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产业观察 > 用什么为“中国食品”保驾护航?

用什么为“中国食品”保驾护航?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7-08-10, 作者: 李志起, 访问人数: 2918


  2007年,是中国食品“内忧外患”的一年。  

  国内不断上涨的成本压力已经让诸多企业难以喘息,而来自国际市场上“排山倒海”式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声讨,更让中国食品企业感到“风刀霜剑严相逼”,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食品的安全问题遭遇世界各国如此猛烈的“集体围剿”,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这次风波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那些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出口型企业及其相应产品。现在,中国输往多国的食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厉的检查:美国FDA在6月底宣布,禁止进口一些种类的中国海鲜,直至供应商能够提供安全证明为止;受此影响,欧盟日前表示,已要求其成员国对中国海产品提高警惕,并表示美国禁止中国部分海产品,欧洲也要禁止;本来一直将中国养殖虾列为低风险产品的澳大利亚,也表示将加强检测进口养殖海产品的措施。  

  当这场风波到来时,这些没有品牌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最差的。尽管权威数据表明,近几年,中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在过去两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甚至略高于美国出口中国食品的合格率。但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次发生,不仅给国内消费者消费心里投下阴影,也已经同样影响到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加拿大日前的一份调查显示,已有28%的受访者认为,中国产品完全不安全,33%的人则说,中国货不太安全。这样综合起来,有61%的人认为中国产品不安全。可以说,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任,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已是摆在这些食品企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这种困境跟国际上、甚至中国本土一些有品牌的企业在国内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中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一点也不陌生的,因为不要说那些黑心奶粉、苏丹红事件、红心鸭蛋、多宝鱼等食品常常是红灯频闪了,即使是许多国际品牌这两年来在中国也是问题频繁发生―――亨氏苏丹红事件、卡夫食品转基因危机、肯德基涉“红”问题、立顿氟超标、“雀巢”奶粉碘超标、哈根达斯“厕所门”事件,也都曾经让中国消费者大跌眼镜,一度不敢相信。  

  但是,无论当时有多少媒体的穷追猛打,相关监管部门的快速强力介入,曾经一度闹得的沸沸扬扬这些事件,都没有对受牵连的企业构成致命的打击,上述品牌在中国并没有消失,甚至早已转危为安,成功收复失地。有品牌和没品牌的企业,在同样的食品安全问题风暴中,其结果已是截然不同的“冰火两重天”,这样的对比实在引人深思。  

  现在的食品市场,早已是有品牌者的天下,这已经是无庸置疑的现实了。有品牌者便意味着有信任,有更高的利润,就可以赢得更大的市场规模,可以更快地恢复市场元气,而无品牌者一旦碰到市场风险,便是一蹶不振的命运。无论是有包装食品,还是无包装食品,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品牌化生存都将成为食品企业生存的一条铁律。  

  所以,中国食品企业不应该再在探讨“该不该做品牌”的问题,而应该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探索“如何做品牌”上来,因为市场环境的恶化,已让我们没有其它可能的选择。比如,美国著名反华参议员舒默日前已在呼吁美国政府设立强力机构,严查中国产品质量,称当前混乱的联邦监管体系未能保护消费者避开“有害”的中国进口商品。另一名民主党参议员理查德·德宾则夸张地说:“现在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即‘中国制造’标签在美国成了‘危险’的同义词。”还有一家美国健康食品公司则称,将大力宣传其食品不含任何源自中国的原料,甚至计划给产品包装贴上“无中国生产原料”标签,而且将以此作为产品广告以及宣传的内容。可以试想,如果当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成为中国食品企业的共同形象时,我们将碰上怎样的灭顶之灾?  

  我们迫切需要在这场信任危机中果断出招,重建“中国食品”乃到“中国制造”的品牌信誉,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企业应该采取的行动。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场危机虽然背后有更深刻的政治动机,但是对于食品安全的关心和追求却几乎是人类一个永久性的问题,容不得半点忽视。今天的消费者不但越来越重视对产品、包装和品牌推广,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还越来越多。美国一项调查表明,近60%的受访者表示,与两年前相比,他们对自己所购买食品的成分识别意识有所增强,但尽管这样,仍有72%的消费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们所购买的带包装食品的信息,包括原料来源、生产方法和成分等。消费者正在变身进入一个成为“全面消费者”的新时代。  

  这既是一场革命性的挑战,也为我们塑造更加高信任度的品牌提供了契机。这就是我们倡导的,应该因需而动,启动一场全新的3.0品牌塑造运动。这种新的品牌3.0理念,可以让我们更加主动地贴近消费者,利用消费者在资讯方向的更多需求来创造性地建设品牌,让他们了解更多,知道更多,以更大的透明度来获得消费者对我们的信任,从而将任何可能的食品安全风波消除于无形之中。  

  中国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危机常常等于“危险+机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中国食品企业可以把这次“中国制造”的危机,化作加强质量监督,改进机制,提升产品层次的机会,让“中国制造”不仅价廉,而且物美;不仅质量好,而且档次高;不仅出口产品优秀,而且内销产品可靠;不仅要让世界放心,更让中国人放心。通过勤修内功,炼就品牌,强化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才是最终化解“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不二法门。

  李志起,中国著名实战派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专家,先后服务过美国百事集团、韩国现代集团、华龙今麦郎集团、康师傅食品、娃哈哈集团、双汇食品、贵州醇酒业、水井坊酒业、汇源饮料集团等中国150多家著名企业的全案营销咨询服务。李志起先生是“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在企业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营销管理、团队培养、广告策划、新产品上市及影视广告制作等诸多领域有着精深的见解,尤其擅长针对各类企业营销现状,提供最具针对性的品牌营销实战方案,帮助企业迅速完成品牌和销量的双重提升,被誉为“中国品牌突破大师”。他创立的【CBCT李志起品牌营销机构】,是中国近年来成长速度、业绩口碑都十分优秀的专业营销服务机构。联系电话:010-84832547,84831614,13910518561,网站:www.lizhiq.com,或发电子邮件(MSN):Email: JACKELEE@VIP.SIN.com 与李先生交流。




关于作者:
李志起 李志起:李志起,著名营销咨询机构----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志起未来商学院发起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2009年中国营销功勋奖获得者,2008品牌中国年度十大专家,2007科特勒中国最佳营销精英,改革开放30年中国策划标志人物,深刻影响中国营销的十大人物,中国创新营销论坛主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学会顾问,十多家著名财经媒体专家顾问。联系电话:13911185761,13521171615
查看李志起详细介绍  浏览李志起所有文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2006,中国食品企业必须换“脑”前行! (2006-02-2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李志起)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5-06 05: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