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营销破解政策落地难题--CEPA城迅速没落的启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民欣喜地看到中国政府出台的政策中,有不少是越来越贴近民众,越来越靠近市场的。然而这些本应给民众带来更大福利,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民心实事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无法落实充分到位,或者是虎头蛇尾,或者不了了之,或者是成为少数人敛财的工具。虽然中国自古就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传统,但并非全是因为这个原因造成那些政策的无效弱效。而是因为政策的贯彻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政策在实施上毫无先例,又缺乏一整套的实施指引,令执行者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各施其术各显其招,并且有很大的程度上是门外汉指导门内人,效果可想而知,才造成这些民心实事政策无从顺利落地。 前不久香港政府隆重举办了“CEPA三周年”的纪念活动。作为《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无疑是一个促进多赢,接近市场的好政策。“CEPA签署以后,对香港起了积极作用。本来是有很大的财政赤字,超过30万人失业,已经减到20万人以下,过去两年有了8%的平均经济增长,很大的功劳主要在CEPA方面。”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不无自豪地说。然而细心人可以发现,本应大书特书的“CEPA香港城”在本次活动上几乎无人提及。 内地普通民众大多数都是从“CEPA香港城”而得知这个政策的。从04年1月1日CEPA正式实施,到1月15日“中国CEPA第一城”在广州北京路开张,只有短短半个月时间。接下来没有多久时间,南至海口、北至大连、东至福州、西至重庆,包括北京上海的几乎所有中国大中城市,都掀起了开办“CEPA商城”、“零关税商品城”、“香港城”的热潮。 由市场自发而生的“CEPA香港城”本来可以作为政策落地措施的典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立也急,其败也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各地的香港城纷纷倒闭或是苟延残喘,甚至出现了开业仅70天就突然‘关门大吉’的东莞常平香港商贸城。04年中,笔者有个香港客户的朋友想进驻广州香港城,曾向笔者咨询。我告诉他,香港城是概念大于实质,执行上很不到位,劝他不要进去。年尾他就打电话感谢我的建议,否则就“输清哂”。 “香港城”的失败,也充分反映出CEPA政策落地并不够好够稳。没有落好地的政策所带来的效果也不会有多好。有一个资料能说明这点。“CEPA实施三年来,共有超过13000宗香港产品以‘零关税’优惠输入内地,涉及的金额超过46亿元。”46亿,乍看起来蛮多。但只要对经贸有点了解,3年46亿可以说是很小很弱的一个贸易额。如果将之作为CEPA成功的左证,不亚于是一个笑话。 正所谓“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象CEPA这种以促进市场经济繁荣的政策要达到成功落地,关键在于与市场对接。以下将列举“香港城” 失败案例的“过失”,“分析”其成因及应采取哪些“对策” 如何按照市场的规律去改进CEPA政策落地。相信能对其他政策落地措施的制定有所启发及帮助。而要声明的是,笔者并不认为“CEPA香港城”项目在概念上有错误,其失败的原因在于执行。 一个政策落地之所以会失败在于“六化”:空心化、表面化、小众化、虚无化、理想化、负面化。 所谓“空心化”是指缺乏消费者的理解与支持。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再好的政策也是无法贯彻实施的。“CEPA香港城”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为了出政绩联合发展商推动的结果。在他们的鼓动下,商家也积极参与其中。然后再来想办法吸引消费者入内。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颠倒次序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行为。众所周知,香港早已不是全球、甚至不是亚洲制造业基地,其制造业早已空心化,港货对内地客已经欠缺吸引力。由于改革开放后港货就通过多种管道进来内地,像知名的金饰、珠宝连锁店等早在“香港城”开设前早已进入,而很多港资企业也在珠三角各地设置工厂,大多港货已本地化,难以分辨什么才是真正港货,难有亮点。相当多的城市开放了赴港澳“个人游”,不少内地人更加信赖在香港本土买到的香港货。这样而言,消费者对“香港城”期望值能有多高呢? 所谓“表面化”就是让政策在浅层次体现出来,表面上看起来风风光光,而实际上只有很小的效果。“CEPA香港城”由于其牵涉的方面广,能拉进许多方面的人士参与其中,光是那占地面积就足够象那么回事。在表面上很容易地将CEPA贯彻的政绩体现出来。然而在执行上由于许许多多的偏差,导致“CEPA香港城”的效果更多只在于宣传。让大家知道有了“CEPA”这样一个政策。只知道名称,并且是在很短时期内。至于内容是什么,能带来什么好处,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却知之甚少。 所谓“小众化”就是指参与政策落地的人员范围很小,时间仓促。各地“香港城”的立项一般就是政府那么几个主管官员拉上开发商的老板,开一两次小会就定下来。具体做什么,怎么做,效果会如何,怎样改进,全然没谱。这样就形成知者少,了解少,参与少,运用少的局面。其实如果不是一窝蜂地上“香港城”,还会有很多形式出来贯彻CEPA。 所谓“虚无化” 就是指政策后面缺乏有力的支持。要做“香港城”就应该要有足够多优质的港货进入。然而香港制造业早已空心化,真正产自香港本地的商品已经很少很少。做专卖店差不多,要做“城”就差太远了。于是伪港货大量地来“凑数”。广州北京路的香港城开业不到二十天,就有很多市民发现其中很多的商品并非来自香港。比如服装和北京路上众多商铺一样,大多是来自东莞、深圳等服装批发地。从服装的标牌上则无从得知产地是何处。除了极少数商标上有MADE IN HK的字样外,很多服装连成分和洗水说明都没有,甚至在标签上就直接印着“广州某某公司制造”。没有支持的落地,效果一定就是很虚无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