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媒介评说

媒介评说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0-08-31, 访问人数: 3543


保险业成为外资进入的焦点

  继上海和广州之后,国家增加开放大连、深圳、重庆和天津四个城市,准许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监会官员还证实,未来五年,外资在华经营保险业的地域限制可能会取消。

  加速保险业的开放进程,一直是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谈判的主要分歧点之一,但无论中国能否在年内实现加入世贸的目标,保险业的逐步开放,是铁定不变的了。这将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将蜂拥进入中国,而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将越趋激烈。 

  反观国内保险市场的容量,一方面12亿多人口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但从现实情况看,增长并不那么令人惊喜。今年1至9月份,全国保费收入为1004.1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7.1%,低于7.3%的GDP增长率。而随着国内利率倾向下调的趋势,寿险的业务受到较大的影响。另外,随着国内经济增幅趋缓,财产险的业务亦出现了增长幅趋缓的现象。 

  外资观注中国市场,主要还在于争抢霸主地位,着眼于尚未完全开放的重多人口。而对于保险渗透率尚低的市场,他们并不看重眼前的利益,开始时可以不计成本抢市场。市场之饼并未急速扩大,而分饼者增多,由于中国政府目前对外资保险业准入的门槛不低,能进入中国者无疑都是世界同业的佼佼者,中国的保险同业将面对严峻的竞争局面。 

  一方面,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保险公司可能获得业务领域的扩大,目前只能从事个人寿险业务和三资企业的财险业务,未来他们的业务范围也将扩大,势必与国内同行展开更激烈的竞争。 

  另一方面,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经营的地域,将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急速扩张,而取消地域限制、批准更多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独资或合资经营保险、竞争者增加,竞争将更趋激烈。

评论:中国保险业纷纷“触网”为哪般?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概念,在我国还处于实践性探索阶段,许多企业和网民还在不断地观察和研究这一刚刚浮出水面的巨大市场,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必然渗透到零售业、产品制造业等传统商业领域,并大举延伸到金融保险业,成为网络时代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网络销售先行一步

  1999年8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2家商业银行联合共建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工程,2000年3月底,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基于SET的认证体系一期工程宣告结束,并相继向全国的商业银行和商业用户及个人试发认证证书,标志着我国面向支付的安全认证体系基本确立,为发展金融电子商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至今,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纷纷开通了网上银行,使金融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我国,网络保险还是新生事物,大多数保险公司对于网络保险的认识还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目前已开通网站的保险公司在网络销售方面还处于最初阶段,即静态信息给予阶段,仅仅提供险种内容、经营机构、投保意向书等内容。今年3月9日,由朗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合作开通的网站,真正实现了“网上投保”。为了解决网上支付问题,朗络公司与国外数家银行建立了广泛的业务联系,顾客可以使用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工商银行牡丹信用卡、建行龙卡及VISA、Mastercard、AE等信用卡在网上实现支付。

  保险企业担纲主角

  保险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电子交易,即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在通往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中,保险公司需根据外部条件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循序渐进的分阶段发展规划,如从简单的企业宣传的网上业务,再进一步发展到网上保险公司。分阶段实施电子商务,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现有的各种技术资源,尽量减轻投入电子商务的代价,避免一次性改造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的过度冲击,而且可以使企业在建立电子商务的每一个阶段充分获取应用效益,努力营造技术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增强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与信心,通过投入、应用、创益、提升的良性循环,与国际接轨,实现乘数效应,最终建成网上保险公司。

  在我国,发展保险电子商务应由保险企业担纲主角,成为保险电子商务的核心,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网上保险营销对传统经营模式提出了人才、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挑战,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硬件和软件均不能适应现代保险管理的高要求;二是保险电子商务工程涉及银行、电信等多个行业,这一工程的完善需要较长的时间,网上黑客的袭击使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自身安全缺乏保障,网上保险商务存在不安全隐患;三是网上投诉、理赔容易滋生欺诈行为;四是通讯设备尚不完备,企业上网所需专线的资费仍旧偏高。

  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过去,传统的保险展业主要通过报纸、电视、咨询等方式进行,收集反馈信息也主要通过问卷、书面投诉等形式,工作量大、耗时长、费用高、准确性差。现在保险公司通过网络可以把险种和个性化服务全部介绍给保户,瞬时覆盖全国。因此,保险公司Internet网络业务主页制作前,必须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明确企业的险种、费率、核保、理赔等具体环节及企业的CI策略,以及运用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等。

  保险业务主页的信息披露一定要充实、富有新意并且要不断创新,同时利用各种媒介推广公司主页,当访问者访问公司主页时会被主页的技术制作、尤其是保险业务丰富的内涵所深深地吸引,发展“注意力经济”,以挖掘准客户群,进而促进网上保险业务的生成,直接在网上完成从投保到赔付的业务流程,就不仅实现了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而且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了优势,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世界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在未来5至10年间,将从目前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中级或高级阶段,企业间的商务活动80%左右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商家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的商务活动60%与40%左右将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网上保险营销对传统经营模式提出了人才、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挑战,而目前我国的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在互联网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竞争尤为激烈,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专业水平与计算机水平,难以适应高科技发展要求。电子商务的发展在新世纪将不断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政府、企业都将走向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开放化的发展道路,保险企业员工必须学习了解电子商务、掌握电子商务运作方法,才能使企业无论在保险业务处理还是具体管理上,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有所作为。

  规范行为至关重要

  客观地说,有形物品的网上交易,只要随着各种环境的改善和互联网企业的努力,尝鲜的网上购物者将会逐渐体会到网上购物、交易的便利性,从而加入理性的网上购物群体。

  而保险电子商务由于保险当事人之间的人为因素与深刻复杂的背景及利益关系,仅仅依靠网上运作还难以支撑网络保险,如何禁止和惩处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保险欺诈的行为、如何实现网上核保与网上理赔及支付等,在我国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它既需要技术、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公德意识与法制意识的不断强化。

  显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网上保险业务,必须尽快解决目前制约该项业务发展的诸多因素,如保险当事人双方之间充分、有效、及时的信息披露;理顺整个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网上安全、客户隐私保护、网上交易的法律效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及为客户建立网站等。保险业必须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认真研究电子商务在保险业务中的应用问题,以把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据《国际金融报》)

评论:中国保险业正进行深刻变革

 

  在刚刚过去的半年,中国保险业在管理、经营上发生质的变化,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保险潜在市场将转变为现实的市场。

  人保公司首先提出将设在同一城市的省市公司和市县公司合并,对业务量达不到一定标准的公司坚决撤销或降级,力争在年底全系统实现减员增效。同时,成立仅三年的新华保险公司在天津、南京、成都成立了分公司,开始向全国性保险公司迈进。

  这一增一减表面是数字的变化,其实质却是中国保险业正在遵守市场规律的法则对保险公司自身进行一次改造。

  在这场机构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在上海、广州和北京成立,从而使中国保险监管体系逐步走向完善。今年6月16日,中国第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一江泰保险经纪公司在北京成立。

  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之间原始阶段的价格竞争已经开始退到次要位置,服务成为各保险公司抢占市场的有效武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机动车险名优工程为龙头,创建名优公司。6月28日,人保公司开通了全国第一条统一号码的保险服务专线电话,服务项目公开向社会承诺。

  平安保险公司为客户构建了服务的“天罗地网”,公司打造出“天网”、“地网”和“人网”三个服务平台,形成电话中心、互联网中心、门店服务中心和业务员直销良性互动。把建立“最受青睐的”、“最具亲和力”的专业化寿险公司作为企业的生命和灵魂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至今仍保持着无客户投诉这一荣誉,公司推出的系列服务措施已经得到客户投保的回报。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现在谈原始的价格竞争己经退出历史的舞台还为时过早,但难能可贵的是各保险公司已经深刻认识到没有良好的客户服务就意味着将被市场淘汰。

  目前,中国寿险市场产品正在经历由传统产品向非传统产品的转变。年初,平安保险公司经过三年的研究,开发出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在上海销售取得成功,4月又在北京市场出现热卖。同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研制开发的分红保险也立即成为市场的“新贵”。5月下旬,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的新华“创世之约”,在市场范围内成为中国第二代投资连结保险。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认为,这一变革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转变,更是中国保险业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这一转变将使各保险公司结束原始的价格竞争,进入更高形态的管理竞争和服务竞争,为中国寿险业拓展广阔的成长空间。

评论:中国保险业走出封闭

 

  据悉,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已通过了雅斯利(SGS)国际认证公司的服务质量认证。这是目前国内首家通过国际标准 ISO9002质量认证的中资寿险公司。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昭示着新华人寿保险公司具有健全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也预示着中国保险业日益走出封闭,加快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步伐。

  保险产品是无形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保险标的保障功能上,即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要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保险责任,脱离了“履行”,这种服务性活动也会失去意义。因此,保险意味着服务,其实质内涵就是准确及时地履行责任。 

  服务质量是保险公司的生命线,对保险公司服务质量进行认证是一种国际惯例,是衡量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好坏的一种重要标准。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保险公司大多都通过了ISO9002质量认证。获得认证证书,便可在国际范围内争夺市场,具有很强市场的竞争力。

  我国保险人长期以来走的是粗放经营道路,历来只注重保费收入,而不太重视或忽视售后服务。近两年来,尤其是引进寿险个人营销机制以来,这一“近视”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重展业,轻管理”、“重收入,轻服务”这一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过来,致使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的纠纷日益增多,保户投诉率也逐年攀升,涉及到的问题大多是售后服务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出于保户自身原因,但更多的是源于保险公司,如索赔手续繁琐、理赔不及时等。这些都反映了国内保险公司在管理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而这,又势必会影响到保险公司的长远利益。

  其实,服务才是保险公司的根本,离开了诚信服务谈保费收入只能会使保险公司自绝财路。国外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一般在头几年内并没有打算赚钱,而是利用这段时间树立其“诚信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的品牌,以服务质量取信于人。他们有了这种服务意识,也就不愁赚不到钱。

  在现阶段,在我国保险公司服务质量都还不算太高的情况下,更需要重视服务。长远地看,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保险公司竞争力大小的唯一标准。我国保险公司应借鉴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的做法,通过国际质量认证来提高保险公司质量管理水平,走优质、高效服务之路。质量认证对保险公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以下推动作用:

  第一,ISO9002标准先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两个核心标准及保证两大标准得以推行实施的三类辅助标准。这些标准融贯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将管理体系化,保证了管理的封闭性;将管理文件化,又保证了管理的可执行性。

  第二,有助于控制企业的内部风险。ISO9002在其管理思想中提到,组织的质量管理是通过程控来实现的。程控不仅是对作业环节本身,更是对环节与环节交接点之间。它为总公司检查、监督分支机构的管理质量提供了一种途径,即通过内审制度,对分支机构的执行情况定期监督、检查,从而控制企业的内部风险。

  第三,有利于促进与国外保险公司的合作。由于质量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标准,能够通过质量认证的企业往往意味着其信誉和管理实力的提高,因此对争取国际合作时竞争优势不言而喻。

  中国加入WTO的前景日渐明朗化,国内保险业的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对保险公司进行质量认证,既迎合了时代的潮流,又加快了国内保险业国际化、规范化的步伐,真可谓,适逢其时。(据《国际金融报》)

险种转型为哪般 

  近几个月内,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平安保险、新华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金盛人寿、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先后推出了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非传统型新险种陆续面世,标志着我国寿险市场已经开始转型。与寿险商品变迁相映相随的是寿险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 

  1、长期以来,传统的储蓄型产品是我国寿险市场的主导产品。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大幅度降低存贷款利率,对寿险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一些采取较高利率假设来厘定保费的公司,几年来在低利率投资回报的环境中,其业务利差损问题已经凸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寿险市场开始呼唤浮动利率的非传统型寿险品种,即分红保险等新险种的问世。 

  2、百姓保险意识逐步成熟,保险消费意向日益多元化,综合性的投资理财服务成为许多人的现实需求; 

  3、中国加入WTO日益临近,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潜力的保险市场的中国成为众多境外保险公司竞相争逐的重要场所。而对竞争的压力,中资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服务水平、技术手段、产品更新等方面也在加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4、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保险资金的使用渠道正逐渐放开,这给传统的以承保获取利润的保险公司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正是上述这些变化,使保险公司有可能让客户分享其经营管理的成果,以满足日益丰富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也使中国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乃至整体经营管理上跟上世界保险业发展的潮流,迎接时代的挑战。  

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

  近日,中国保险业权威官员就保险业的发展和开放问题不断发表谈话,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首先是保险资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明确表示,对间接投资证券市场的保险公司的选择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性保险公司。这意味着凡在中国大陆境内依法设立的外资保险公司均可选择投资国内证券市场。这在中国保险史和中国证券史上还是第一次。

  其次是对外资保险公司的设立和从业的区域限制。中国保监会法规部政研处处长袁力在中国二十一世纪保险国际论坛上表示,除上海、深圳外,外资保险公司还将可在大连等沿海试点地区设立和从业,而不久的将来,这些地区限制还将取消,外资保险公司可在内地城市开展业务。

  在另一场合,中国保监会主席马永伟更强调,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他并告诫保险业界,保险业的对外开放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各保险公司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牢固树立竞争意识,以求在开放中壮大自己。

中国入世,保险业面对强大竞争对手 

  今年内,中国将会加入世贸组织,金融对外资开放逐步扩大,保险业面对强大对手,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发展较快,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资保险公司并存、多元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一九八○年,全国范围内的保险收入仅四亿六千万元(人民币,下同),到一九九九年已达一千三百九十三亿二千万元,年均增长35.1%。保险公司由八十年代初的一家,发展到目前的二十八家,其中有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四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九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四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十一家。中国的保险中介机构也纵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七家,另有七家正在筹建。

  近年来,外资保险机构加快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保险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已成为中国成功引进国外先进的保险技术及管理经验、促进保险业国际化以及加强国际保险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渠道。

  外资保险公司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近年正式设立分公司,截至一九九九年底,共有来自十七个国家的一百一十三家外国保险机构,在中国十四个城市设立了近二百个代表处;有八个国家的十五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二十四家营业性保险机构;另有四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正在筹建之中。截至一九九九年底,外资保险公司在华总资产达四十四亿元人民币,保险费收入达十八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保险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适应企业改制的需要,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实行风险管理与控制提供了保险配套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国企的改革和发展。

  二是大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商业人身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配合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积极开办了系列涉外保险,为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是通过转移风险和经济补偿,为保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和经济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据统计,从一九八八年到九九年,保险公司共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保险金多达三千一百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保险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加快发展,才能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一、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保险业在业务规模、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管理水平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二、中国政府在住房、养老、医疗、国企改革与发展、科技创新、西部大开发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保险需求。四、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外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参与竞争,对中国保险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国有关权威人士指出,加快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中国保险公司加快改组和改革,加强和完善管理,提高竞争力,走向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3篇)
*媒介人,需正视圈子谋传播 (2008-04-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崇圣)
*大型百货公司新店开张媒介推广策略 (2004-11-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福田农夫)
*媒介营销:大产业刚露尖尖角 (2004-06-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叶秉喜)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0 0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