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舌尖上的“雾霾”,我们又该怎么办?

舌尖上的“雾霾”,我们又该怎么办?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5-03-16, 作者: 俞惠星, 访问人数: 1506


7 上页:第 1 页

  三、面对舌尖上的“雾霾”,我们该怎么办?

  有没有必要非得要让大家都成为化学专家和食品专家才能躲避舌尖上的“雾霾”、生活中的阴谋诡“剂”和违法乱“剂”?

  破除“剂谋”,清除舌尖上的“雾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要求政府作为、行业自律、制度规范、道德坚守,而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更是意义重大。摆正心态、更新知识、立即行动无疑是积极应对舌尖上“雾霾”的利器。

  1、正视“雾霾”,摆正心态

  为什么首先要摆正对待舌尖上“雾霾”和问题食品的心态?《活着要懂添加剂》一书的作者、编辑曾经深入商场、饭店、街头,与不少消费者进行过交流,得到的答案竟然出奇得一致:“我吃一点点怕什么?”访谈者无不底气十足。言下之意,是你多虑了。

  不禁想起十年前很多人对待雾霾的态度:出门面对灰蒙蒙的天和看不见的PM2.5,心想:“我吸一点点怕什么?”尽管20多年前我们大部分人还不知雾霾为何物!

  何其像也!这种心态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不良生产者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时所持的“我多加一点点怕什么”如出一辙。

  怕什么?怕的不是一点点,可怕的是这句话本身以及折射出对待食品添加剂,对待健康,对待我们以及他人生命的态度。

  空气污染导致的肺癌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它是几年、几十年酿成的恶果。同理,舌尖上的“雾霾”所导致的健康隐患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活着就要懂雾霾,活着就要懂添加剂,就要懂大气中的雾霾和舌尖上的“雾霾”是如何蚕食我们的健康,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保护我们的孩子、家人,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2、应对“雾霾”,还需积累科学常识,不断更新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各种各样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消费者迫切需要具备必要的科学常识。诸如添加剂并不是食品添加剂的简称,食品添加剂只是添加剂的一种,添加剂家族成员根深叶茂,还有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等,仅仅食品添加剂全世界就达2.5万种之多。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合法也是安全的,消费者不要盲目地谈“剂”色变,逢“剂”必躲。

  同时,对待食品添加剂的态度,不应局限于有没有添加,而应着眼于是否超标,是否违规滥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主要有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把非食用物质随意添加在食品中都属于违法行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主编的《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详尽地阐述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国内外食品添加剂标准及监管,在食品加工制造中怎样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风险评估和使用中的安全性,以及近几年出现的波及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件。力图消除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疑虑、困惑和不解,以便对食品添加剂有更准确、科学、系统、清晰的认知。

  俞惠星先生在《活着要懂添加剂》一书中从经济、社会、人性等多个角度探讨了造假、“添假”现象的动因和背景,并以家庭情景剧的形式,和大家一起来揭开晦涩艰深、难以捉摸的添加剂面纱,曝光了藏匿于生活各个角落形形色色的“添加剂”,将添加剂从深不可测的加工领域拉回到我们的餐桌上、我们的生活中,由此打开人们心中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添加剂心结,厘清关于添加剂的种种错误观念,提供给消费者辨析添加剂、防范有害物质侵扰、提升生活品质的实用方法和生活经验。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提高。一些至今仍在大量使用而我们看似非常熟悉的物质也逐渐被发现可能隐含一定的危害性。比如奶精中的氢化油,由于其更耐高温、不易变质,能增添食品的酥脆口感、易于长期保存,加上其成本较低,因此,在包装食品、焙烤食品、煎炸食品中使用广泛,但其富含反式脂肪酸,如长期超量摄入人体会导致体内生理功能出现多重障碍,促进动脉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诱发哮喘、2型糖尿病、过敏等疾病的发生等,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呼吁消费者要分清自己所购买的是天然奶油还是植物奶油,警惕反式脂肪酸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影响。

  可见,更新知识是多么的重要,无疑能让我们擦亮双眼,手握利刃。

  3、克服“雾霾”,呼唤行动起来,做自己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柴静在《穹顶之下》感叹PM2.5是看不见的,誓言这是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争。同样,大部分舌尖上的“雾霾”也是人们肉眼所无法辨认的。虽然我们看不见PM2.5,但我们可以通过霾感受到它的存在;虽然我们看不见舌尖上的“雾霾”,但只有行动起来,做个有心人,关注身边涉及食品安全的点点滴滴,才能最终克服“雾霾”。

  只要有心,我们依然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发现舌尖上“雾霾”之蛛丝马迹。比如,对一些色泽过于鲜艳的绿茶,可取少量放在手心,用手指蘸点冷水捏一下茶叶,如果手指留下绿色的痕迹,就要提高警惕,要是茶水冲泡了几次后一反常态仍呈碧绿色,就极有可能是制假分子用工业染料“铅铬绿”(俗称美术绿、茶绿素)所做的“染色茶”,切不可盲目饮用。

  只要有心,我们才能发现避免舌尖上“雾霾”过度骚扰,提升生活品质行之有效的方法。譬如应该尽可能多吃新鲜自然的食品,少吃加工程度高的食品;多吃营养健康的食品,少吃有潜在风险,诸如含有反式脂肪酸之类的“高危食品”等等。

  反式脂肪酸虽然在自然界中也存在,但其含量非常低,它主要存在于各类使用氢化油的加工食品和反复高温油炸使用的植物油之中,像人造奶油、蛋糕、面包、冰淇淋、饼干、奶茶、炸薯片(条)、各种“派”等膨化食品、油酥食品、西式点心,以及速溶咖啡、咖啡伴侣等。消费者可关注食品标签,如标注有“氢化植物油、植物奶油、植物黄油、人造黄油、麦淇淋、植脂末、奶精、起酥油、精炼植物油”等字样,就意味着其添加了氢化油,含反式脂肪酸,应尽量减少食用,这样就能有效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消费者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借鉴经验,同时选择产品质量稳定、有信誉的厂商产品,不盲目、不轻信,不一味跟着广告走,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努力成为知性消费达人。

  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携起手来,上下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抵制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共同对造假、“添假”、售假者说No!在共同治理大气雾霾的同时,也共同来治理我们舌尖上的“雾霾”,重拾我们身边一片健康的“蓝天”!

  作者俞惠星,著名食品和农产品专家,20余年食品及农产品经营管理经验,30年来持续关注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文化底蕴深厚,曾执掌浙江省金华火腿公司,为多家媒体专栏作者。对食品行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提出品牌就要讲“出身”,主持运作过金华火腿等知名品牌,规划多个农产品品牌实现0→1的突破。

  主张构建健康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公众认知水平的提升,相关思想观点被媒体广泛报道,出版有中国第一本以生活场景为原点,融合添加剂科学知识的情景著作:《活着要懂添加剂》。联系邮箱:shhhshhh@16.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11 0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