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胶王的战争 7 上页:第 1 页 奇兵交锋 眼看福牌阿胶确立起中低端市场优势,东阿阿胶也坐稳高端市场宝座,双方似乎各得其所,市场或会暂停干戈。但是东阿阿胶很快面临了新的问题:一是阿胶块经过连续6年的价格飙升,已经开始脱离主流市场的吸纳能力,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机会不多,甚至开始引发市场反弹,还造成了库存压力;二是大批中低消费者转向价格便宜将近一半的福牌阿胶,福牌阿胶销量大增,甚至引起一些经销商的倒戈,广东、浙江等几个主要省份的中低端经销商纷纷向对手靠拢。总之,东阿阿胶急需挽回因市场反弹,以及失守中低端市场带来的种种损失。 东阿阿胶2007年就推出的阿胶即食产品——桃花姬终于等来了厚积薄发的时刻。在2006年接任东阿阿胶帅印的秦玉峰的规划里,他准备以阿胶为主,以阿胶浆为辅,加上一系列保健食品的开发,形成单点多面的产品策略,占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做大东阿阿胶产业链。 话说当年桃花姬的出现其实也是为了制衡福牌阿胶。早在1998年,福牌阿胶为了解决阿胶块难以熬煮问题,推出了福牌阿胶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为了实现与福牌阿胶膏的差异,秦玉峰提出了阿胶快消品的理念,希望以快消品的概念来区别福牌阿胶膏。 桃花姬与阿胶膏有一个很大差别:阿胶膏是补血的中药,卖点与阿胶差异不大,而桃花姬虽然也具有补血的主要功能,但因为加入了芝麻核桃等成分,在阿胶的催化下,除了能够益气补血外,还有一个阿胶不具备的功能——阻止黑色素的合成。秦玉峰果断拍板,以美白养颜为诉求点,以商超为销售渠道,来制造与福牌阿胶膏完全不同的概念——“方便、即食、还能美容养颜”。 为了迎合桃花姬快消的市场思路,东阿阿胶还将桃花姬的零售价定位在每块7~8元,每块都独立包装。果然,桃花姬一试销就大受欢迎,第一次订货进款1500多万元。第二年进入华润超市,当年销售2500多万元。 桃花姬声名鹊起,福牌阿胶也看在眼里。虽然此时,福牌阿胶已经开发出阿胶膏、阿胶颗粒、阿胶茶等众多补充产品,但却无一成为主力。经销商都希望福牌阿胶推出更好的产品,对抗桃花姬,增加盈利能力。 福牌阿胶意识到桃花姬诉求的合理性,直接走上借用之路。福牌阿胶对即食阿胶诉求“补气养血养颜”。同时,经销商就是战斗力。为了鼓励经销商推动福牌阿胶的积极性,全面抵制住桃花姬的势头,福牌阿胶展开了对终端销售商的争夺,将返点提高至高出东阿阿胶10个点以上,东阿阿胶对经销商回扣率在33%左右,而福牌阿胶则提高60%左右。可观的利润空间让很多终端商经不住诱惑,投向福牌阿胶,一时间,各个终端销售人员更热衷于主推福牌阿胶和福牌即食阿胶。 东阿阿胶当然不能放任桃花姬受到压制,随即展开新的回击,为了扩大桃花姬对于目标消费者的影响,东阿阿胶一方面依托大股东华润旗下的3000家商超全力铺货,对桃花姬进行市场渗透。同时,在青岛、深圳、重庆、武汉等主流城市写字楼展开推广免费派发产品,免费试吃活动,全面宣传桃花姬的独特优势,并且举办“桃花Lady”、“美丽大奖”活动,桃花姬人气大增,2010年销售额就达到了6500万元,2011年销售1.2亿元。 两家即食阿胶糕的争斗还蔓延到了网络上,桃花姬的淘宝旗舰店利用中秋等传统节日,秒杀、团购都吸引了百万网友参与。福牌阿胶后脚跟上,2012年5月正式上线天猫旗舰店,直接5.5折优惠。还特别为与秒杀失之交臂的网友设置了进入团购页面的链接。 这一回合的交手,应该说东阿阿胶的意识和创意占了先机,福牌阿胶稍欠准确定位的眼光,但靠着到位的执行力又补上了短板。 “咽喉”之战 阿胶的战场再次陷入胶着,东阿阿胶、福牌阿胶一直未能彻底斩杀对手,一方稍领先,另一方旋即跟上。其实,不管双方打得再难分难舍,有一个争夺点隐于战场硝烟之后,甚至可能是决胜的关键。 —那就是阿胶的原料:驴皮。谁都知道,在阿胶行业,若能在原料上压制对手,便等于扼住了对方的咽喉。 按照估算,目前福牌阿胶年产量为2000吨左右,东阿阿胶年产量为1600吨左右,另外加上共享市场的同仁堂、国胶堂、兰州佛慈等,阿胶总产量约为每年4450吨,需要驴皮278万张才能保证这个产量。但目前国内毛驴存栏量也就260万头,即便是全部用来作为驴皮原料,也有18万张的缺口。 福牌阿胶曾在驴皮上吃过一次大亏。 早在2002年,福牌阿胶正如日中天,产量猛增至1800多吨,却惹来对手的疑惑:目前毛驴存栏急速下降,各地阿胶原料纷纷告急,东阿阿胶甚至无法满足生产,但福牌阿胶的驴皮原料好像源源不断,生产马力十足。 没过多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毫无征兆地突然曝光福牌阿胶“马皮代替驴皮制作阿胶”。记者一路奔赴河北,一路暗插入福牌阿胶仓库,现场拍摄福牌阿胶收购原料制作阿胶细节……福牌阿胶的销售额由3亿元瞬间跌落至6000万元,各大经销商纷纷与福牌阿胶分道扬镳,各终端药店迅速下架其产品…… 福牌阿胶通过媒体四处救火之时,东阿阿胶迅速在网站转贴焦点访谈内容,并强调“购买驴皮胶,认准东阿牌阿胶”。东阿阿胶一时炙手可热,当年销售超过原计划一半,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为一个品牌价值24.45亿元的阿胶王国。而受到重创的福牌阿胶,用了差不多4年才渐渐恢复元气。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秦玉峰曾希望趁机用3.5亿元收购这个未来的强大对手。但被福牌阿胶老大杨福安一口回绝。秦玉峰不再抱有幻想,果断将这笔资金转向复方阿胶浆的生产技术改造,同时在内蒙、甘肃、新疆、云南大理、辽宁等地紧急建设了十七个养殖基地,力求在源头上把住阿胶的命脉。 杨福安怎会不知其中利害,于是一面在东阿镇建设狮耳山养驴基地,加大毛驴的繁殖培育,同时在甘肃、内蒙、新疆、辽宁、吉林等十多个省份建立原料基地,并与内蒙广盛集团实行战略合作,在内蒙10余个旗选择30多万亩草场,打造全国最大的驴养殖基地,延伸产业链发展。并且还做好了进口驴皮的准备——事实上老对手东阿阿胶一直从巴基斯坦、埃及、澳大利亚和秘鲁等国进口驴皮。 对于福牌阿胶的扩产,东阿阿胶并不当回事,秦玉峰知道,即便是增加了驴皮资源,福牌阿胶的驴皮仍然短缺,根本不可能达到实际产量。 福牌阿胶悄悄展开了新的对策。杨福安一方面坚持认为,东阿阿胶带动的价格战,早已带动驴皮价格上涨,反过来刺激了养驴积极性,而未来,为了继续保持驴皮上涨,福牌阿胶随时可能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刺激驴皮供应商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为了预防万一,福牌阿胶早已聘请了邓氏树德堂的阿胶传人进行原料研究,东阿阿胶需要2.5~3斤驴皮制造1斤阿胶,福牌阿胶已经做到了2斤驴皮生产一斤阿胶,这不但可以降低驴皮的使用量,而且能极大提升盈利能力。应该说,福牌阿胶在驴皮上的布局掌控,也是其一次次落后东阿阿胶,却又能迅速赶上对手的核心动力。 两个冤家打到2012年,福牌阿胶的市场覆盖率达90%,福牌阿胶块产销量达到2000多吨,远超东阿阿胶,这让福牌阿胶做正宗老大的雄心再次被激活。 2012年9月,福牌阿胶宣布投资20亿元,将阿胶产能扩展3倍。但东阿阿胶曾在官网上发布一组第三方调查数据,称自己已经掌控了全国80%的驴皮资源,似乎又为福牌阿胶的产能蒙上疑云。 不管怎么说,胶王的桂冠只有一顶,对于都曾被短暂加冕过的东阿阿胶和福牌阿胶,自然都不肯再俯首称臣。最近,同仁堂、兰州佛慈又高调杀入,欲与福牌阿胶夹击东阿阿胶……江湖再添变数,胶王后传眼看会更加精彩。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81463608@Q.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