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老总论坛 > 帝王思想笼罩下的中国企业家

帝王思想笼罩下的中国企业家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9-07-02, 作者: 毛小民, 访问人数: 2128


7 上页:第 1 页

  帝王的御人之术

  故意制造派系斗争。在《铜齿铁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电视连续剧中,我们看到淸帝乾隆利用纪晓岚和刘墉与贪官和珅之间的派系斗争来加强政治控制,乾隆并不是不知道和珅是个贪官,但是为了政治需要,他依然要利用和珅去和纪晓岚、刘墉去斗,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而帝王对派系斗争的利用,已经超越了是非的本身。

  在中国的企业中,对大家来讲不陌生的就是企业中派系林立,而这种派系斗争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而且在这些派系的领头人中,许多人飞扬跋扈、违法乱纪,但是依然在企业中如鱼得水,平步青云,许多员工是敢怒不敢言,许多员工的命运也随着这些派系斗争方在企业家的宠贬中不断起伏,于是在中国就有了一条职场箴言:不管你的能力和业绩如何,千万不能犯的错误就是站错队,因为一旦你跟随的派系得到企业家的赏识,那么你就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你所跟随的派系一旦失宠,那么你就会遭到无情的清洗、打击、报复、排斥,所以在中国企业中一个特殊的现象就产生了,那就是一个职场人士,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你要如何适应这种职场政治,并不能站错队。现在大家对许多经理人跳槽往往会带一批人共同跳槽大加贬斥,大家更多的把原因集中在经理人的道德层面,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一个经理人跳槽,他的跟随者如果不跟着跳,那么他们就很可能遭到另一个派系的打击和排斥。而对一个经理人来讲,到一个环境中,如果想在一个企业环境中生存下来,那么就要快速组织一个自己的派系,要不你不要说有所作为了,你会连站稳脚跟的机会都没有。

  其实这些派系斗争企业家并不是不知道,而且很多情况下都是企业家有意而为的,因为只有这样,下面的人才都会到自己的跟前摇尾邀宠,自己才能真正像一个帝王。

  对人才用时如珍宝,不用时如垃圾。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经常发现许多帝王在对待人才时,用时如珍宝,但是最终命运却非常凄惨。在清朝康熙时期,在平三番时,汉人周培公得到重用,并在平三番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却惨死在荒郊野地。

  在清朝康熙所平定的三番中,这三番最终是因为造反而被平定的,在史评中,大家更多的是批评这三番,而对康熙大家赞赏,其实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三番即使不造反,其最终的命运也是遭到覆灭。可是这样说,清朝当时重用三番时,更多的还是考虑利用,也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人得到重用,是为了更好更快的瓦解明朝,稳定汉人,而清朝皇帝的目的一旦达到,那么他们三个人就会遭到清剿,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也就是对这三番来讲,他们造反与不造反最终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而造反还可能给他们争取一线生机。

  过去帝王在对待大臣和功臣时的重重做法,却在今天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今天企业家的用人观。我们在现实中也看到许多企业家在用人时能够做到礼贤下士,但是等到用人目的达到或人才要离开时,则马上翻脸无情。

  权谋之上、不择手段的行事方式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成者王、败者寇。这是一种唯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为了实现自己王者的目的,许多帝王可谓不择手段,完全没有了道德、亲情和法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自己的父亲、手足等都在自己的诛杀之列。

  而这种不择手段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行事方式却不幸被我们的一些企业家给继承了。比如以下现象的存在:

  为了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不惜丧失道德和社会公理,甚至直接挑战法律,置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与不顾。比如牛奶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不惜危害社会利益,践踏人命和员工健康。比如不断爆发的企业污染事件,血汗工厂,山西黑窑工事件。

  为了实现竞争的需要,斗勇斗狠,妖言惑众,捏造事实,采取不正当竞争的手段,恨不得置对方与死地而后快等等。

  羡慕帝王们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奢靡生活,大量的圈养情人,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而且为了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拉拢腐蚀官员,败坏社会风气等。

  应该来讲,在帝王思想中,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有的帝王能够做到勤政爱民等,但是上述所阐述的帝王思想中则更多的是帝王思想对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毒害,而这种毒害文化与追求自由平等公平的市场精神是格格不入的,这些毒害思想的存在对市场经济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中,更多的是需要市场精神,一种自由、平等、公平、创新的市场精神,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和西方市场精神的影响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法制环境的完善,市场精神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长达几千年的帝王思想中的毒文化部分想在短期内根除是不现实的,它依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长期的努力。

  毛小民,企业咨询顾问,营销From EMKT.com.cn实战专家,十多年的企业一线营销操作和管理经验,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荣获2007年度中国管理咨询行业评选十佳咨询师称号。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maoxiaomin6@12.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幻灭:被自己绑架的中国企业家 (2009-08-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一沣)
*企业家就是用心把企业做到家 (2009-07-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黄鸣)
*保持民营企业活力的八个关键 (2007-01-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一飞)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1 05: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