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医药企业十大败象 7 上页:第 1 页 5、 产品散乱。 有一家药企,老板是药学科班出身,厂子建起1年有余,针剂、片剂、胶囊、丸剂、原料生产线都上了,可以生产上百种产品,但现在月回款不足50万元,不够维持正常运转开支。更要命的是,还在犹豫,到底主要什么品种好,加上资金紧张,困难大了,开始接触外资,不卖产品了,卖厂了。 产品多了,如果经营乏术,还不如少而精。研究国内成功的药企,并不是一开始就上很多品种,而是主打、精耕细作一个产品,然后再主推系列产品,稳健、良性向前发展。 产品散乱、市场乏术、资金断链、迟早完蛋。 6、 管理昏聩。 昏聩,一是昏,二是匮。 企业遍插七大姑、八大姨,作为外聘的副总,说话办事要看一个办事员的脸色,因为他是老板的什么弟,老板的企业内信息流靠他们的小报告,是不是管理上的昏? 一年换三任营销副总,前两个副总的离去,都带跑了客户和主要营销骨干,是不上管理上的匮? 显微知著,管理昏匮,企业崩溃。 7、 文化缺失。 “你们的任务就是销售,不回款就滚蛋。” --------老板跨过营销副总对营销人员说 “什么文化,我就是文化,回款就是文化。” ---------老板对文化的评判 这是药企老板二十年前说的话吗?不是,是在2007年的今天。 文化缺失,灵魂失缺; 空气干燥,大火烧身。 8、 人心向背。 经营企业=经营人心? 无数的国内外的成功企业人物传记已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李嘉诚说:“我管理企业很简单,就是取得员工的喜欢。” 现在的药企,有没有除了老板自己和自己一条心,而竟然全部员工都在和老板私底、明里对抗?企业的人力资源创造了罕见的用人规律:好人变成坏人,坏人变成恶人,恶人变成敌人。好象很极端的例子,但确实就有这么一家企业,岌岌可危至此!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先趴下。 经营人心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日思夜想,“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要琢磨怎么把人心经营好。 9、 官司缠身。 官司缠身,邪气缠身。 打官司不管输赢,从来就是耗费双方“正气”的事情。“无官(司)一身轻”,企业发展才能轻松上阵,跑步前进。医药企业涉及社会协同合作单位更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于各方,是企业运营优良的体现,也是自身顺利、快捷发展的必须。 偏偏有家企业,和原料供应商打官司、和员工打官司、和合作伙伴打官司,企业成立多长时间,就打了多长时间官司。特别有意思的是,和原料商官司输了,但不执行,后来和一个经销商合作,没想到那个经销商是原料商的弟弟开的,马上扣下货款,以抵消前面的原料欠款。 这些连绵不断、旷日持久的官司,不知道这家药企有多大的元气可以消耗,能耗多久?更关键的是,官司的背后反应了什么?官司的后果,使自己在业内口碑很差,所以结论是:官司,官死,企业因打官司而死。 话难听,官司叫停吧! 10、 品牌盲视。 品牌是什么?品牌有什么价值?药企该如何规划和打造自己的品牌?品牌打造需要资格吗?品牌打造需要调配哪些资源?适合自身的品牌路线图如何描绘? 在各种关于品牌建设的书籍和成功品牌企业的实践中,以上问题似乎都可以找到答案。 但关键的是,不在少数药企是盲视以上关于品牌的问题,认为自身是不需要品牌的。 可事实上,行业竞争已经走到品牌致胜的阶段。这个“致”是因品牌营造而导致的持久的、长期的、有独特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的胜利。 盲视品牌,丢了现在,也会失去未来。 金朝团队简介:立足医药保健品行业,与国内外、行业内外相关人士(政府、媒体、商业伙伴、策划广告、投资机构、金融证券、业内大鳄、科研院所等)结成广泛的联盟,致力于打造营业额过十亿、百亿的医药保健品企业、国际化品牌企业、上市企业。电子邮件: csj658@yaho.com.cn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