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经营管理 > 公司变革:为什么少数成功,多数失败?

公司变革:为什么少数成功,多数失败?

从变革战略角度对比方正与惠普之间的差距


经济观察报, 2002-12-16, 作者: 姜汝祥, 访问人数: 7472


  公司的生存与衰亡,正像哈姆雷特喊出的那声疑问一样:to be or not to be is a question(生存还是死亡是个问题)。1956年的财富500强,到1992能够在前100名中找到的只有29名,在整个80年代,财富500强中有大约230家公司(占总数的46%),都从财富500强中消失了,而19世纪最大的100家公司,到20世纪结束的时候,只有16家仍然存在。

  所以,经营企业的根本问题仍然是: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长盛不衰,为什么一些公司却昙花一现?在从公司战略的角度对比了联想与戴尔,海尔与GE,格兰仕与沃尔玛等一批公司之后,我们把眼光转到企业家与企业变革上来,我的基本结论是:一个公司要做好,必须有一个好的企业家;但一个企业要持续,却依赖于它的制度和文化的创新。

公司为什么会成功:惠普与方正的成功比较

  · 方正与惠普的成功是“企业家创新”与“时运”结合的结果,从 “高科技”角度看,方正与惠普之间没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区别在于成功背后的制度与企业文化。

  惠普公司由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和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于1939年创立,合伙企业之所以被命名为“休利特-帕卡德公司”,因为在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名字的前后时,休利特获胜。

  在大多数公司的“第一次创业”成功中,大都包含着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创始人对市场或对技术的“创新”;第二,好的“市场机遇”或“时运”。这两个特点在惠普的体现是,首先,两位创始人虽然只投入了538美元,工作环境也很简陋是在帕卡德屋后简陋的汽车库但他们成功开发了一种阻容式音频振荡器。这种振荡器使用白炽灯泡作为部分导体来提供可变电阻,这在当时的技术设计上是一个突破。其次,当时正好沃特·迪斯尼公司制作影片《幻想曲》急需要这种仪器,以每台54美元的价格一次性向他们定购了八台,使这个小公司站稳了脚跟。1940年,惠普公司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产品也增加到八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政府的订单更是如雪片飞来。

  1943年,惠普开始为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开发信号发生器和雷达干扰器等产品,率先进入微波设备制造领域,成为信号发生器研究制造领域的领头羊。1947年惠普公司转制为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1957年成为上市公司,市值达到4800万美元,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惠普公司开始扩展海外市场,在欧洲建立了办事处和生产基地。60年代惠普公司开始涉足计算机领域。1972年,惠普公司推出了他们第一台多功能电脑——HP 3000小型机。1977年,休利特和帕卡德退休。1984年,惠普公司通过喷墨和激光打印机成功地进入了打印机市场,HP LaserJet成为业界公认的世界标准。1994年惠普成功推出彩色激光打印机。

  在1990年之后,惠普的获利成长率就一直维持在20%以上,1990年公司的销售收入是130亿美元,1994年达到250亿美元,1997年达到428亿美元。1994年是惠普的巅峰,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率远超过IBM及其它竞争对手,当年的《福布斯》杂志评惠普为当年绩效第一名,惠普总裁路易士·普拉特被《商业周刊》选为年度最佳CEO。

  方正的成功也是一样。1985年初,张玉峰从北大物理系借调出来,到学校开办公司——“北达科技服务部”。“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公司,也不知道怎样办公司,北大就给了我们十平米的办公室,一部电话,三万元开办费。”这是张玉峰当时的话,也是那时一批知识分子下海的真实写照,因为大家都不懂,所以几乎那些年开公司的都赚到了钱,张玉峰也不例外。而在北大计算机系,有一位叫王选的教授从1974年到1988年,经过14年的努力,开发出了一个很伟大的产品——激光照排系统。

  这就有了方正的开始。“有了钱,有了技术,又有了一定的经营经验,天时地利人和,方正一下子就发展起来了。”而实际的情况是,当时中国的计算机市场已经启动,大量的计算机从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全是英文,所以,不仅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正“发了”,连做汉化的“巨人”等一大批公司,都在国外厂商还没开发中国市场的时候发了。1989年,方正和香港金山公司联合投资开发方正SUPER汉卡,随后于1992年成立汉卡部,该产品占据同类产品50%以上的市场。

  十多年来,北大方正已发展成为集团公司,拥有4个控股的上市公司:方正控股、方正数码、上海方正延中科技和马来西亚方正,有17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约5000人,总资产60亿元,并在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方正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硬件开发和互联网四大块,主导产品仍然是王选教授主持研制的“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

  方正与惠普的成功,都是所谓“企业家创新”与“时运”结合的结果。我们很难去判断,如果没有迪斯尼的“及时雨”,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方的需求,惠普能不能成功?或者还会以什么其它的方式成功?同样,如果90年代初计算机在中国不是以当时那种“半公半走私”的普及形式,如果没有王选的“排版系统”,方正会不会成功?如果我们再去看所谓高科技公司的创业史,国际著名的苹果公司、思科公司、微软公司,国内著名的联想公司、用友公司、四通公司,无不是这种模式的结果。

  因此,从所谓的“高科技”角度看,方正与惠普之间只是50步与100步的区别,我们看不出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也许我们可以说,方正的技术水平远比惠普差多了,但技术水平同样差的戴尔不是一样将惠普挤下个人计算机舞台?经营公司毕竟不完全是一个技术游戏。既然如此,接下来一个自然的问题就是,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公司之间持续发展上的差别?为什么有些公司能够长盛不衰,而一些公司却昙花一现?


1 2 3 页    下页:惠普与方正的文化、管理与战略比较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29篇)
*变革的领导作风 (2005-03-03, 经济观察报,作者: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
*营销管理中企业变革要适度 (2005-01-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范云峰)
*变革,幸存者的药方 (2005-01-12, 《商学院》)
*“空降兵”变革 为何这样难? (2004-07-05, 《中外管理》2004年第七期,作者:范庆桦)
*方正:专业化基础上的多元化道路 (2004-05-24, 经济观察报,作者:张梦颖)
*组织变革的系统思考与定点突破 (2004-03-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涂方根)
*变则通,通则明,明则久--企业变革应在安乐之时进行 (2004-02-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麦鹏)
*如何面对 变革中的抵制现象 (2004-02-16, 经济观察报,作者:保罗·劳伦斯)
*方正真相 中国第一校企急速转型 (2003-12-08, 经济观察报,作者:邢林池、华威)
*如何进行成功的营销变革 (2003-11-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爱成)
*魏新:重塑方正 (2003-11-17, 中国经营报,作者:张翼)
*学会领导“转变” (2003-11-10, 《中外管理》2003年第十一期,作者:威廉·布里奇斯、苏珊·米切尔)
*摩托罗拉、戴尔、惠普:品牌路线开始失忆 (2003-10-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罗清启)
*方正2.3亿并购寻求PC突围 (2003-09-18, 经济观察报,作者:寒烟)
*新惠普“世纪整合” (2003-07-03, 《中外管理》2003年第七期,作者:杨光)
*IBM、方正 为何胜败迥异? (2003-06-12, 《中外管理》2003年第六期,作者:邓羊格)
*新惠普元年 (2003-06-04, 《环球企业家》,作者:项文)
*将军的马 (2002-12-25, 《创业家》,作者:游壑)
*华为的危机: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吗?--华为与思科的差距 (2002-12-23,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如何管理高速发展的公司--波导与摩托罗拉的差距 (2002-12-20,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在否定与创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公司持续发展战略 (2002-12-19,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从战略角度剖析海尔与GE的差距 (2002-12-19,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如何改革渠道网络? (2002-12-18, 《创业家》,作者:朱玉童)
*从行业战略角度对比娃哈哈与可口可乐的差距 (2002-12-17,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从竞争战略角度解析格兰仕与沃尔玛的差距 (2002-12-17,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有什么不同? (2002-12-16,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核心竞争能力决定谁笑到最后 (2002-11-29, 经济观察报,作者:姜汝祥)
*大力变革的准备工作 (2000-07-17, 《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作者:Prof. Dr. Kai-Alexander Schlevogt师凯亚博士)
*给组织注入活力,准备变革 (2000-07-13,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五期,作者:师凯亚)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18 05: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