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看透2016一号文件,要先读懂习大大 1月27日晚,依惯例,新华社授权发布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18份聚焦“三农”问题的文件。 一号文件绝不是就农业说农业,我们更要看到基于整个中国From EMKT.com.cn经济发展下,国家对农业的顶层设计,看得懂,才能跟得上。今年的一号文件有不少新变化,事实上,只有读懂习近平三年来治国理政特征,才能更好读懂今年“一号文件”的变化。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已满三年。三年时光虽然短暂,但相对于五年任期而言,已走过大半。 无疑,这三年,是我党治国理政新思想集中涌现的三年。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直面时代要求、直指事物本质、直击问题要害。应该说,经过三年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格局已基本形成。 具体而言,就是当代和未来的中国,要在“中国梦”宏伟愿景的引领下,按照“两个一百年”阶段性目标,通过治党、治国、治军统筹推进,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整体方略,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综观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有四个特点最为突出。一是遵循客观规律;二是紧贴中国实际;三是着力顶层设计;四是整体协同发力。 透过这四大特征,再来看2016年“一号文件”的“坚持和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可能更有一番理解。 第一,遵循客观规律 习近平执政以来,尤其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和理顺生产关系同步协调,通过深化改革解放生产力,通过体制创新优化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化解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坚持以创新理念为发展“指挥棒”,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包容性发展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次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特点是以“新理念”贯穿始终。通观全文,约15000字,共分6个部分30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词格外多。这些新词背后,体现的都是新理念,也是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从投资拉动到市场拉动的理念转变。 2016“一号文件”最引人关注的是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尽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件中仅出现一次,但15000字的文件内容通篇体现出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2015年一号文件还提到农业数量和质量双安全,2016年一号文件则去掉了产量,着重提质量。 可以说,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不仅是农业调结构的一次重磅举措,也是整个中国经济从粗放型转入集约型的代表,中国农业将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的掠夺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采用休耕、轮作、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修复农业生态环境。 第二,紧贴中国实际 所谓紧贴中国实际,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方针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方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福祉,作为发展不可动摇的目标。另一方面,紧密结合世情、党情、国情,想问题、作决策,搞改革、谋发展。 1,发展成果分配上一次重要提出 习近平对三农的阐述中,多次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等等。所以,农村建设、农民脱贫致富是“一号文件”必定要提的重点之一。 再来看“一号文件”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工作思路中,第一条,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这是首次明确了“农民主体”。而第十条中,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无论从表述上还是理念上,政府对农民的主体地位都有了新的认识和肯定。 不可否认的说,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十年,农村农业农民并没有真正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城乡二元化结构割裂了中国城乡。现在,明确提出让农民平等参与、共享成果,也是政府在分配上的一次明确而重要的转变。 这份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的首个“一号文件”也把“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作为了主题。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