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原酒外购的这些事儿

原酒外购的这些事儿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3-03-15, 作者: 贾同领, 访问人数: 1336


7 上页:第 1 页

  这事纠结:消费者认知落后于行业认知

  虽然“勾兑”是白酒生产必备的工艺,但消费者并不这样认为。

  中国的文字比较丰富,“兑”字给人的感觉就是加进不好的物质或次要的物质,但说“调配”,就会忍让人感觉有些技术含量。

  其实,如果将白酒的“勾兑”工艺说成“勾调”或“调制”,可能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如果能像中药的“配伍”这个词一样,白酒行业创造出一个显示工艺、技术、科技含量于一身的词汇来,那对白酒来说是太好不过了。

  酒不进行勾兑,基本没法直接饮用。食用酒精没有香味,原酒香味太重,只有通过两者的“勾兑”才能形成口感更好的酒。就像芝麻油很香,调配在菜里面口感才好,直接喝芝麻油反而有失口感。

  当然也有例外。伏特加就是完全酒精酒蒸馏出来的,是没有经过任何人工添加、调香、调味的基酒,俄罗斯人已经习惯了。但在中国,这个到处追求舌尖上感觉的年代,一般人是很难接受的。

  仔细思考,其实消费者关心的最终不是白酒的勾兑与否,也不在乎你从哪里采购,内心最想得到的,还是产品品质的天然。

  饮用水行业有比较好的例子。农夫山泉的水源地,也不是只有千岛湖,而是有四个水源地,包装的千岛湖实景山水图改变为抽象的山水图,这避免了消费者对千岛湖水源过多的关注。水源地的扩大,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反弹。康师傅矿物质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2009年它被曝光添加了矿物质,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了阴影。消费者想要的不是“添加”或“勾兑”的产品,而是“天然”的。

  消费者的错觉

  品牌与生产地的分离,在食品行业属于很正常的现象,但目前在白酒行业,为什么消费者感觉就有些不正常了呢?

  这和中国的酒文化、地域文化还有一些关系,在消费者的想象中,酒就应该是当地生产发酵调制而成的。其实这是消费者对白酒生产的误区,酒不是哪个地方都能产出来的。跟当地的气候、环境关系很大。

  回想起以前,在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时候,各地的酒当地生产,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生产多少销售多少。随时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品牌化的运作,生产逐渐与品牌分开,在原来是合二为一的,原来的口感也代表着品牌。以前白酒各自独特的味道到底是什么很难去考证,但现在的白酒口感味道趋同是不争的事实,已经没有多少地方特色了,因为多是外购原酒进行“勾兑”的,留下来的只是一个品牌躯壳,内容物在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从产品上来说,勾兑并没有多少问题,完全合法的,而且口感会更好,更有利于市场销售。但酒不仅仅代表一种物质,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流逝的也许是“看不见抓不着”的酒文化。这才是令笔者心情沉重的地方。 

  这事难言:谁都不愿捅马蜂窝

  外购原酒这件事,酒厂表现的是“集体失语”,虽然也不是怎么见不得阳光的事,但还是选择了只做不说。酒厂对此类话题避而不谈也属“无奈”,在国内粘上这档子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消费者的情绪容易被煽风点火,受伤的只是企业本身。

  当然,也有一些不怎么知名的酒厂,乐于宣传自己使用了四川原酒,将之视为品质优势的表现;有的酒厂声称外购原酒的用途只是用于调味,怕的还是引起消费者的误解。

  行业协会虽然有话语权,但表现出来的也是走着瞧,能躲就躲。显然行业协会也不愿意做不利于白酒行业的事情:力度把握的好,消费者明白了,也不会有酒厂去赞美;力度把握不好,稍微不慎,引起消费者大范围的质疑,那时协会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像归真堂的“活熊取胆汁”,因为中药协会会长说了句:“(熊)甚至还很舒服”遭到了口诛笔伐,将其推向风口浪尖。没有利益驱动,谁也不愿意去捅这个马蜂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解谜慢来:解开死结需要一个过程

  协会、企业不愿意说,那么这就成为永远的死结了吗?

  也许永远解不了死结,也许会自然解开。在大家都“忙”的年代,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所有的东西,企业也不想费那么多精力去做看来无意义的消费者教育,行业协会又讳莫如深,况且还有很多行业“潜规则”都没有被捅破,干嘛非要捅破白酒行业呢?

  但白酒行业又不同于一些行业。白酒市场规模大,消费者接触机会多,白酒价格不断上涨,同时白酒又承载着酒文化的内涵。消费者对花费多的产品还是有心去研究的。

  按目前趋势来看,笔者乐观认为软着陆的倾向比较大,“潜规则”将一点一点被捅破,这也是各方博弈的一个最好结果了。

  当然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士也不是完全“走着瞧”,还是有一些事情可做的。笔者有一些浅显的观点与建议,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协会的合理引导。协会还是要在关键时候为行业发声的,毕竟是半官方机构,有些事情还是要为企业撑腰的,引导白酒企业逐步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2、原酒企业高调发声。原酒企业首先站出来最好不过了,可以在行业首先树立品牌形象、提升销量,从此也可以直着腰做酒了。规范了原酒厂,对原酒的产地形象、长远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3、知名酒厂的原酒厂收购。知名酒厂企业可以高调宣称收购、控股或入股某原酒厂,更提升了品质云云。原酒厂成了自己的酒厂,也无所谓外购勾兑了,只是“内部勾兑”,消费者易于接受。一定要把原酒的重要性及好处全部告诉消费者,要消费者感觉到不是以次充好,而是为了提升品质。不提勾兑与添加,只说原酒如何如何,让一部分聪明的消费者先联想起来。

  总体来说,解开谜底,行业更需要的是勇气。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那点事全部向别人抖出来,何况其他行业处处也暗藏着“潜规则”。不论掩藏也罢、捅破也罢,只要企业不违反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不存在危害消费者健康的因素,只要企业不完全被资本所左右,还存在那么一些基本的企业道德和底线,这些“潜规则”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愿食品行业的未来不再乌烟瘴气,而是一片晴朗的天空,毕竟我们自己及后代都需要生活在这一片天空下。

  欢迎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纵智达官方微博 @新浪http://e.weib.com/wisesale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承认事实,改变认知——原酒勾兑、原酒外购从潜规则到显规则 (2012-08-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许云峰)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12 05: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