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收购三线品牌 嘉士伯中国卷土重来

收购三线品牌 嘉士伯中国卷土重来


经济观察报, 2003-07-08, 作者: 卢淳, 访问人数: 2332


7 上页: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二次亲密接触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三年,中国将在剩下两年多时间取消配额、许可证、特定招标等非关税保护,一年后又将放开关税流通领域内进出口经营权、取消外资设立分销企业的地区、数量和股份限制,外资啤酒对中国的市场潜力很看好。以此为契机,在中国市场上沉寂了三年之久的嘉士伯啤酒又一次在中国市场上展开大手笔。而与上次不同的是,嘉士伯啤酒并没有走一线城市,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位于西南的二线城市。2002年12月28日,嘉士伯在浙江宁波签下收购合同,其香港分公司和泰国TCC集团各出资50%,以8500万元整体收购原KK集团昆明华狮啤酒有限公司,而现在亚洲分公司又全资收购了大理啤酒。

  然而,嘉士伯并不是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由二线城市包围一线城市的道路。选择以云南作为合作方,是因为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云南到处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地矿泉,资源优势极为丰富,具有酿造美酒、铸造品牌的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从短期来看,云南的人均啤酒消费量依然很低,地方品牌林立,嘉士伯的投资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够看到回报。然而,正是这种生产和消费能力的差距使嘉士伯看到了云南啤酒的广阔潜力。

  王克勤向记者介绍,云南悠久的历史、大理神奇的传说与嘉士伯所追求的啤酒文化相吻合,因此收购云南的啤酒企业更多地着眼于云南本地市场和国外市场,在短期内并没有想将打造好的地方品牌全国化的意向。

  王克勤一再强调,“中国啤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嘉士伯在短期并没有要抢占中国啤酒市场很大份额的想法。”王对中国市场的保守估计与几年前嘉士伯大举进军上海市场的高涨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许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让嘉士伯更加清楚地认识了中国的啤酒市场。

  收购了云南的啤酒厂后,嘉士伯想要做的就是利用云南的有利条件打造一个全新的地方品牌,抢占消费量巨大的西南市场、进军更大的东南亚市场也许才是其真正的目标。嘉士伯在东南亚的越南、老挝等地都有生产点,嘉士伯想要通过自己在国外所形成的独特的销售渠道来使具有神秘文化色彩的云南啤酒走向世界。

  嘉士伯毕竟是定位于高端啤酒的国际生产商,进军上海的失利、与云南啤酒联姻并没有影响嘉士伯高端啤酒的定位。从长远来看,嘉士伯依然会在高端市场上大做文章,在高端市场上站稳脚跟,开发自己的地方产品线二者并行不悖。因为高端啤酒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嘉士伯今后依然会采用多种营销渠道来巩固大城市的地位。

  在问及此次并购行为是否只是将来大规模并购的引子,王克勤先生表示,类似的收购还会发生,但是并没有具体的规划,毕竟找到一个合适的并购对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短期之内通过一系列并购活动来抢占中国市场的行为是不现实的。

  在大城市推广高端啤酒,在中小城市发展地区品牌的啤酒应该是嘉士伯啤酒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 

  原载:《经济观察报》2003-06-23第114期

1 2

       本文由 经济观察报 授权转载,版权属于原出版人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嘉士伯的中国战略 (2012-06-18, 《新营销》2012年第6期,作者:周再宇)
*冰纯嘉士伯为品牌注入“开心资产” (2009-06-04, 《新营销》,作者:陈春雷)
*四面出击 青啤吞下嘉士伯 (2001-02-05,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一期,作者:汪田姣)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5-01 05: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