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谁是中国空调行业的隐藏的POWER PLAYER 时已2002年仲夏,回首2001年中国的空调业市场,我们发现国内厂商仍然占据市场。格力、美的、海尔依然把守40%以上的国内空调器市场份额,但是老牌跨国巨头、国内新兵的表现也绝对不容忽视。如果放眼整个HVAC(制热、通风、空气调节)行业,那么国内企业风光的背后也许就不是那样的乐观。因为在跨国经营的行业巨人的衬托下,我们国内空调企业还真的很弱小。 本文试图从一个扬弃的视角角度为大家提供一个中国空调行业一个更完整的画卷。 格力2001年的表现引用朱江洪先生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的讲话里的话来说是“2001年度空调销售不好,过去一年中竞争非常激烈,但就在这样的竞争中,我们每年的增幅也达30%”,“2001年生产230万套”。2001年格力以过200万套的国内销量占据14.86%的国内市场份额,但是被美的追得很贴身。2000年格力曾经以193万套的战绩抛离美的(167万套),而先前的1999年,格力也被美的追得很紧。 2001年是格力电器股份的一个里程碑。在国内空调生产企业里率先实现1000万的空调保有量,而这到目前全球也仅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企业做到了。格力在短短几年就实现了确实难能可贵。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国内空调市场(1996-2001)以及出口方面(1995-2001)实实在在地坐了几年的首席位置。然而,在国内在很多说到空调厂商的场合,格力竟然经常被人忽略了,不知应该说是人们的空调行业知识有限,还是应该说格力太低调了。 其实格力电器股份在中国空调业界乃至企业界的拥有的“第一”并不在少数。作为目前我国最大、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珠海的基地空调器年生产能力达350万台(套)。此外,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丹阳、巴西玛瑙斯设有分厂,在重庆和西欧将有生产基地。 格力在1994年、1995年分别通过德国GS、欧盟CE认证,是中国首家通过这两种严格认证的空调生产企业,是1999年外经贸部首批33个品牌"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品牌"之一。1997年在意大利罗马折服“欧洲企业协会”而荣膺“国际最佳品牌奖”,2001年还成为WQC (World Quality Commitment,世界产品质量监督的权威机构)“金星奖”的获得者。 在激烈的市场竞逐里,气定神娴、"棋行天下"的格力不乏可圈可点的上乘动作。不轻言价格的格力其实在与竞争对手以及经销商的价格博弈里把价格玩得很转。在渠道方面,独树一帜的由格力控股、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旗帜、捆绑厂家和商家的区域性专业销售公司模式甚至乎被经济学家称为"20世纪全新营销模式"。专心致志做好主业、严格控制管理使得格力电器的产品质量很出色,当中“彩色灯箱面板柜机”、“蜂鸟”、“蜂蝶”显示了格力在空调时尚化、小型化和产品创新方面的苦心孤诣。格力凤凰剧场也随凤凰卫视熏陶着中国新近形成的素质较高、容易形成品牌偏好的"中产阶级"。在国外市场开拓方面,格力电器股份抓住东南亚的热季(国内的春季和初夏时节)、南半球于北半球相反的季节使自己一年之中没有销售的淡季。从经营实绩看来,自1992年以来,格力电器股份的稳健增长无可辩驳的令人折服。 然而,沉稳的性格(好乎?坏乎?)使得格力的品牌知名度与其实绩相比似乎还不成比例。1999年1月国家经贸委授予的"中国驰名商标"的头衔相对于其1997年在意大利罗马折得欧洲企业协会的"国际最佳品牌奖"来说实在是姗姗来迟。看来,朱江洪先生1991年设计的"GREE"这个品牌(颇有20世纪70年代盛田昭夫创设"SONY"之风范)还需要多点"爆光"。多一点"打理"一下这个由红紫双色构成企业CI图案、素质不差的品牌也许会更红更紫一点。 另外,格力电器股份的销售渠道方面的的局限突现。这是格力值得反思的地方。 第 1 2 3 4 5 6 7 页 下页:美的:“美的”诱人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