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海尔竞购美泰 试水“并购国际化”

海尔竞购美泰 试水“并购国际化”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7-25, 作者: 刘步尘, 访问人数: 3699


7 上页:第 1 页

  越来越多主流企业看好并购模式

  当TCL、联想、明基,乃至于此前一直坚持自我发展模式的海尔,纷纷走向并购国际化道路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为什么并购模式风险这么大,依然有主流企业对它情有独钟?

  这实际上是一个利弊权衡之后的选择。

  国际并购风险固然大,但是,自我发展模式的时间成本更大。在主流企业看来,国际市场空间资源是有限的,竞争对手占去一份,则本土企业少一份机会,因此,在竞争对手尚未完成国际战略布局之前,进入并完成国际市场架构,比“老牛拉破车式”的自我发展模式,至少可以节约大量时间成本。

  这是国内有志于国际化的企业所看重的。

  因此,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的调整,实际上是两种模式权衡之后的结果,也可以认为是对自我发展模式反省的结果。最终选择并购国际化模式,事实上折射了中国主流企业国际化的新思维。

  如何认识国际化亏损的问题?

  当然,和自我模式一样,并购国际化并非团花锦簇。

  目前看,几乎所有实施国际并购的企业都面临扭亏转赢的课题。许多人因此而认为这些企业国际化已经失败。

  事实上,单凭亏损一项指标认定一个企业国际化失败,未免过于简单。

  那么,判定一个企业国际化成败的指标是什么?

  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企业国际化成败的指标有四个:产业战略布局,品牌成长指数,长期赢利能力,人力资源建设。

  LG为了架构中国市场战略,宁愿忍受中国市场长达13年的亏损,显示出这个企业战略眼光的长远,我们不能因为它长期亏损,就说它的国际化是失败的。

  如果一个企业长期不能实现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的提升,这样的并购即使短期之内是赢利的,我们仍然认为这个并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他它没有解决品牌成长的问题。

  真正成功的国际化一定要建立长期赢利能力,而不是仅仅在某一个时期之内赢利;反之,我们也不能因为它短期亏损,而认为它失败。

  国际化的人才因素也很重要,能否建立一支具备国际化意识和国际级技能的人才队伍,是考量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指标。

  因此,单单把亏损作为认定一个企业国际化失败的依据,显然并不合适。

  (该文原发于2005年7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为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2004年中国首届金凤凰营销奖唯一特别金奖获得者。联系电话:020—38291799,电子邮件: liubc@zlz.com

1 2





关于作者:
刘步尘 刘步尘:现任甲春秋传媒机构策略总监。历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TCL集团彩电新闻发言人。著名家电产业观察家,企业新闻传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新浪网、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与市场、人民网、博锐管理在线等媒体专栏作家
查看刘步尘详细介绍  浏览刘步尘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跨文化整合:到底整合什么? (2005-12-0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正视“弱势并购” (2005-10-12, 《中外管理》2005年第十期)
*海尔竞购美泰的真正看点在哪里? (2005-06-2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7-08 05: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