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海尔,兵败俄罗斯之谜 2011年2月11日,央视记者周羿祥在莫斯科一个最大的家电超市采访时遇到了令人尴尬的一幕,在随机采访的年轻俄罗斯消费者中,对中国From EMKT.com.cn家电品牌的认知度几乎是空白,而唯一能见到的中国家电品牌只有海尔一个,即便是在国内赫赫有名的海尔,也依然不能得到俄罗斯人的认可,而问及会不会选择中国家电品牌时,俄罗斯年轻人脑袋摇得象拨浪鼓,当问及他会选择哪个国家的产品时,他毫不犹豫的指向与海尔毗邻的松下。 即便是翻译告诉这个年轻的俄罗斯小伙子,他所指向的松下电器也是从中国生产的产品时,也丝毫不动摇他的选择。与此类似尴尬的不止是年轻消费者,一位随机访问的俄罗斯中年妇女这样回答周羿祥的疑问,她对中国家电不是很放心,即便选择也是只会购买一些像豆浆机之类的小家电。 海尔与中国品牌的切肤之痛 海尔在热度与俄罗斯的冷落,巨大反差,除了带给我们民族自尊的又一次伤灼之外,下来就是一种深深的忧虑。 2010年的前十余年,中国产品占据了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样的反差,我国的自主品牌占比却只有2.9%。而在这2.9%的占比中,海尔的产品占据了高达86.5%的品牌销量,海尔遭遇的冷落,很难不说是中国品牌集体的冷落。 对于中国品牌在国外的冷落遭遇,并不仅仅是俄罗斯,尽管中国的商品占据了世界4层的产品,但是全球消费者对于中国的认知程度依然让人吃惊,2年前美国议价PRI调查机构对中国品牌在美国的调查认知度调查时发现,中国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品牌是“三星、丰田、日产、Nike”而所要调查的真正中国品牌却有42%的人想不到任何中国牌子,大部分被提到的品牌“日产、Nike”等日本或其它国家的被误认为是中国的牌子。这样的结果除了说明中国的品牌的认知度并不高外,并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尽管,从节能灯到彩电,从运动鞋到电脑,从玩具到内衣……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充斥着全世界各国的货架,尽管中国制造生产世界上几乎是无所不包,但核心技术中国没有拿过来。比如芯片是英特尔的,操作系统是微软的,中国制造在这全球商品生产链条里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但没有得到核心利益。 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手机大部分都是来自 “中国制造”,一款750美元的高端iPhone手机,中国只能拿到25美金,苹果因为品牌获得了200%暴利,中国却只能获得在2—4%的毛利。 而与此相类似的中国制造的耐克(Nike)球鞋,每一美元中,中国制造能得到的只有4美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