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广告的排期和重复投放 7 上页:广告重复的效果 我们先来看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实例证明,策略性的媒介排期可使同样的媒体投资获得更多的回报。而这种回报并不是因为改善了媒介购买,或通过拿更多的折扣来获得的。飞利浦剃须刀在印度原月媒介投放额为650万卢比,而此剃须刀在市场的知名度已达88%,但原月销售量仅为1300个剃须刀。问题在哪?经过市场调研分析显示,高知名度低销售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电动剃须刀的两个误解:一是感觉会使皮肤粗糙,二是剃不干净。而广告创意并没有针对这两个误解。后来公司对广告的排期策略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持续式排期改为脉冲式排期,并且通过进行产品演示来消除消费者对电动剃须刀的误解。安排40天的高密度产品演示,用报纸首页广告来传递演示的讯息,并列出演示点的详细地址,所有媒介都集中投放在从周五晚上到周日早上的时间。在广告花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新的媒介排期策略使销售增长了10倍,投资回报率比过去提高了5倍。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伦敦的汉堡王为伦敦第二大快餐连锁店,市场趋于饱和,即使增加媒体投资也很难促进销售的增长。销售衰退的分析显示:每周的销售与广告的第一次播放有密切关系,广告效果一般能维持10天,之后就迅速衰退。原来的媒介排期策略一年的广告期为19周。后来对排期策略改行了改进,将原先的起伏式排期改为持续式排期。新的排期将媒介目标曝光率减低,将广告周期从原来的19周延长至39周,广告的间隙期不超过10天,以持续地维持广告效果,保持媒介的总投放额不变。改进后的效果显示在饱和的市场环境下,其他的竞争者在勉强维持销售,而汉堡王没有增加任何媒介投资,即获得了6%的年度销售增长。 从这两个国外的例子中看出,广告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不一定是投放量的大小,在媒介总投资和比重不变的情况下,策略性地安排排期和比重可获得更佳的广告效果。 我们再来看几个国内的例子。喜之郎果冻布丁是投放广告量很大的品牌之一,2001年2月在全国29个城市的60个频道中投放广告,广告费用为914万元,播出广告1659次,时长27503秒,占同类产品广告总投入的27.78%。喜之郎的广告费用主要投放在中央台和卫视台以增加广告的覆盖面,再通过各地的有线网和地方台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喜之郎的广告投放排期采用的是脉冲式,在过年时加大广告投放量,突出其喜庆的特点,而在平时则注重对广告形式的变化,如有针对小朋友的果冻布丁,还有针对青年人的水晶之恋。广告不能说很有创意,但至少还算生动,不像有的广告如同说教。 反观国内另外一些投放量巨大的广告巨头,像脑白金、哈药等等,其投放策略却不太合理。对那些已经有了很高知名度的企业,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如果还是一味地在中央台和各大媒体进行那种单调的、没有任何创意的狂轰乱炸,那可真是浪费了钱财,收获了谩骂。 原文发表于《智囊》2002年第七期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