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药业如何走出原料涨价后的产销泥淖?

药业如何走出原料涨价后的产销泥淖?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11-18, 作者: 韦绍锋, 访问人数: 2134


7 上页:第 1 页

  石油涨价不是唯一“祸首”

  据福州市物价局监测,受国际原油价格不断走高影响,福州市场化工原料10月上旬价格稳中有涨,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酯切片与9月下旬相比,涨幅分别为11.5%、7.1%、4.8%和1.2%。而受国际油价上涨的影响,江苏省今年9月化学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上涨,同比增长达13.8%。而自去年以来,据有关资料统计,原料药头孢三嗪、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同比分别增长了33%、43.7%、30%。同期以来涨幅较大的有丙烯、纯苯、甲苯、丁二烯、二甲苯、对硝基甲苯、硝基氯化苯等等数十个品种。

乍一看,制药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似乎都是因为石油涨价这一“罪魁祸首”,但事实上并不如此。

  “在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有较快速度的发展,引发局部地区经济过热的现象,造成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以及电力供应紧张局势,通过国家对部分过热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后,原材料、燃料价格有所回落,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压力有所减缓,但原材料、燃料价格以及电力供应紧张的因素仍然存在”,这是国家统计局新近的一份材料当中的一段描述,或许这可以为制药企业遭遇成本之痛提供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长期关注原料药市场的中国健康网吴慧芳女士表示,有些原材料价格上扬并不与石油涨价有关,诸如部分原料药几年来价格就一直在波动,目前升到高位亦是正常的;有些化工企业因为治理污染问题增加成本,只好提高出厂价格;而溴素这样上涨了一倍左右的原料,却是因为山东、浙江自然界物质中溴素含量下降所致。

  四川科伦实业集团销售服务部总经理陈得光对我说,以往公司生产的以大输液为主的产品都是通过铁路运送的,在《道路法》实施后,治理汽车“超载”以及汽油涨价等原因,导致公路运费纷纷上涨,幅度达百分之五六十,这使得原本许多走公路的货物纷纷改走铁路,造成铁路运输十分紧张,以往公司订火车车皮铁路部门都是100%给予满足,现在只能满足50%,对公司药品流通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客户意见也很大,公司为了客户,可能会考虑增加公路运输比例,但这样必然导致成本再度增加,利润下降。

  江西诚志医药集团总经理刘晓荣告诉我,目前制药企业成本增加已经“众所周知”,其主要表现一是GMP改造,这方面不必多说;二是能源方面,如诚志医药集团旗下的两个生产企业,以往每月的电费不到20万元,但目前每月都超过了30万元,企业用煤的价格也上涨了20%左右,因为能源价格上涨,会引起一些基础化工原料价格的上涨,造成药企制造成本的增加。

  刘彦明研究员分析,由于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一些医药企业、特别是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因为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很难再向下游转移。由于石油价格上涨、道路“治超”行动、抗生素“限售”等等因素,它们受到上下游两头夹击,日子比较难过,大部分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今年表现平平,从一些公司的半年报中看到,它们在上半年时间里根本没有赚到什么钱。

  走出产销泥淖

  原材料能、燃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对制药企业的产销影响已经勿庸质疑,一些企业甚至为此而引发存在危机,同时不少企业在接受我访问时又对原料价格上涨是否还会持续表示迷惘。

  吴慧芳表示,一些制药企业与原料药厂家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价格相对稳定,在历经长时间的原料药涨价后业绩仍未受到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生产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也不是很大。由此看来,主动突破比被动接受更易于走出困境。

  接受我访问的多位人士表示,在当前原油和化工原料涨价、电煤价格攀升、抗生素“限售”令颁布、严禁汽车超载等不利条件下,制药企业应当突出资源和加工方案的优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和加工的效益最大化;并以市场为导向,分析价格走势,预测市场行情,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向效益好的装置倾斜资源,限制无边际贡献的装置生产,走高附加值和厚利产品的生产路线;同时优化内部管理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做好货款回笼工作,加大清欠力度,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利润。

  刘彦明研究员则认为,中国大多数成熟的大宗医药产品几乎都是由少数大企业自相残杀,把价格压得很低,大家利润空间都变小,这固然与市场、与企业自身行为有关,但与主管部门的管理缺位也不无关联,政府可以采取税收调整、收取环保费用等,通过有效的市场干预抑制国内竞争,最终促成产品价格上扬,保护企业相应利润。而面对制造成本上扬,医药企业如果采取适当的差异化策略,也还可以增加一定的利润。

  原载《医药经济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20-86571888-8833,电子邮件: gdklez@hotmai.com

1 2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篇)
*零售药业的激流三部曲 (2004-06-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徐应云)
*医药上市公司:逐鹿连锁药业市场 (2003-04-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于长江、张志强、吴金河)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4 05: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