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MBO给谁梦想 20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北京海淀剧场,四通集团召开职工大会,董事长段永基在台上讲:“我们要树立为股东打工的意识”。台下的职工打出横幅,“我们不做打工仔!”作为中国当时最负盛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已经陷入持续的动荡当中。问题的关键是:谁是四通的主人? 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多年的四通集团,直到1999年,终于采用MBO模式来解决产权问题,600多个四通人真正成为四通的主人。 四通集团的MBO改制拨动了许多人的心弦,MBO的浪潮开始在水面下悄悄涌动,2001年,上市公司粤美的和深方大的一纸公告,宣告其MBO方案浮出水面。 管理层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MBO让无数的企业人怦然心动! 在中国,MBO究竟给谁梦想? 第一类企业,通过明晰产权,解决所有者回归的问题。 中国有很多象四通这样的企业,他们可能戴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帽子,但都有非常相近的特点:1、企业从创立一开始就产权不够清楚。2、创业者或高管层的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他们在企业中股份非常少甚至没有股份。 现在通过MBO对企业产权结构进行厘清,是对企业创业者贡献的一种补偿,更是他们所有者身份的一种回归。四通、美的和方大都是这类企业。 第二类企业,对需要改制的国企而言,MBO是实现产权变革的突破口。 2000年,长沙的国有商场,友谊阿波罗增资扩股以后,总经理胡子敬和其他经理、员工所占的股权合计起来成为第一大股东,友谊阿波罗完成了产权改革,实现了国退民进。 象这样需要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还很多,但是,谁来接盘呢?企业管理层显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他们既了解产业、又了解产品,更熟悉企业内部的人与事,企业有没有前景,他们最清楚。 无疑,对于一大批待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友谊阿波罗的改制模式可供借鉴。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曾有震憾一语,中国拥有最廉价的企业家,但有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MBO提供的机制,让总裁们对企业拥有更多的控制权、有了更多的利益,同时也有了相应的沉甸甸的风险责任。 有了MBO在中国的推行,或许褚时健的悲剧能够不再重演,中国的土壤上也能培育出像盛田昭夫、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 中国有太多的企业需要MBO,但中国的MBO并无坦途可走,只有一个个先行者踏出的洒满艰辛的坎坷路。本期《总裁》选取了我国有代表性的9个MBO案例,并总结归纳成模式。或许能给中国正在思考这些问题的企业老总们一点启迪和借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