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下一个:红牛? 7 上页:第 1 页 下一个“三鹿”? “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喝红牛!”正是凭借着这样一句极为“中国化”的广告词,总部位于奥地利湖滨福煦的红牛公司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支持,自1995年12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红牛已在中国建立了数十个分公司和代表处,而在全球,红牛的销售网络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功能饮料销售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05年,红牛开始在中国台湾销售,并保持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而同时,对于更多人来说,对于红牛的理解是:这头“牛”拥有很大的销量,好动的年轻白领和大学生是其主要目标消费群;这头“牛”据说有补充身体能量的作用,但饮用后可能造成一些营养素或咖啡因过量,导致胃肠不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神经紧张、失眠等症状,会对某些特定人群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这头“牛”在很多国家的卫生部被抵制并禁止销售。 因此,尽管红牛行销四大洲,但欧洲市场却一直是它的雷区,法国、丹麦、日本、挪威等国,红牛饮料的销售区域仅限制于药店。 食品安全,这个几乎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逐渐深入人心的词汇,尽管从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显得无比重要,但在中国,真正落实和预防却显得落后了很多年,尽管从数据来看,我国发布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就近2000项之多,食品行业的标准更是达到了3000项左右,但食品安全仍然是中国社会之痛、中国企业之痛、中国民众之痛,法律文本建立了,绝对刚性的执行和绝对严厉的惩罚却依然缺失,地方政府因为局部利益护短、监管部门因为责任心缺乏而失灵,就连曾经风光无限奶业老大蒙牛、伊利也深陷“有毒门”,对此,消费者除了惶恐,已经很难再建立起对食品、食品检测的信心了。 对于如今的红牛来说,一味的遮掩和推委,亦或单方面的声明,乃至请高明的公关公司进行危机公关,恐怕都不是解决之道,要知道,最好的危机公关就是没有危机出现,在经历了三鹿事件之后,中国民众将只会相信事实和证据,一个缺乏社会责任的企业和品牌,注定将面临消费者的唾弃和抵制。 徐红明,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新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新营销》杂志特邀研究员。电子邮件: zheshang@12.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