、蒙牛等企业发起强攻,两类乳企的对峙公开化。 

  名酒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2003年的调价可以看作是名酒的一次价值回归运动,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名牌产品价格与价值靠近的一个过程。

  ———剑南春集团董事长乔天明(摘自《糖》第20期)

  评论: 名酒价值回归有两个原因。一是名酒企业本身的拉动作用,茅台、剑南春、泸州老窖等企业近年发展势头良好,市场比例不断加大。第二,随着白酒营销方式走向极限,促销等前两年非常奏效的手段对销售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而品质、品牌的主导作用将增强,大环境有利于市场向名酒集中。不过,价值回归不等于名酒可以无限制提价,目前,中档名酒更被市场看好。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的出现,让国内奶粉企业对未来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都有了新的思考

  ———圣元集团总裁张亮(摘自《糖》第19期)

  评论:阜阳事件给了中国乳品市场当头一棒。企业的集体反思对中国乳品行业是一件好事,通过延伸渠道、细化产品、塑造名牌等方式,名牌乳品在乡镇市场拥有巨大潜力。该事件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促进国家加大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企业各种有形无形的成本都在增加。

  清香型白酒的上升空间还比较宽广。现在市场清香型酒占的份额并不大,并不大的情况反过来也说明清香型酒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汾酒集团董事长郭双威(摘自《糖》第19期)

  评论:业界分析清香型白酒上升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清香型的酒具有较好的消费基础,计划经济时期清香型酒在市场上占的份额是比较大的,市场经济以后,浓香型的酒才普及化了;其二,从近几年的市场发展来看,清香型酒的发展趋势是比较好的;其三,消费者的口味也在发生不断变化,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尤其是消费口味的变化,其他非浓香型的酒也有可能再次出现较大的消费增长。一家独放不是春,一个丰富的酒类市场无论是对厂家还是对商家都是件好事。

  过去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基本上没有很大的正面竞争,因为两者采取了不同的营销策略,占据了不同的市场。今后这种局面将发生巨大变化,四大境外品牌已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完成了布局,正在向国内企业所占据的优势市场渗透,从2004年开始,中国饮料市场将展开娃哈哈、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几大企业的正面决战。现在,可口可乐、统一等企业已经重兵投入到农村这个大市场。整个行业面对新一轮更残酷的竞争,娃哈哈受到低价和品牌两方面的压力,只能以差异化突围,提升产品价值,例如向功能型保健食品发展。

  ———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摘自《糖》第12期)

  评论:饮料业是中国最早进入市场经济、最先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外国牌号的饮料开始进入中国,并引起市场竞争。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饮料行业正在进入全品系、全面市场的立体竞争时代,如何突围与发展是国内企业首要考虑的事情。

  代理商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大家都在思考以后的路怎么走,如何实现突破,扭转被动的局面。结合现在的行业背景,塑造代理商的品牌是突破点。

  ———陕西天驹企业集团董事长杨强(摘自《糖》第47期)

  评论:近两年,关于经销商出路的探讨越来越多。杨强是中国糖酒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经销商,杨总的“品牌论”给经销商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2005年,中国葡萄酒的原料供应将更加紧张。

  ———茅台葡萄酒公司总经理黄维(摘自《糖》第49期)

  评论:前几年,酒葡萄价格持续下跌,果农种植酒葡萄积极性不断受挫。2004年,受到霜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几个主产区的酒葡萄产量大幅下降,酒葡萄收购价格平均上扬30%,不少企业出现了原酒危机。酒葡萄的生产具有周期性,2005年,估计原酒供应的形势将更加紧张。原酒,尤其是优质原酒缺口的增大给进口酒及国内原酒供应商带来了机会,市场规模较大的企业还应该加快自建优质基地的步伐。■


1 2 3 4 页    下页:浓缩2004之市场版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糖酒会,商应怎么招? (2005-03-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崔自三)
*他们的言论改变着市场! (2004-04-01, 《糖烟酒周刊》,作者:本刊编辑部)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6 05: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