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惰性

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惰性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4-02-20, 作者: 罗清启, 访问人数: 4715


  随着中国家电企业的长大与中国市场的开放,国际化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一个最大的发展课题,但是,决定企业能否成为跨国企业的先决条件是“做”与“不做”的选择,而不是“说”或者是“不说”。在中国的家电企业群中我们看到,除了海尔之外没有一个企业在以PB(自有品牌的方式)向国外输出产品,绝大部分企业仍然自我满足在OEM(为其他品牌代工)的生活状态中,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尤其是面临跨国公司的“海水倒灌”的紧迫形势下依然没有时间表。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化问题上出现了不该有的惰性,这些惰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观念认识不足。国际化是企业与产业的必须的出路,如果我们这个行业内没有强大的跨国公司出现,跨国公司会给中国的家电产业做出可怕的产业链的位置安排:蹲在家里加工吧,等有更低的成本环境出现的时候,它们会告诉你停止加工吧。国际化是生死线,对中国的家电企业来说已经没有要不要的争论,只有怎样国际化的做法的实践问题了。

  巨大的市场容量在纵容我们的企业蹲窝。对日本或者说韩国的国内市场容量是根本不可能造就跨国公司的,所以,这些企业出生之后就有远大的跨国理想,这也是唯一的生存出路,所以,他们的生存观就是国际化。而中国巨大的国际市场在给了我们企业巨大的成长动力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巨大的惰性,认为中国市场足以养活自己,其实,这种观念是严重错误的,未来的公司只有两类,有国际品牌的公司与没有国际品牌的公司,后者完全是为前者制造辉煌的苦力,中国的家电企业应该从战略上规划清楚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发展路径,因为,中国的市场容量正在被外国跨国公司所蚕食。

  第三是微观制度面的原因。中国家电企业与跨国企业的真正差距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企业微观制度规定性上,跨国企业完全是现代意义上企业,中国大多数企业正在奔向真正经济意义上的企业的路上,也就是说我们的产权必须优化,组织的治理必须回到科学的道路上。国际化的过程是个强大的资本消耗的过程,中国家电市场整合进化的时间不能太长,因为,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还让我们的企业没有资本的积累,国际化只能停留在理想的书架上。国内外的竞争形势已经告诉我们企业微观的产权明晰迫在眉睫,因为微观的公司制度障碍已经形成群体性的发展阻力。

  第四是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不够细化。塑造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完全靠企业单边运做是不可能的,我们即使有强有力的某些产业的引导政策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有重点的对重点企业实行新的因材施教的政策,让优势企业真正变大之后再把他们送出国。任何后进国家企业国际化的机会成本都会比先前已经国际化的企业高,这意味着政府的需要提供更大的支持。

  如果我们要成为鲸鱼的话,我们只在一条小河中是不可能的,成就鲸鱼的空间必须是大洋,同样对中国的家电企业来讲也是一样,要成为跨国公司必须要拥有全球市场,在中国本土市场再强大,也仍然是条强大的虫子,而距离龙的距离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资源和竞争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企业必须尽快实行国际化战略,所有的综合因素都不足以成为企业拒绝国际化的借口,正确的国际化战略必须是克服所有的不利因素。德鲁克认为企业的目标必须源自: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将会是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的企业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企业拿着国际化的目标在吓唬自己,或者自己根本就没有国际化目标的时候,国际化是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称不上故事的故事,因此说,海尔国际化的伟大之处是有目标,还有落实,而不是空洞的故事。

  本文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532-5953987,电子邮件: brandl@sin.com




关于作者:
罗清启 罗清启:现为帕勒咨询资深董事,并兼任多家跨国家电企业的中国营销顾问。联系电话:0532-85897296,电子邮件:luoqingqi@126.com
查看罗清启详细介绍  浏览罗清启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亚运营销提速 中国家电品牌国际化 (2010-12-01, 《中国企业报·消费电子周刊》,作者:许意强、安也致)
*国际品牌的本土化与中国品牌的“伪”国际化 (2004-03-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龚文祥)
*彩电反倾销告诉我们:TCL+汤姆逊模式是国际化假象 (2003-1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家电企业--广交会淡出与国际化深入 (2002-04-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9-10 0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