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价格战怎么打才有效?

价格战怎么打才有效?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25-10-24, 作者: 崔自三, 访问人数: 70


  无论你愿意与否,在接下来经济低迷,外贸不振,行业内卷、消费降级的大形势下,你,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零售商,都必须面临下一步市场竞争的无序与惨烈。价格战将是最后的决战利器或“杀手锏”。它决定了一些厂商能否熬过新的一年。

  价格战既然绕不开,那么我们就必须要积极面对。

  价格战原本的目的,是企业通过产品降价的方式,打压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或消化不良库存,但在当下,却成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生死抉择。

  全方位看待价格战

  价格战,就像硬币的两面,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

  从行业的角度,有助于普及产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渗透率;在成熟的行业,有利于行业环境的净化,将一些依赖成本与价格优势的假冒伪劣企业驱逐出去;让市场环境更健康,市场蛋糕进一步做大。

  从企业的角度,激烈竞争所导致的价格战,会倒逼企业实施产品与技术创新,以便形成差异化;也会促使企业整合与优化产业链,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通过价格战,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或市场占有率,可以让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即以“薄利多销”来换取单件产品的相对高毛利。

  从消费者的角度,各厂家掀起的价格战,可以让顾客买到更多、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让顾客更好地认识产品,产生复购;降低产品购买的成本,让消费者实现对行业或产品的自我教育……

  不好的一面,也有:

  对行业而言,无序竞争加剧,损坏行业形象;拉低了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毕竟,生存是根本;因为利润大幅下跌,企业创新能力会被削弱。

  对于企业,由于价格下跌,会偏离品牌定位,比如,中高档低价格,让产品模糊了档次感;由于利润的缩减,企业有可能会压缩研发或技术投入费用,让企业缺乏创新力;还有可能会出现价格依赖,你降价了或打折了,我再购买,否则,我就持币观望……

  对于消费者,别总指望物美价廉,一分价钱一分货,羊毛出在羊身上,价格的大幅下降,有可能是低质低价的开始;服务,也得不到保障;未来产品更多的让渡价值,更是难以体现。

  价格战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行业洗牌加速,一些没有成本优势,又没有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会被无情地清出市场;马太效应显现:强者恒强,弱者消亡,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大家互相厮杀的结果,市场一地鸡毛,赢者通吃,只有极少数企业胜出……

  对于价格战的态度

  价格战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对于价格战秉持的态度。

  被动应战,不如主动出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既然价格战不得不打,那就不如主动打。与其等别人来动你的蛋糕,不如围绕着你的核心顾客群体,主动做一场有关价格的促销组合秀,稳固自己的地盘,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掌握市场主动权

  不得不打的时候,要敢打,能打。既然价格战由不得自己,那就未雨绸缪,提早制定价格战方案,用什么产品,什么形式的价格战,什么时候打价格战,想达到什么效果,投入的费用,上下游的支持,团队的组建、激励考核制度等等,确保价格战打起来,能胜、能赢。

  勇于亮剑,浴火重生。无论是大品牌,还是中小企业发起的价格战;不论是抢占市场份额,还是精准打击,坚壁清野;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作为厂商,都应该勇于亮剑。如果说打价格战是找死,躺平是等死,那就不如主动“折腾”,说不定还能在主动“找死”中获得一条生路,从而“满血复活”。

  打价格战,企业要有从价格战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准备,甚至要规划好退路。赢了更好,万一失败了呢?会不会伤筋动骨,会不会就此走上不归路?从而更好地权衡利弊:打,还是不打?如果打,怎么打,才能趋利避害?理性决策,让价格战打的有价值、有意义。

  价格战如何打才有效?

  价格战,不是随意把价格降下来,就了事。高明的价格战,讲究策略,讲究技巧,甚至是一门学问和艺术。

  淡旺季价格战法。即在不同的季节,采取不同的价格战策略。旺季时,由于需求量增加,竞争对手加码市场,那么,企业可以通过各种促销,大折扣、大赠品等,将原本的价格拉低,以更好地实现上量的目的。淡季时,需求量减少,一些竞品在“休养生息”,企业可以推出高性价比的新品,来吸引老顾客,拓展新顾客。区分淡旺季来打价格战,并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让价格战更精准,更有效果。

  生命周期价格战法。产品从诞生到消亡,会有一个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过程。产品在导入期、成长期,一般情况下,是不适合打价格战的,但对于成熟期尤其是衰退期的产品来说,可以考虑参与价格战。成熟期的产品,在科学的价格战之下,可以延长从成熟期到衰退期的时间,让产品的渗透率更高。用衰退期的产品打价格战,则不至于过度损害市场。毕竟,衰退期的产品用价格战的方式耗尽,也许更有价值。

  产品组合价格战法。所谓产品组合价格战法,就是消费者要想享受特价或超低价,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要购买一定的数量,一些服装企业往往采取这种做法,一件、二件与三件价格的折扣力度,是不同的。有的采取买特价产品,需捆绑新品或其他老品,借此掏东墙补西墙。也有采用盲盒营销From EMKT.com.cn的,放置很多不同类的产品,组合来卖,并且价格优惠。还有在购买了产品之后,再花少许钱,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产品,让消费者买的更多。

  限时限量价格战法。此战法,目的是引流。秒杀,往往就属于这一种。通过约定时间,限制数量,以特惠、特价的方式,吸引顾客。此价格战要想达到理想目标,需要提前拓客引流,并预热。比如,要在秒杀之前,做足功课:品牌宣传、产品特色展示、企业历史文化呈现、秒杀的起止时间,服务及物流、配送费用承担等等,并要名副其实。在引流的同时,实现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包括后期的产品宣导、持续销售等诸多目的。

  单品非全线价格战法。也就是说,在打价格战时,要用单品类,比如,一款、两款等,而非全部产品线都低价。就像一些超市定价,只对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名牌产品采取超低价,其他产品则是正常价,厂商也是如此。通过某一或几款老产品特价,营造产品低价的印象,而用其他产品赚取利润。如果全线产品降价,则往往是灾难性的,不但价格体系难以维系,而且还会让顾客产生整体低价的形象,不利于未来品牌塑造与提升。

  折扣价格战法。价格战通常会有一个“后遗症”,那就是一旦价格降下来了,再想恢复原价,将非常难。有一个可以避免这种难为情的做法,那便是通过折扣来降价。航空公司往往会采用这种方法,在淡季时,最低折扣可以达到二折、三折;淡旺季之间,四五折、六七折;旺季,则很少折扣,甚至全价。用折扣的方式打价格战最大的好处,是不损害价格体系,可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参与价格战。

  节假日价格战法。价格战,不可能天天打的,选准时机很重要。节假日,往往是很多产品销售的旺季,当然,也是通过价格战实现增量的好机会。企业可以针对全年的节假日,结合自己的产品,做出特殊的价格战安排。比如,针对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的大促销,给消费者一个特价的理由,或制造特价的噱头。节假日过去,特价取消,从而激发没有买过的消费者去买,让已经购买过的老顾客买的更多。

  特定人群价格战法。就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孕妇、儿童、军人、教师、学生、医生等等,所开展的限期促销法。通过给这些特定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特价或低价,甚至一定数量的免费,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宣传产品,形成口碑,为企业现实与未来的销售添砖加瓦。

  促销组合价格战法。价格战,不一定是单一的,也可以结合其他促销形式。比如,可以跟演出、公益、扫码关注、扫码中奖、砸金蛋、抽奖、摇奖、刮刮卡等组合搭配,实施连环或促销套餐。在增进促销效果的同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造势,引起围观,甚至从众性购买,满足人的贪占便宜、好奇心、参与感等等消费心理。让价格战成为活动中的一环,而不是全部。既能稀释价格战的负面效应,又能起到促销的集群效果。

  在短期经济形势难以改变的情况下,价格战将会是一定时期的常态。打价格战是痛苦的,不打价格战也许更痛苦。但企业与商家,不应盲目参与无序的价格战,尤其是“自杀式”价格战,而应科学、理性、结合自身与市场实际实施价格战。如此,才能更好地借力价格战,扩大销量,把控更多的市场资源,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303869878,电子邮件: 641491564@q.com




关于作者:
崔自三 崔自三:崔自三,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著名营销实战培训专家、经销商战略发展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总裁班、总监班客座教授、特约讲师、全球500强华人讲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全国中小企业互动俱乐部战略合作专家”、“营销OJT”现场实战训练模式创造者,曾获得“中国十大最受欢迎营销专家”、“中国十大营销培训师”。
查看崔自三详细介绍  浏览崔自三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5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10-25 05: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