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培训师是个啥玩意? 7 上页:第 1 页 培训师是啥玩意,是个贩卖自己研究成果的训练师。请注意我的用词,我强调的是贩卖自己研究成果的训练师,现在培训界有部分老师仅是贩卖一种训练方式、方法,这些人没有自己研究的知识成果体系。以前碰到仅是贩卖一种训练方式、方法的培训老师我很不屑和这样的老师为伍并很多时候从心底里感觉是忽悠或者瞎胡闹。这个我现在回头分析是我自己企业出身转型做培训师整的祸。但是很多次的培训实践经历告诉我内容固然重要,教育方式、训练方式也是同样的重要,甚至对于职业培训师来讲授课的设计、编排、时间把控、故事案例、演绎方式、演绎道具、座位方式。。。。。。等无一不是很重要。为了阐述这个教育方式的重要性,我想拿易中天老师的走红说明授课方式重要问题。老易同志授课除了他历史专业的扎实基础(其实中国应该还有比他还专业的人),那为什么他能火红大江南北?很重要是老易同志授课的语言风格和授课语言魅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老易同志用时髦、通俗、与时俱进的语言跟我们解读三国,老少皆宜啊,通俗易懂啊,朗朗上口啊。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点和感悟点。 因此我现在的感悟培训师是个贩卖自己研究成果的训练师。我个人的要求和感悟是一个职业的培训师必须要二手抓,二手都要硬,二手都要有心用心,才能在职业培训道路上有所作为,如果非要我分个次序,内容肯定是在前面、训练方法排后面,因为我个人认为训练是为内容服务的,也就是先有内容才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法达成内容要求,而不是没有内容故意搞些训练方法,最后仅是训练(培训),不知道要阐述什么、说明什么,感悟什么,我感觉这是叫瞎胡闹。 关于培训师是个贩卖自己研究成果的训练师,个人感觉现在的培训业界有2个纠结点,包括我自己也是一直在纠结中成长,现在把这2个纠结点归纳探讨如下: 1. 强调内容没有错。但是我要讲会做研究学问未必就可以做优秀的职业培训师。 这个大家从我上面分享易中天老师的走红应该看出点道理。虽然我个人是很强调内容的重要性。但是我也清楚意识到有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和梳理(有系统文章和书籍)未必可以做成职业培训师,因为会思考、会写未必是会讲的,善于讲的,能讲好的,针对不同人群讲好的。这样的例子和朋友我也见过很多,属于茶壶装饺子----倒不出。爱研究爱思考的人爱写的可以是个专家(研究者),但是未必是一个职业培训师、教育家、训练师。因此我经常开玩笑讲一个真正有料的职业培训师肯定是研究领域(课题)的专家,但是一个领域(课题)的专家未必是个职业培训师。培训师是个综合训练师,要求我们除了关注内容,我们还要好好思考用什么更好的训练方法、方式把内容演绎好。这个要求我们培训师除了研究和梳理课题,还要关注教育、教学方式、心理学等知识点,还要时刻创新、用心和有心。还要根据不同的企业、学员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例如同样做企业文化培训,你是照本宣科还是视频教学、小组讨论、老员工分享等等,包括这些设置环节前后次序以及时间把控等等都值得我们不断推敲和研究。 关于内容和训练方式我自己也曾经纠结过,如同我前面提到曾经很不屑与谈训练的人为伍,包括我现在对一些没有自己心得体会总结感悟的老师也不是很感冒一样。但是我欣赏那些在教育方法、训练方法、培训方式、培训设计有自己心得体会的职业培训师,当然我更欣赏不但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还有自己独特教育方法的老师,例如深圳的郝志强老师和郑州崔自三老师我很是欣赏。值得庆幸的是从2008年起我除了注重自己研究领域知识体系的感悟思考总结提炼外我也对教育训练方式方法不断的思考总结创新和进行大胆的尝试,这块大家可以从我博客中【俞益华/谈培训】这个栏目文章可以感受到我对教育训练方法的部分思考和总结。 2. 只重训练方式方法而忽视内容的重要性。 这点我个人感觉是培训界朋友会误导自己和迷失自己的很关键的一个纠结点。因为很多的培训师往往在形式和内容比例老拧不清造就过于注重训练方式方法而忽视研究领域(课题)梳理成果,还有部分同仁因为吃不了研究领域(课题)研究的那份苦,毕竟做学问研究要耐住寂寞,要专业、严谨、系统研究,也就是要吃苦头,很多培训师就舍难求易。玩一些所谓的训练方式、方法的花架子,而没有真内容例如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肯定一个基本的要求是语文专业知识扎实,然后再有一套自己的授课方式、方法,有很吸引和受学生欢迎的一套授课方式。再来个例子,我们去参加企业的培训,我们不但希望老师幽默、授课方式创新、不让我们犯困、无聊、条例清楚、案例详实。。。。。。。。。我们最关注是内容是否对我们有帮助,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和个人成长有真正的借鉴和学习关联点。而不是培训时候心动,回去一动不动。或者回去就记得一些游戏、笑话,专业的东西没有一点记忆。 我之所以到现在对那些还没有自己心得体会,自己知识体系老师不感冒。就是感觉他们不配站台上分享,因为他(她)能分享什么,他(她)都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要不就是瞎胡闹要不就是鹦鹉学舌。照搬照抄人家的,人家错误的、过时的他(她)还讲得滔滔不绝、脸不改色。呜呼哉!我无语。这样的人更不能称呼为人师者。因此不管是培训师、老师、训练师。我们肯定要有东西给学员啊。这个东西是必须经过自己过滤的,自己现阶段认可的。如果一个老师也自己的思考没有、总结没有、归纳没有、发现问题能力没、,更不要奢望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真不知道这些培训师在现在的市场是怎么生存的。是骗了A家骗B家,还有我们有没有思考未来怎么生存。我一直认为自我的感悟提炼(最好形成知识体系----例如文章、书籍)是一个职业培训师的职业寿命长青的核心点和根源点,正如一棵参天大树的枝叶继续、更大茂盛必将是它的树根在地下扎根得稳定、深和广。面对不断变革的社会,面对新的企业需求,面对新生培训师的不断涌现,我们如果还是仅是一个所谓的组织者、导演、主持人、串联人(很多人自己比喻成串项链的那个线)而没有自己的思想、知识体系、课题研究总结,我为这样的老师是担心的,也一直提醒自己不能被企业、学员认为是这样的培训师,如果是这样认可,我感觉自己完蛋了,也抓紧洗洗醒醒打包回江西老家种地,省得在江湖丢人现眼、被人耻笑。 更多了解,敬请百度俞益华,交流邮箱:asd123yu@16.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