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年终特稿:2004十大营销悬案 7 上页:第 1 页 4.TCL、东芝的冰箱难题:“弱弱联合”难强大 事件: 2004年,TCL 大举进军的脚步并没有止步,11月4日,TCL集团(“TCL”)和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TCM”)签署电冰箱、洗衣机项目合资备忘录,宣布将在电冰箱和洗衣机领域双方计划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在广东南海成立两家合资公司:以电冰箱、洗衣机制造为主的制造公司和以销售为主的销售公司,共同推动TCL、东芝两大品牌冰洗产品的全球扩张战略。接着,TCL在与东芝合资建冰洗制造基地之后,再在青岛圈地400亩建冰箱基地…… 在之前,2004年的TCL冰箱没有过过多少好日子,现在TCL拉上了东芝。 点评: 期望进军冰箱行业的家电企业不止TCL、东芝一家,早在之前,美的、康佳、海信、荣事达、小天鹅、奥克斯、华凌等等企业就曾经试水冰箱行业,但是结果差强人意!他们缺失的是什么? 早在纪京松空降华凌空调,我们开始为华凌咨询的时候就预言华凌冰箱难以出头,但我们是谁?没人会听,所以最终华凌被收购、纪京松出走了事,探询华凌的问题,又是一起典型的从内而外的思维方式,既然华凌空调卖得不错,为什么不推出华凌冰箱呢?但是市场上已经没有推出华凌冰箱的战略机会,四大冰箱家族已经牢牢占据了整个市场,这就是为什么华凌销售额大增,但利润却不见增长的原因! 迈克·波特的精彩点评揭示了失败原因:可持续性盈利才是关键所在!冰箱四大家族会让TCL冰箱产生可持续性盈利吗?所有中国企业在上马新项目的时候都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这句话! 5.中兴手机:“专业嫁接”没那么简单 事件: 2004年,在国产手机一片低迷,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时候,中兴手机开始展开大规模市场推广,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大省级卫视开始轮番播放广告,此外,在重点城市的候车停我们随处可见中兴手机:“我强,因为我专”的广告。 中兴通讯在1998年成立手机产品部,自行研制、 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项目,成为国内拥有最多专利的国产手机生产商,2004年开始浮出水面。 点评: 中兴通讯的董事长候为贵打败任正非拿了2004CCTV十大经济人物大奖,幸亏中兴通讯的主要业务是大型通信设备制造而不是手机,否则真的难以为继。 中兴手机的技术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品牌战略有问题。首先,此“专”非彼“专”,在某一领域专业并不能放大到上一层次。中兴品牌在通讯机器领域具有专业的积累,但并不能泛化放大到所有通讯领域来说都是专业的。如格兰仕的微波炉是专业的,但这并不代表它的“厨具”都是专业的。其次,忽略竞争对手,挑战消费者认知。在手机行业,消费者认为谁最专业?当然是诺基亚、摩托罗拉、波导等领先品牌,哪怕它们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专业的手机。 6.雪花啤酒:故事有价值,品牌无价值 事件: 2004的啤酒市场也是惊涛骇浪,众多的国际啤酒巨头逐鹿中国市场,国内啤酒市场巨头在一路跑马圈地后开始整合手中的资源,这时,准备了多年的雪花啤酒开始走向全国市场。 因为“现代营销之父”弟弟米尔·科特勒的介入,雪花啤酒成了2004年中国啤酒业最受关注的品牌。在与华润啤酒宣告合作的发布会上,米尔·科特勒曾指出中国啤酒品牌的三大“软肋”,而缺乏“有情感价值的故事”被他列为了软肋之首。 顺理成章地,寻找情感故事成为米尔·科特勒为“雪花啤酒”定位的故事开端。米尔·科特勒解释说:“营销的核心是创造价值。我们给‘雪花’啤酒定位是希望创造一种价值,它能给年轻人带来某种需求的满足。我们整个在中国的项目团队,就是在寻找某种有价值的故事,寻找消费者心目中认可的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故事。” 2004年7月8日,华润在北京宣布,经过双方整体包装策划,雪花啤酒的品牌故事已经定位为“畅想成长”。从7月12日开始斥资5000万人民币(仅中央电视台就高达2500万)在各大电视台密集播放新的雪花啤酒电视广告片,与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直面争锋。 据介绍,华润希望通过“畅想成长”的全面发力,把雪花的年销量由2003年的80万吨提升到110万吨。 点评:米尔·科特勒+华润啤酒+盛世长城+5000万元=雪花“畅想成长”的品牌故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昂贵的故事。但是期望凭借一个品牌故事拿下市场,在异常复杂的中国啤酒市场里塑造一个全国性的品牌,这个故事有点“悬”。中国的市场不缺少故事,缺少清晰的定位,相对于当地的啤酒,雪花啤酒提供了什么价值?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