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鼎模式还能走多远? 7 上页:第 1 页 在俄远东建奶牛养殖综合体 近日,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政府正式对外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和新西兰的企业家计划与中国中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该边疆区境内的“米哈伊洛夫斯基”超前发展区落实奶牛养殖领域的大型项目。 消息称,计划在“米哈伊洛夫斯基”超前发展区建造几座养殖综合体,已经开始设计第一个计划养殖1200头牛的综合体。俄罗斯、中国和新西兰三国企业家乳业联合项目应于2017年首次向商店提供牛奶。 俄罗斯远东共设立了12个超前发展区,其中滨海边疆区有3个,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各有2个,堪察加边疆区、楚科奇自治区及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各有1个,萨哈林州有2个。根据俄罗斯远东发展部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初共收到来自投资商的130个正式投资项目的申请,其投资总额为4527亿卢布(约合人民币451.8亿元)。已经有4家企业投入运行,还有13家企业处于建造阶段。 2015年财报,成长迅速,再度亏损 今年4月26日中鼎牧业发布2015年业绩报告。年报显示,中鼎牧业2015年营业收入达4.64亿元,较2014年增长209.9%;公司总资产突破20亿,达到20.97亿元,同比增长267.4%。 据悉,2015年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下跌,中小养殖户陆续退出,奶牛养殖转型升级加快,着眼于现有牧场“存量整合”的中鼎牧业趁势加快了扩张步伐,迅速在全国布局。年报显示,2015年,中鼎产奶量突破11.5万吨,增长239%。 “中鼎牧业整合牧场的全国布局才刚刚开始。”中鼎牧业总裁孙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鼎非常看好中国奶业和奶牛养殖业的前景,在行业低迷之时,迅速扩张布局,将现有牧场纳入中鼎体系进行转型升级,既是中鼎作为中小牧场最佳整合平台的责任,也是中鼎发展的机遇。 孙国强也坦然,“因处于战略扩张期,新增牧场中有51座均在2015年下半年加入,截至2015年底仍处在止损期;另外,由于奶价下跌导致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大幅降低7507.49万元。综合以上两项因素,使得公司净利润亏损9181.65万元。” 以规模优势为基础,中鼎的技术管理优势和整合优势已经凸显。年报显示,虽然国内原料奶价格持续下跌,中鼎牧业2015年的毛利率仍逆势上涨,由18.36%提升至21.23%,增长2.87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孙国强表示,“一方面,中鼎托管后牧场所产原奶品质与产量均有显著提升,数据显示,中鼎托管的成熟牧场原奶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欧盟标准,托管一年以上的牧场,单头牛单产平均提升8公斤;另一方面,中鼎通过‘总对总、原产地’的采购模式,并与主要供应商开展‘定制饲料’的合作模式,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2015年仅饲草料采购成本一项就下降9.25%。” 目前,中鼎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六大平台:即中小牧场转型的最佳整合平台、奶业技术研发平台、牧场信息化平台、畜牧人才培养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和现代化农业集合平台。通过这六大平台,中鼎希望实现“带大家一起养好牛”的企业愿景。 “中国人的粮食要放在自己的碗里,中国人的奶杯也要抓在自己的手里,”孙国强说,中国人均饮奶量不到国际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国人要喝优质牛奶的消费升级不可逆转,这是中鼎能够提升的空间和实现提升的动力。中鼎团队看好奶业的发展,下一步仍将持续加大“存量整合”的力度,全面推进战略布局,在全国整合牧场一千座,覆盖奶牛五十万头,推动奶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 据了解,去年以来,针对奶源市场波动,多个省份已成立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制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逐步稳定生鲜乳收购市场秩序。2016年4月1日,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正式实施,对复原乳加强监管也将促使乳企多用生鲜乳生产,更对国内牧业发展形成政策利好。 据悉,中鼎牧业目前已经先后在河北、河南、山东、东北等奶业资源核心地区召开牧业模式升级与发展的研讨会,并与各地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鼎模式的战略布局已经为民族奶业的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原奶基础,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赞誉中鼎为“当前牧业发展中一个难得的亮点”。 业内人士指出,中鼎全力抢占资源布局,“抄底”中小牧场的行业企图可见一斑。奶业素有“得奶源者得天下”一说,拥有布局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中鼎牧业,或将成为行业回暖的最大受益者。 能否缔造蒙牛系新神话? 不难看出,中鼎的商业模式是创新的,富有竞争力的。和传统的奶牛养殖企业,中鼎牧业不是新建牧场,而是开展“存量整合”,对托管的牧场输出技术和管理,优化配置资源。上至原料采购、奶牛养殖,下至原奶销售、经营管理,中鼎通过“全程托管”的创新方式,铺设产业链整合平台,搭建利益共享的“奶业朋友圈”。 中鼎托管后,牧场单产和原奶品质均有明显提升。2013年,中鼎托管牧场平均每头泌乳牛产奶量约为7.3吨,到2014年,这一数值提升为8.6吨,增长17.8%,2015年则达到8.8吨,原奶各项主要指标都达到欧盟标准。 同样是养牛,不同的人养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这方面,奶牛养殖具备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即散户散养效率低下,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是提高养殖水平、牛奶品质的必由之路。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奶牛总存栏量的70%,处在千头以下的中小牧场和养殖小区。这些中小牧场,普遍存在单产低、效益低、养殖水平低和成本高、风险高、管理难度高的“三低”“三高”问题,他们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集体短板,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以往转型升级都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哪个人哪家企业敢出来做,但中鼎在奶业危机之际,凭借团队在奶牛养殖方面的丰富经验来提升中国奶业效率,并且中鼎与全产业链朋友来分享收获。 “中鼎牧业是当前奶业发展中一个难得的亮点。”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大力推进奶业现代化,调优、调高、调精,确保“舌尖上的优质”。中鼎引领奶业升级转型,中鼎模式大势所趋,值得借鉴和推广。 在过去的这两年半时间里,中鼎是与中国奶业由奶荒到过剩的周期性波动是同步的,在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奶业低迷期,中小牧场交给中鼎托管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但与此同时,中鼎还不得不面临原奶价格下滑难题,所以说中鼎的成长历程是艰辛的。 尤其是,一些合作乳品加工企业以“原奶过剩”为由,对中鼎所供之奶限收拒收,这让中鼎及合作牧场格外头疼:原本费劲千辛万苦才提高单产,合作乳品企业采购意愿却不强,这让中鼎及更多养牛人感到心寒。好在与中鼎合作的牧场,合同期大多都在十年及以上,随着奶牛养殖周期性波动,总有柳暗花明时,毕竟如今各行各业实体经济都处于低迷期,大家需要的就是熬到春天。 资本对中鼎的青睐,无疑是看好中鼎的创业团队。在中鼎十多个核心高管团队中,基本都来自于老蒙牛,并且至少都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是孙国强2013年的一个电话,大家才从东西南北聚集在一起,干一件他们都擅长的事情:养牛。 这些高管团队组建后,孙国强曾给他们制定了三条准则:1,中鼎之外不许经营副业,全心全意在中鼎干事业;2,把家属待到北京,把中鼎当做新家,专心干工作;3,以往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老蒙牛高管,如今必须过节衣缩食的创业日子,不分职位高低,所有核心团队每人每月只领取1万元薪酬。 中鼎能走多远、做多大,依然充满变数,但资本市场高度青睐蒙牛系创业团队,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牛根生已远离江湖,但江湖上还有他的传说。作为中国大牛级的企业家,牛根生创立并打造了名满江湖的蒙牛,而蒙牛则孕育了枝繁叶茂的蒙牛系。作为蒙牛集团创始人的牛根生,其旗下的牛一代大致有许云、王贵生、邓九强、孙玉斌、卢俊、杨文俊、孙先红等人。 蒙牛系的崛起,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离职前在蒙牛体系里占据较佳位置,对乳制品产业极为熟悉;熟悉资本运作,能借助资本的力量在短期内迅速崛起;脱胎于蒙牛,但短期内业务离不开蒙牛。作为蒙牛二代的代表,中鼎牧业也符合这些特征。毫无疑问,中鼎牧业是一家纯正的蒙牛系公司,这点在其创始人团队的履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中鼎官方公布的股权转让说明书显示,在蒙牛核心创始团队中,蒙牛系的就有9个. 简历显示,中鼎控制人孙国强,1977年出生,2002年12月至2005年7月在蒙牛乳业任职奶源指导员、奶源处副处长、处长;2005年7月至2008年4月在蒙牛乳业奶源马鞍山事业部任总经理;2008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蒙牛乳业奶源事业中心任副总经理、总经理;2014年1月起至今在中鼎牧业,先后任有限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总经理。 此外,公司5位董事中还有其他3人曾经任职蒙牛。“公司成立于2013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实现这目标除了来自存量整合等创新模式外,也依托于现有资深管理团队。”中鼎牧业在转让说明书中介绍,目前,核心管理团队大多具有乳业十余年经验,并在下游大型客户企业等负责核心部门管理,对下游客户需求及食品安全有着深刻的认识。公司的下游客户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等国内大型知名乳品企业,管理团队与下游客户具有良好关系,并建立了较高信誉度。 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包括总经理孙国强在内,中鼎牧业现有的核心管理人员中,有9名都是曾经的蒙牛资深管理者,如原蒙牛河北地区、京津地区奶源总经理咸玉惺,原蒙牛奶源西部中心总经理包国库等,这些人在乳业大多拥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历。而中鼎现任的董事长张晓亚现在仍是蒙牛乳业的独立非执行董事,而实际控制人孙国强在蒙牛的最高职位是蒙牛乳业奶源事业中心任副总经理、总经理。 除了在蒙牛呆过,具有强烈的蒙牛基因外,这些牛二代对资本运作的熟悉程度绝非一般,这在中鼎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可以窥见一斑。 资料显示,从2013年到2015年5月,中鼎对蒙牛极为依赖,其前五名客户收入金额及其占当期销售总额比重中,蒙牛比重较重。其中2013年占62.34%,2014年占59.15%,2015年前五个月占35.29%,依赖逐步降低。 登陆新三板前,鼎辉以1.4亿占股18.17%,中鼎的整体估值为7.7亿,但登陆后,估值体系已发生变化。 我们来看看,蒙牛系在香港上市的现代牧业的数据,其奶牛存栏为20.15万头,每头泌乳牛产奶量和中鼎差不多。依这个大致估算,中鼎股份的市值应该为现代牧业的一半左右。 而1月19日收盘,现代牧业的市值为82亿港币。如果参照这个估值逻辑,理论上,中鼎牧业的市值为港币40亿左右。但现代牧业在港股上市,市盈率只有9.37倍,如果是A股,估值则至少又翻一倍。之所以依托这个来为中鼎估值,是因为,自1月12日登陆新三板后,中鼎还没有任何成交,无法计算市值。 因此综上,按国内的估值逻辑,中鼎的理论市值在80亿港币左右,即67亿人民币.官方资料显示,牛二代的9个创始团队成员在中鼎总共持股比例为68.13%,7月的平均身家为5亿。其中最多的实际控制人孙国强持股24.4903%,理论身家16.4亿,持股最少的战略拓展总监杨永辉持股比例为0.2832%,理论身家为1987万。 因此,可以这么说,中鼎牧业实际上已经再度创造了蒙牛系的造富神话,只要保持这个发展速度,登陆主板市场,市值成天文数字也许并不遥远。时势造英雄。如今,机会同样摆在孙国强面前。 不过,也有分析称,在中鼎牧业打造 “牧业希尔顿”的道路上,面临的风险与考验也很多,比如,随着养殖规模的增长,如何处理好与下游乳品加工企业的关系,尤其是未来公司推出自有品牌牛奶及乳制品的时候,这种竞合关系就显得很微妙;还有,等于奶农的合同期满时,奶农收回奶牛及设备的过程中,如何保质保量完璧归赵,如果处理不好,则会面临纠纷缠绕。 按照中鼎的目标愿景,未来要将公司打造成“中国恒天然”,这一天会很远吗? 对于正在发展壮大的中鼎牧业来说,前途不难憧憬,但道路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