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经营观点 >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感到不幸福?

为什么中国企业家感到不幸福?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2-03-06, 作者: 段俊平, 访问人数: 1894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打拼,中国From EMKT.com.cn已形成企业家这个群体阶层,他们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过上了富裕甚至是豪华的生活,可是随着财富的增加,他们的幸福指数却在下降,大多数企业家的精神处于迷茫和迷失状态。他们中的许多人丧失了奋斗的精神原动力,缺乏了创业初期的激情,人生变得无聊和空虚,于是出现了许多让大众无法接受的行为,比如追明星,比如豪赌,比如吸毒,还有的向娱乐明星一样整天不务正业,混迹于名利场,这些都给社会造成中国富人都为富不仁的印象,更加剧了中国人仇富的社会形态。很多中国企业家为什么感到不幸福,其实这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精神迷失和没有终极皈依处造成的。

  中国大多数企业家群体会其实不仅感到不幸福,还对未来充满恐惧和缺乏安全感?这其中答案固然很多,诸如中国目前的制度和社会价值导向等原因,但有一点往往是被我们忽略的,中国企业家没有建立自身的人生信仰和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体系。当一个人内心不够强大而把人生的全部筹码投注在物质上时,环境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就会造成很大的恐惧,不安全感就会随之而来。

  西方与中国的区别表现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差异,更多的其实是精神上的差异,遍布美国的是人们精神终极皈依的教堂,而我们却没有一个精神逗留的地方,位于深山老林的香烟缭绕的寺庙也成了人们求财和求官的功利场,西方人们去教堂是纯粹的精神的洗礼和救赎,而日益富裕的中国人对精神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我们却没有把精神产品的建设跟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被我们打得稀里哗啦,祖宗的东西我们认为不好,可我们又拿不出让人信服的文化体系。要知道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能颠覆五千年的文化,那么什么文化能在短时间让我们趋于认同呢?没有大同的文化体系,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伪文化,伪大师,伪宗教和伪文化产品。在中国一个中国人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家,一个中国人其实就是一个文化大师,因为我们没有统一的人生哲学,没有统一的文化理念和统一的人生价值观,谁也不服谁,今天是无业游民,明天可能就会成为大师,因为系统的先进文化体系,文化很容易被人胡编乱造和亵渎。雷人的历史剧充斥银幕,误人子弟的书籍摆满书架,越媚俗越吸引眼球的越受追捧,人生的理想不再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是“财富,财富,再财富”,我们的精神家园变得荒芜而苍凉,无所盲从,浮华的物质生活不仅不能填补精神上的空白,反而更增添了内心的失落感,我们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作支撑,所以我们感动恐惧了,不安全了。人处在什么环境并不重要,如果他有坚定的内心信念,他就会坚强的活下去,如果精神垮了,再好的环境也活不下去,即使活下去也不感到幸福。精神是一个人的意识、思维和心理活动的中枢,文化对精神的影响重大。中国企业家的精神的构建既植根于市场经济的物质环境,更应建立在社会历史文化和制度的人文环境中,西方管理之父德鲁克说,中国什么都可以引进,就是不能引进企业家,其原因是国外的企业家再优秀,很难适应中国的文化。“外来的洋和尚”念不好中国企业的经。中国企业家一定是“中国化”的企业家,中国企业家一定是具备以中国文化为载体的企业家精神,中国的儒释道的哲理应该是中国企业家精神最主要的文化载体。(更多有关爱维龙媒董事长段俊平先生相关观点可以参见《段俊平:庄子的“四无”与企业家心灵法则》)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发现,生命原本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只是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所以才四处追逐,寻找支撑。一旦开启这个内在精神宝藏,我们就可以随遇而安。这不是对环境的刻意顺从,也不是对命运的无奈妥协,而是由内心独立获得的能力。因为独立,就不会随环境变化受到影响,也无需外在的什么作为支撑,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物质多么贫乏,只要精神富足,我们就可以快乐,幸福,没有恐惧。

  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要创造财富?又如何使用财富,方可心安,是中国企业家阶层中的精英群体一直在试图探索明白的问题,从中国传统国学的精神世界里,其实能给企业家们一个简明而易于和长期坚持的修养路径!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8篇)
*中国企业:尴尬的规模游戏 (2012-04-16, 《新营销》2012年第4期,作者:刘步尘)
*对于中国企业家至关重要的一次对话 (2012-02-2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段俊平)
*中国企业家的精神迷失和回归 (2011-12-2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段俊平)
*追求:中国企业家的自我救赎 (2009-08-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一沣)
*中国企业家如何才能不做“李自成”? (2007-10-3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中国企业家应该向韦尔奇学什么? (2004-07-02,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郑文斌)
*中国企业家的角色换档与持续成长 (2003-12-17, 《中外管理》2003年第十二期,作者:林正大)
*失落的天堂--会诊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问题 (2003-10-23, 《智囊》,作者:郑国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19 05: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