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7日EMKT重点业内动态的新闻评论 7 上页:第 1 页 第三篇:格力电器先股改再引进战略投资者 三年完成MBO(http://www.emk.com.cn/news/electric/2005-12-27/13810.html) 内容提要: 备受关注的格力电器(深圳交易所代码:000651)股改方案在2005年12月23日发布。方案显示,公司将先股改再引资,现有管理层保持不变,同时实施MBO方案。格力电器与其控股股东格力集团间的多年矛盾,此番看似是前者占据了上风。 总资产127亿元的格力电器,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空调器制造商,也是珠海市最后一家待转制的大型国有企业,珠海政府借由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50.28%的股份,并借由格力房地产公司持有8.38%的股份。 评论: 从2004年开始的格力内部之争,以集团董事长换人,原集团部分高管进监,电器公开实施MBO,商标自集团易手电器的结果而落幕。一系列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格力电器占尽了上风,格力集团作为电器的控股方,其代表国有资本的象征意义远大于作为一个集团企业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权力。而电器董事长朱江洪的暴光度也在2004年第一次超过了董明珠,很多人在这之前都一直以为董明珠是格力电器的最高领导者。 与其他家电企业不同的是,格力电器的创始人朱江洪担任的最高职务是格力集团的副董事长,上市的格力电器原名“格力集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94年更名为“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代表国有资产管理方的新格力集团公司成立,后来的珠海市副市长洗文自政府部门空降担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而新的格力集团基本上是由原“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改制而来,是纯粹的国有控股企业,旗下除了格力电器外,还有大大小小各种公司几十家,经营着不同的业务,是属于政府行为的一次合并,所以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虽然名称相似,但并非主业相同。 这种关系有点像中国普天和中国电子对下属公司的控制,是作为投资方的形式参与管理,不直接参与下属公司的业务经营,唯一有一点不同的是,格力的商标使用权属于集团而非电器,矛盾也因此而来。另外,洗文1996离开格力集团,上任珠海市副市长后,格力集团又投资成立了一些公司,开展了诸如地产、石化、小家电等业务,有的与格力电器没有任何关系,所使用的资金是否从格力电器而来,不得而知。 如果格力集团投资新业务的资金是来自于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上交的利润,那么就可以理解为何格力电器会对同门的格力小家电如此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用自己的钱在培养品牌价值供同一品牌的竞争对手使用,另一方面又是两套完全独立的决策班子在进行市场运作,这种现象确实比较怪异,让人不舒服。 不过,好在格力电器平稳度过危机,一切似乎又柳暗花明,至于这个结果背后的纷纷扰扰,谁又会记得呢,历史只会铭刻最终的胜利者。 第四篇:传内部会议敲定中电信TD-SCDMA单独组网(http://www.emk.com.cn/news/telecom/2005-12-27/13805.html) 内容提要: 12月26日上午,新浪科技从权威消息人士处获悉,在25日在北京邮电大学召开的3G内部可行性研讨会上,中国电信单独组建TD-SCDMA标准的3G网络基本敲定,只待过几天即将召开的正式会议上通过。 据悉,包括北邮多位教授在内的专家组25日召开内部研讨会,议题直指TD-SCDMA单独组网的可行性,此前关于中国电信单独组建TD-SCDMA网络的传闻已经非常多。 该人士同时表示,至于正式会议的召开时间还未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就在这几天”,就此,新浪科技联系了被传出席会议的几位电信专家,对方均保持缄默。 评论: 从来没有一种技术的诞生能像3G那样吸引这么多国人的眼球,一方面是因为围绕3G所展开的口水仗和企业的预热已经沸腾到快衰竭的地步,另一方面是因为具有中国特色的TD-SCDMA标准的加入。 自2000年,TD-SCDMA被国际电联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后,围绕TD-SCDMA的全球口水战就拉开序幕,从最初国外企业的一致怀疑到动用各种方法包括政府游说,劝说中国不要采用TD-SCDMA,再演变成TD-SCDMA不应该单独组网的言论,最后见中国政府决心已定,要求混合组网,这一切干扰的背后都是利益在推动。 而关于3G牌照和由谁来单独组网TD-SCDMA的传言更是漫天飞舞,所有的国内通讯业巨头除了联通都被猜测为最终的操作者,所有的传言也似乎确凿无误,但最后总是以信息产业部出面否认而告终。 太多的传言使得我们已经听到看到麻木,对这条新闻,虽然感觉可信度看似比较高,但也只能真正当做“传言”来对待。 另外现在3G的舆论热度偏高,但是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则未知,目前2.5G的技术应用在消费者层面并不乐观,对于3G的过度关注是否会导致行业整体投资过度。毕竟国内大部分的手机用户属于中、低收入者,他们可以承担一部手机的费用,但未必需要数据的传输,对于他们来说,便捷的通话才是促使他们购买手机的主要因素,而非通过手机进行娱乐。 也有可能,我们并不需要2.5G,3G才是引爆流行,带来革命的真正导火索,加大投资同时会加快成本的降低,使得3G的终端使用费用低到令人欢呼雀跃的地步。答案还要等很久才能揭晓,至少也是在网络、服务、终端均成熟之后。 参与本文评论请点击进入 营销传播网“业界动态与评论”(http://club.emk.com.cn/postlist.php?Cat=&Board=news)版块 莫艾,真名王义之,中国营销传播网论坛“业界动态与评论”和“家电”版版主,商业社会里的终身学生及长期从业者,本文如有错漏之处,请联系作者邮箱。电子邮件: wangyizhi@hotmai.com 第 1 2 页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