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震动世界的430亿收购,中国农业为何又闹大事件? 7 上页:第 1 页 三、紧跟时代步伐,农企成长离不开并购模式 不论是传统的ABCD四大粮商,还是丸红、益海嘉里等新兴粮商,乃至中粮为代表的国内领先粮商,其成长都很难摆脱并购模式。因为农业产业链宽广深远,且产业规模乃至部分细分市场均规模庞大,很难在产业链某一环节形成垄断或其他坚实的竞争壁垒,因此最终随着规模夸张都无可避免的走向全产业链布局。 以ABCD为例,均以物流、农资、(精深)加工、农业金融等某一环节向上下游及周边延伸形成各具特色的全产业链布局。在这一点,丸红等日本商社则是另外一种选择,他们的产业链布局更全面,先通过小规模参股并渐渐掌控上游供应和下游分销开始,这样既规避了贸然接手新的细分产业导致经营压力较大的弊端,又通过上下游撇去了更大的利益空间,而且是否控股并不影响其掌控产能和产品。最终,日本商社通过全产业链的供销合作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进口国,以进口量最大的大豆为例,不仅没有定价权,甚至连参与到全球贸易中都壁垒重重。上游的种植、管理、收购、仓储环节鲜有中资企业身影,也不能参与在全球范围内的农产品产销调配,加之,受限于农产品不耐储存、库存有限和中国人口基础带来的巨大消费量,中资进口商只能被动的从国际粮商手中购买农产品,缺乏价格谈判筹码。 过去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并购并不是很频繁,现在逐渐意识到话语权的重要性,已经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海外频频出手,做出越来越多策略性的投资决定。这些对外并购不仅可以帮助中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建立起自己的“从种子到筷尖”全面整合的价值链,“现在还只是开始”。 中粮集团与2014年3月和2014年4月以近30亿美元分别收购荷兰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尼德拉公司和来宝集团旗下来宝农业有限公司51%股权。 尼德拉、来宝农业与中粮的粮油食品全产业链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宗并购将尼德拉和来宝农业的国际生产采购平台与中粮现有的国内物流运输、加工中心和销售网络结合起来,实现中粮供应链向全球的眼神。并购完成后,中粮将在全球最大的粮食产地南美、黑海等国家及地区和拥有全球最大粮食需求增量的亚洲新兴市场间建立起稳定的粮食走廊,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2012年,光明集团以12亿英镑买下了英国早餐麦片生产商Weetabix60%的股权;2013年,双汇国际(现更名万洲国际)斥资71亿美元收购美国肉业巨头史密斯菲尔德。 史密斯菲尔德除了养殖、销售,还有一部分是有品牌的包装产品,买下史密斯菲尔德实际上是获得了一个完整的价值链,不仅保证了原材料供给、获得了美国销售网络,还获得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生产技术。 2012—2015年公开的中资农企海外并购的事件 作为农业企业,只有控制了全产业链,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带动力差,只有依靠一些大型龙头企业主导、不断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加大产业聚集力度,强化对于产业链条的掌控。否则,农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都无法保证,食品安全更是无从谈起。 四、未来中国农企在全球农业领域如何运筹帷幄 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长期趋好,国际格局深刻调整,风险可识别、可规避、可预防、可控制,国际环境总体有利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走向全球是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选择,要运筹帷幄,精确定位,明确目标,顺势发展。 首先,要树立“和合”发展的理念,坚持亲、诚、惠、容四字箴言,实现我国农业与东道国农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其次,要明确树立如下目标:拓展我国农业发展空间,提升我国农业的全球竞争力、资源配置力、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主体,中国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大型跨国农业企业是核心主体,积极参与全球农业市场的中小海外投资农业企业是有益参与主体,有关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智库部门是核心服务的提供主体,政府部门是关键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 最后,要贯彻如下思路: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布局全球农业产业链,打造一批重点跨国农业企业,深度融合和掌控全球农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重大增值节点,构建高效、持续的全球农产品供需统筹网络和农业科技与资源的全球配置网络。 当然,收购海外农企不只是一项战略性、国家推动的决定。对中国来说,通过收购一些国际农业巨头可以保障粮食安全,达到政治目标,但是,更本质的是通过收购,我们首先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渠道、其次可以获得其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获得全产业链控制,只有控制了全产业链,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第 1 2 页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