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国际摩博,透视中国制造与世界的距离 7 上页:第 1 页 摩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游走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去年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及滑板车博览会的繁荣,2008年第66届米兰国际摩托车及滑板车博览会与米兰国际自行车博览会一并举办,取得成功。那次展会展出面积 6万多平方米,有33个国家近54万观众参观次展览。尽管全球经济形势萧条,但中国企业展出面积仍达到600余平米。其展品范围涉及摩托车、电动车、滑板踏板车、越野车、自行车以及配件行业的整个产业链。 中国为什么难以出现如此的盛况?中国摩托车产业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产业,从消费者层面来说,一方面是高端车迷的稀缺性,一方面是农村消费者对摩托车文化的反应得不敏感,而承接这两个消费极端的主体——城市消费者,由于禁摩造成这个阶层消费整体缺失,所以中国摩展具有先天的局限性,首先缺乏充分的关注度和互动性,企业在城市车迷和农村普通消费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形成两头小和中间大的局面,一边是小企业专门用价格武器将目标用户锁定在农村消费者,一边是企业目标放在高端车型的开发和品牌的打造上,而中间的主体企业既想在常规车型上保持现在的销量,又想在消费转型过程中不至于掉队,最终形成的局面就是走走看看,对什么事情都是一个折中的思维,极大低影响了参展的速度和效果。 还有就是中国摩托车产业链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摩托车整个产业链上,唱绝对主角的是整车企业,但是能让消费者耳熟能详的整车品牌不出十个,至于零部件和相关的文化产品就更少了,单纯的整车厂参展,造成观众结构单一,容易形成曲高和寡的印象,不能最大范围地吸引专业观众的兴趣。 在与很多企业的沟通中笔者了解到,大家心理都很矛盾。一方面希望中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摩托车行业盛会,另一方面却都在参展和不参展之间徘徊。很多企业都不愿意率先参加,而希望别人先替自己热场。这种心态虽然可以理解,但不利于“迅速构建中国自己的摩托车行业国际交流与贸易平台”这个行业大目标的实现。 “摩托车行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品牌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赢得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摩托车行业需要一个高品质的展览来实现与企业诉求的对接,实现企业展示产品、文化和交流的需要,向供应商、经销商和社会证明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全方位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作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唯一一个国家级博览会,对此,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绝对不会让大家感觉抱憾而归。”展会组委会发言人对这次的国际摩博会承诺到。 这样的承诺需要很大的底气,通过展会流程安排,单从媒体宣传安排已经让人目不暇接,电视媒体有CCTV-1、CCTV-5、和各地地方电视台,报纸宣传得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及各地方报媒的鼎力支持,专业杂志业集体到位,再加上阿里巴巴、环球资源、汽车工业协会官网、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雅虎、腾讯网、网易)的汽车栏目,国内该有的媒体都有了,再加上境外广告,一个多位的宣传网已经拉开,让人实在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展会,易碎的艺术品 展会,在你拥有时也许并不觉得它宝贵,在你失去的时候你却能深刻感觉到他的重要性。展会是坚硬的,它能让一个品牌的发展在大众的眼中“原形毕露”;展会是脆弱的,它能在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悄然发生变形。 中国国际摩博会需要得到中国企业家真诚的呵护,帮助展会度过一个艰难的成长期后,然后再给行业和企业丰厚的利益和品牌价值的回报,现在各级政府和很多摩托车企业都深刻意识到这点,大家的展会意识开始觉醒。据悉,今年摩博会,大长江集团将与其合作伙伴铃木和其配套体系内近20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集体参展。嘉陵、建设、隆鑫、宗申、鑫源等重庆主要摩托车生产企业也将分别邀请其合作伙伴“雅马哈”、“比亚乔”、“宝马”、“KTM”、“杜卡迪”等世界知名摩托车制造、设计企业参展,用自己的资源为中国国际摩博会增添亮色。 另外,政府部门适时实现了角色转换,前期动用各种资源帮助展会招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将邀请摩托车传统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30个政府机构驻华外交官到重庆参展,共同为展会出谋划策。招商完毕后,然后将自身定位在服务者的位置,在笔者拜访展会组委会的时候,正好碰见展会的管理部门正在就宣传细节与执行者进行沟通,。 随着产业环境的改变,中国摩托车产业在品牌和制造领域都在努力爬坡,力图缩短与世界的距离。在这样的关键时候,2009年中国国际摩博会,希望不会再令大家失望。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xmz1979-203@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