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低价药物政策的分析 7 上页:第 1 页 制药企业怎样应对? 但制药企业要搞清楚四件事: 1.进入低价药物目录的产品是否影响年度生产计划和预算,如果在获利较低的基础上大肆改变生产计划,可能导致主销产品的生产和存货出现问题。同时要明确低价药在整个产品线或产品群规划中的定位,不能因为政策刚出来没搞高清晰就立刻上马。 2.进入低价药物目录的品种能否保证持续的运行,不能有投机心理,看见正常调整就马上上马,改造生产线,一旦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收益就停产,这样综合计算下来,其实是亏的。制药企业要研究清晰政策,怎样布局,怎样供应,出现问题怎样处理,比如回款周期较长或者需求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盈利的目标。 3.即便是低价药物目录,也不是一家生产,价格、药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将是低价药竞争的重点,低价药也会存在资格竞争,因为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同质化竞争太激烈,一个品种或品规可能有十几家甚至上百家企业竞争。 4.制定低价药物参与计划和预算要看各省的挂网From EMKT.com.cn和进入情况,如果与医院签署的协议数量达到产销平衡就可以考虑,如果协议量很少,参与进入的省份不多,就要放弃。同时,药企也要加紧布局,做好进入和上量的各项工作。 低价药物政策的归宿 总的来说,低价药物目录能否降低费用,要看后续的卫生、医保、工信等部门能否出台鼓励低价药品生产供应的招标、使用和报销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如果招标机构不能改变过去只能降价、不能提价的做法,不能实事求是地让中标价格反映生产成本变动。那么,低价药政策也会成为一纸空文。 由于低价药本身利润率较低,政府采购能否及时支付采购款存在不确定性。如果相关部门不能保证低价药在生产、招标、采购、回款、配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单一的依靠发改委的政策指导去推,结局不会太好。比如像目前部分省份基药采购款支付拖延很长时间,那么药企也会放弃生产低价药。 低价药物目录和基药目录高度重合,而非基层医院低价药物目录产品不需要经过让企业痛楚的招标大关,这其实已经撕裂了基药招标的整体盘子,也为基药招标制度的颠覆埋下了伏笔。 由于低价药物允许药企单独定价,医院可以和药企直接签署采购协议,药企可以根据签署协议医院的实际需要调整产能,还可以根据原料价格变化调整供货价格,这是一种价值的理性回归。 由于低价药物目录和基药目录高度重合,基药使用是有比例的,而低价药物是有绩效考核的,但在医院使用方面,很难去区分这个品规是基药还是低价药物,而且低价药物是否可以进入医保序列,都没最终确定,这会导致医生用药产生混乱,最终结果是基药被消弱,低价药物也不会用的多好,双双受损。 基药不会被架空,因为基药政策是卫计委的颜面。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