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中国制造VS日本制造

中国制造VS日本制造

“日本制造”的恐慌来自那里?“中国威胁论”真实存要吗?在华日企高管首度正面回应。


《环球企业家》, 2003-08-14, 作者: 赵嘉鲁娜, 访问人数: 3645


  平田信正:株式会社(东芝)中国总代表
       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高野彰允: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GE: 二位身为日本企业在华的代表,你们如何看待“中国威胁论“这种说法?

  平田:三十年前世界经济界有过“日本威胁论”的说法——日本企业曾经扮演过同样的角色。我认为说一个国家存在威胁不是从战争、军事力量的角度来说,而是从经济角度来评价这个国家,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来说是很荣耀的事情。中国在政策方面的改革,制度上的进步,还有大量优秀的人才,促成了这么好的发展局面。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只感到害怕是非常软弱的表现。对东芝来讲,一方面对加入全球经济奥运会比赛的新成员应该呈欢迎态度,要从根本上认同对方,另一方面,要思考这种情况下该在哪些方面强化和完善自己。但新成员光有强壮体力不行,还必须遵守比赛规则。

  高野:最近中国人比较批判这个威胁论,但这里面有个小误会,在日本,威胁的含义更像是说:如果日本还像老样子往前走的话,就不行了。比如,1980年代三洋生产的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等产品在世界上是最多,那时进入中国有质量和价格优势,现在市场需求量已经非常少了,竞争更为激烈,当时的做法不会再有成效。

  目前日本企业的真实处境是:如果把生产放到中国来,日本国内市场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现在失业率是5.6%到5.7%,成为牵扯到整个国家的一个问题;相反,如果所有的生产技术都在日本本土内部消化掉,不引进到中国,不但会受到国际舆论的批判,而且因为现在世界已经融合为一个市场,这样做日本企业将无法在这个世界竞争下去。所谓的威胁论,就是说这种情况很可怕。

  GE: 您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的进攻,日本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会做出什么样的战略调整来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高野:我认为日本企业不是输给中国的企业,而是日本企业自己,拿三洋来说,数码相机计划在广州的东莞生产三百万台,这么大的产量我们又希望很多人来买的话,生产就必须拿到中国来,因为中国的劳动力还是很便宜,日本同样一个工人的工资大约是中国工人的十倍以上,很多日本企业都选择到中国来,展开合资、合作,进行生产,包括一些高新技术,因此竞争在日本企业之间激烈展开。

  我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制造业非常有竞争力,尤其在生产方面,但主要是对于一般家用电器而言,而对于高科技的东西,还缺乏一些技术,总体来说中国制造业在开发一个新产品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

  相对于中国的制造业现状来说,比如低成本的大规模生产,日本企业可能是跟不上了,因此我们的做法是把高附加值的技术加入到生产中,把业务重点转移到这方面,开发那些技术含量更高、利润更大的产品——如果说中国威胁论对日本制造业有触动的话,可能最大的转变在于生产内容方面。

  三洋已经转向中央空调、商务冰箱、半导体、电池等非家用电器方面,事实上三洋在中国的规模比开始大了很多倍,零部件产品已占到三洋在中国生产份额的70%。

  三洋的这些决策很快会落实到行动上,我们把大型机器、生产设备搬到中国,来使业务内容进行变化;同时我们希望在中国国内进行更多的销售,与海尔的合作代表了这方面的努力。

  平田: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具有年轻、积极、决策迅速的特点,但加入全球经济竞争只有强壮的体力不行,因为是一场比赛,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个也很重要。今后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经验。

  东芝在战略调整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长期的,另外我们会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我想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人才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新生代年轻人有非常上进的心态要向世界看齐,从中长期来看,制造、研发、销售技能的培训、经营本地化的问题非常必要。

  中国现在有一些购买能力很强、也希望买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的人,而且这部分人为数还不少,如何能最快捷地对应客户这些消费需求上的变化——我们会在中国进行开发,在中国制造世界级的产品,东芝必须要有这方面的素质。

  另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向一个更完备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会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对在中国经营的企业来讲,我们要在第一时间领会这些新的政策,并在这些原则指导之下,使在中国的39家企业迅速适应新的趋势。

  目前,东芝在中国建立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完备的体制,以便在中国市场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GE: 您认为日本制造业的独特优势在于哪些方面?哪些成功之道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

  平田:很多日本企业都是从制造业起家的 ,而欧美的跨国企业有显著不同,它们是从金融资本开始,还包括传媒业、信息业。如果你注意一下《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会发现上榜的日企当中,排名前位的企业几乎都从事制造业。而日本企业从来都是用产品和世界打交道。我觉得就日本国内市场而言,对产品的质量、服务、乃至企业信誉度方面的要求可能在整个世界中是最苛刻的。日本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以前,已经在国内市场发展了九十年,因此可以说日企经过了严格考验,已经很成熟了,有了很好的耐力和体力。同时,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或进行经营的过程中,把日本的企业文化拿到当地,与当地文化更好融合。比如我担任东芝国际美国公司西海岸地区事务负责人的时候,总体感觉我们是作为一个美国公司在进行生产活动。这其中,企业固有的经营哲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时刻考虑世界、考虑客户要求。东芝是一个在日本起家的公司,但我们希望东芝是一个国际性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高野:日本企业有非常高的技术,这是其他国家没办法学到的东西,现在每一家日本企业都在考虑把最新的东西引进来,这不仅是三洋的做法。另外,拿三洋来讲,组织结构是这样:技术开发本部下属不同企业集团,接下来是事业部、技术部、开发设计部,企业集团之间有紧密的关系,互相协作,创造出一种综合性的力量——这对整个日本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强大因素。

  比如其他企业得知三洋要批量制造数码相机,很多公司都会提供给你含有最新技术的零部件,不仅仅是三洋会得到这些,所有日本企业都一样,只有跟拥有最新技术的公司进行很好的合作,整个日本企业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除了这类大型企业,很多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中小型企业之间也需保持这种整体性,就象埃及的金字塔一样。

  中国企业如果想变得非常强的话,也需要在协同合作方面进行努力。这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做到的。我认为这是日本企业强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这是其他很多国家难以做到的。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4篇)
*日本制造神话破灭 中韩家电工业趁势雄起 (2009-08-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端木清言)
*海尔日本市场孤军奋战边缘化生存 (2009-04-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端木清言)
*揭秘日本空调业界11年前比对营销法则 (2008-06-1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户井田园子、端木清言)
*品牌弱势:三星退出日本零售市场的真实原因 (2008-02-1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倪海清)
*日本的产品制造能力出现了问题 (2007-01-0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中国制造”的发展战略已失去指导意义 (2006-12-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没有疑问日本制造是中国制造的榜样 (2006-12-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中国企业可以从日本崛起中悟出点什么? (2006-10-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于斐)
*日本式经营:衰落还是复兴? (2006-01-22, 《中外管理》2006年第一期,作者:赵璐)
*日系家电 中国沉浮 (2005-04-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步尘)
*“日本制造”何以重生 (2004-10-2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秉喜、庞亚辉)
*让“中国创造”替代“中国制造” (2003-08-0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他们凭什么?——“中国制造”屡受反倾销调查沉思录 (2003-02-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胡纲)
*洋品牌的“本土化”与“厚黑学” (2002-10-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孔明)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7-27 0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