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外资何以领先于内企?

外资何以领先于内企?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1-08-30, 作者: 李福春, 访问人数: 2531


7 上页:第 1 页

  三、外资重亲情,内企重感情

  笔者曾经提出一个观点:不懂亲情管理的企业永远只是二流公司。纵观外资企业,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之所以想进外企,不仅仅进了外企感觉是找了份体面的工作,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在外资能够感受到充分尊重和亲情关怀。笔者一个朋友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了10年,她结婚生孩子,产假还没结束就向公司提出提前上班的申请,结果遭到公司的严厉拒绝,理由是提前上班是作为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任的表现,公司坚决不同意。另外,我们还知道,很多外资企业福利之所以感觉好,那就是这福利不仅仅是针对它的员工,还涵盖了其员工的家人。我曾在《配合是一种修养》中举过一个例子,一个朋友去年到法国参加某公司的年会,会上一个中国籍员工因为在其企业服务了整整15年获得一个价值不菲的手表作为额外奖励。后来我这位朋友问这名中国籍员工,促使你为这家企业效力15年的动力是什么?出乎我这位朋友意料之外的是,这位员工的回答是“企业讲诚信,有归宿感!”,什么是“亲情”,我想这“有归属感!”应是最好的诠释吧!反观内企,亲情管理做的很不到位,就连最基本员工过生日的祝福,有很多企业都不能做到,或做不到位,更甭谈平时的亲情关怀了。内企,往往注重的不是亲情管理,而是感情管理,是哥们之间的感情,是一种江湖义气,很多情况下不是唯才是用唯贤是用,而是唯关系是用唯会PMP(拍马屁)者是用,只要哥们关系好,领导就会不拘一格“升人才”,连升三级者多了去,试想这种缺乏亲情关怀和公平体系的公司能够留住人才吗!?

  四、外资重节奏,内企重速度

  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外资企业能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做大做强,与其稳扎稳打的市场推进策略不无关系,企业的做大做强首先与其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团队密切相关,内修实力靠产品,外塑品牌靠团队,在中国多种活动形式逐步拓展其核心产品,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拜耳公司的一项旨在帮助中国医院进一步提高管理、医疗和服务质量的“拜耳中国医院发展基金”于2010年12日与哈医大药学院正式签约,设立临床药学学生奖学金;我们看看拜耳官方网站的几句主题语言:培训医生,拯救生命;激励人才,解决难题;保障收成,播种梦想;驱动创新,辉煌人生。辉瑞是最早在中国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企业之一。2006年初,辉瑞就支持了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院主办、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全球契约等联办的2006跨国公司中国论坛“中国企业,公司责任与软竞争力”峰会。这也是国内首个正式探讨公司社会责任的峰会。中国制药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总是想急于求成,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产品一上市巴不得所有消费者都人手一份,铺前盖地的广告“强奸”每一个人的眼球,结果往往适得其反,遭人唾弃。

  中国比韩国大得多,但能够与三星、LG这样的韩国公司匹敌的中国企业却很少。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病态心理”,这个“病态心理”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个是投机取巧,一个就是浮躁。郎教授在阐述这个观点时表示,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下产生两个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异类,叫做投机取巧以及浮躁。我们的企业家是郎教授常常批评的,他们有世界五百强的病态心理,做到一定规模就要做大做强,这就是浮躁的心态。当去问这些企业家为什么要做大做强时,他们是讲不清的,他们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做大做强,这个问题就来源于他的浮躁心态,他们认为企业做大做强才是正确的。因为投机取巧和浮躁的组合就会固化我们企业的创造力,就会有“大跃进”的心理,而靠广告拉动的企业又多是“气球型”和“拔苗助长型”企业,看看曾经的三株、扬子、健力宝、爱多、孔府、三鹿和现在的双汇、哈药等耳熟能详的“名牌”企业哪一个不是靠广告“轰”出来的,在其威名远扬时何等的辉煌和霸气!而在企业陷入危机或出现问题时,无不让人扼腕叹息!今年以来,一连串的食品危机发生后,企业的诚信问题再一次面临全社会的拷问,企业诚信问题是当今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个把企业自身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的企业,一个只追求速度不求质量的企业,必将丧失其生存的基础,更遑论走出国门成为全球化品牌。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逐步渗透于各个行业并风起云涌,打破了各个行业的经营格局。内企在面对外资的大举进入时,有多少内企或合资或被收购或继续做大做强或华丽转身,外资企业在给我们带来严酷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的模式和技术;在医药行业,首先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专业的学术推广模式和尖端的一线产品,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到底向外资学到了什么?是学到了“形”还是“神”?市场格局又如何?结果是,现在三级医院市场几乎被外资牢牢垄断,内企被打的溃不成军!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几十年来,又有多少内企真正悟到了外资企业的“道”!?

  李福春,多年在一线从事医药的销售与管理,先后做过医药代表、办事处经理、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推广经理、大区经理和销售总监等职,希望有机会与大家沟通医药行业的销售与管理!联系电话>>: 13813872328,电子邮件>>: hrcwlfc@16.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对外资的学习模仿和博弈 (2011-06-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马超)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1 05: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