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灿坤的退市玄机 7 上页:第 1 页 退市阴谋猜测 相对于闽灿坤B退市引发的舆论争议,实际控制人吴灿坤却表现得相当淡定。《中国企业报》记者曾多次向身在台湾的灿坤集团所有人吴灿坤发去采访邮件,希望能够听到他对于下属公司退市一事的态度和看法,截止本报截稿前,未能获得回复。 不过,相对于上市公司的淡定、不自救表现,B股公司融资能力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自1993年上市以来,闽灿坤B于1999年决定申请发行5000万B股、2000年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2001年呈报相关资料后一直没有下文。 有分析人士指出,“相对于目前市场投资者的着急表现,闽灿坤B的不急不慌应该另有隐情。”就在市场各方认定闽灿坤B铁定退市的最后两天,上市公司却给市场投资者杀了一个回马枪——停牌筹划重大事项。 “不排除闽灿坤B的退市风波就是上市公司的一次阴谋,其目的就是浑水摸鱼,让知情人士以超低股价大量买入中小投资者抛售的公司股票,最终公司赶在退市前夜发布停牌重组公告,让大股东谋利”,上述贡姓投资者向《中国企业报》记者分析到。 华泰证券一位分析师也认为,“保壳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通过一些人为操作就可以避免股价的下跌,甚至还可以通过战略重组推动股价上升。” 此前,公司在公告中多次提醒投资者,“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公司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同时承诺至少3个月内不存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发行股份等事项”。这让不少闽灿坤B的投资者确定公司退市无疑,现在却又突然转变口径,背后动机令人生疑。 投资者上述猜测并非没有道理。《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此前已将灿坤事业退守台湾的吴灿坤,为在台湾发展灿坤3C连锁事业,曾涉嫌以“高买低卖”方式打压竞争对手顺发兴柜股票,导致对手的现金增资案流产,最终遭遇台湾市场监管当局的“处罚”。 “无论是被制度错杀,还是企业借机退市,对于吴灿坤来说,这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中国家电营销From EMKT.com.cn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当年高调在大陆开展灿坤3C连锁电器、实施灿坤自有品牌小家电扩张,到最后又陆续退出,灿坤留给市场的就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 主业下滑之痛 相对于闽灿坤B在资本市场的低调,公司创始人吴灿坤却是台湾有名的“小家电代工”大王,并曾在大陆掀起过一股灿坤的“黄色风暴”。 1988年,吴灿坤带着东拼西凑的90万美元到福建厦门设立“厦门灿坤电器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小家电的生产,当时员工只有82人,年营业额只有60万美元。2002年,灿坤赢得煎烤机、电熨斗、咖啡壶、面包机等共6项产品世界产销量第一的好业绩。 在被当时的成功迷惑之后,2003底吴灿坤决定在大陆从小家电制造业进军3C连锁零售业,并声称到2009年在中国开设1000家灿坤3C连锁门店,力争10年成为世界级企业。令人惋惜的是,2005年灿坤3C连锁被仅有32家门店的永乐电器全资收购,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同时,灿坤小家电也继续以“贴牌代工”业务为主,并没有如期加大自有品牌在大陆市场的拓展,最终也错失中国小家电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 2011年,闽灿坤B实现营收29.14亿元,同比下滑12.6%,实现净利润为10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4.84%。2012年上半年,公司发布公告称,预计将出现1800—2300万元的亏损额。 在洪仕斌看来,“以代工为主的闽灿坤B,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面对大陆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未来生存空间已经不大。因此,退市背后是整个灿坤集团在大陆投资业务的收缩。今后其极有可能成为灿坤集团设在大陆的一个生产基地”。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