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新营销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 雾里看花?

电子商务 雾里看花?


网络营销论坛, 2000-07-22, 作者: 葛伟民, 访问人数: 3364


  谈了多年的电子商务,流行了多年的电子商务;新型的商业模式是电子商务,ICP(信息内容服务商,Internet Copyrights Provider)共同的梦也是电子商务。

  有多少人知道,当IBM在中国大肆宣传和灌输电子商务概念的时候,正巧是它自己经营了两年的电子百货商店关门大吉的时候?

  到目前为止,电子商务是不是还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

  1、网络泡沫总不能永远维持下去,谁是最后的接棒者?

  电脑和网络作为因特网时代商业往来的工具,正在成为美国经济中的龙头产业。微软、英特尔、思科和戴尔等一批大公司在1999年风靡华尔街股市,仅微软公司一家的市场资本就曾上升到5000亿美元。

  不仅如此,许多新的网络公司相继建立并陆续上市交易。自美国在线1992年率先上市以来,美国卡根集团对与因特网有关的上市公司追踪研究,发现网络公司初始股总值为2220亿美元;但到1999年底,市场价值己增加到1.32万亿美元,上涨了近5倍。至于1999年才新上市的网络公司,当年就创下7020亿美元市场资本总值的历史纪录,占了这个新兴产业市场总值的一半以上。这么短时间内创造如此高的股市价值,是美国任何其他产业都比不上的。仅1999年上市的网络公司就有190多家,使得在股市交易的网络公司总数增加到了279家。由于投资者看好科技股,因此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中占一半以上的电脑和网络股,1999年的上升幅度高达103.8%。

  美国证券市场历史上出现的不以上市公司的业绩论英雄的极度非凡现象,让传统的擅长于进行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传统投资者如巴菲特瞠目结舌。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投资价值观念的改变正在改变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方式。但是,对于“网络股”的非凡表现,也有不少人发出了小心“网络泡沫”的警告。

  尽管进入2000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无巧不巧地伴随着微软公司的官司失利,美国电脑和网络股价格曾大幅下跌,但稍后又有反弹。至少到现在为止,投资于网络看来还是“一本万利”的。

  1999年,根据国外的经验,在我国的网络业界领域关于ICP成功发展所作的经验总结是,三部曲:(1)创意是第一生命力;(2)获得风险投资;(3)实现股票上市,尤其是争取在美国上市。

  关于目前的“网络股”表现是不是泡沫,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许许多多可以探讨和争论的地方。由于到目前为止,网络公司真正实现经营赢利的仍然是凤毛麟角。即使象Yahoo那样的“神话”,1999年的业绩也只不过是实现了每股十几美分的赢利——尽管这一点已经令不少投资者和ICP欢欣鼓舞:做ICP,最后在赢利究竟落实在哪里?是网页广告?还是电子商务?近两年的实践,似乎已经可以看出网页广告的赢利前景并不十分看好。那么,最后可能的赢利还是要依赖于开展电子商务。不过,真正干电子商务的网络公司并不多,成功的更少。大家始终忙着的,主要还是怎么将公司推上股市。所以,也有人提出:网络经济到现在为止还是一场接力赛。不过,接最后一棒的是傻瓜。

  2、增长的神话。

  事实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如Internet的发展速度一样,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1995年时,据美国的一项预测,联机购物的美国人人数预计将从1995年的34.5万增加到2000年的500万,同时销售额将从8600万美元上升到84亿美元。但1998年,美国因特网上的销售额已达150亿美元;1999年,在美国,网上购物将突破350亿美元。

  另据1999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调查报告显示,1996年全球网上交易额为5.18亿美元。1997年为78亿美元,1998年达到了500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仅美国的网上交易额就将超过3000亿美元“。

  Forrester调查公司在2000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预言:到2004年全世界的互联网商务额可达6.9万亿美元;亚太和西欧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分别达1.6和1.5万亿;拉美可达820亿;北美虽然仍将保持第一,但占的比率将下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将是政策法规、基础设施和集团贸易等。

  那个爱说大话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他1999年1月访华时发表的题为《数字世界和数字中国》的演讲中认为:“电子商务将日益盛行。我预言,在2000年底,电信市场商务将达到l万亿美元。

  3、到底什么是电子商务?

  可是,到底什么是电子商务?什么是电子商务,不是我酸溜溜地要来说概念。因为事实上这确实是个问题。首先,关于各种电子商务业务量增长的报道,从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其次,经常有人问我:你对电子商务到底怎么看?电子商务的前景怎么样?电子商务到底是指E1ectronic Business,还是指E1ectronicCommerce?等等。

  显然,从直译的角度看,E1ectronicBusiness是电子商务;E1ectronic Commerce是电子商业。显然,商务的概念比商业要宽。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还有一个是否联系Internet的问题。现在所说的电子商务,在通常的意义上是联系Internet的,与以往的单纯建立在EDI(E1ectronic DataInter 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网络)基础上的“电子商务”相比,在概念上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关于电子商务,最宽的概念就是:只要与使用“电子手段”有关的商务,如使用电话、传真、电报等,就都可以算作是电子商务。并且,只要在商业活动全过程中沾上一点“电子”的边,就可以将这种商业活动划入“电子商务”范围了——如果这样划分,发达国家中恐怕就已经没有非电子商务的商务了。所以,说大话也不用担心,反正关于电子商务本来就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标准。要说到最最纯净的“电子商务”,就只有“什么都通过网上(Internet)实现”了:在网上发布商品信息、在网上浏览商品目录、要价砍价、订定协议、交割和支付,即连交易对象也在网上传输——软件、数据等,然后是售后服务。次一等的、也是标准的电子商务是:商品实物送货上门,安装、维修上门,其他商业活动都在网上实现。但现在普遍的情况是:支付也难以在网上实现;网上订货,通常还要经过电话确认。当然,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双方的属性,还可以分类为B2C(商家对消费者,2=to)和B2B(商家对商家),实际上也很简单,懂得商业经济学的人对于理解这类概念并不困难:管你什么电子不电子,电子是修饰语,商务才是根本。人们通常忽略的还有:C to C。在Internet上,很早、很活跃的电子商务实际上是C2C。当然,主要是二手市场,特别是电脑和电脑配件及其周边设备的二手交易市场。

  4、商务是根本,新旧融合才能鹤立鸡群。

  最近,美国的ICP们,那些新新人类和毛头小伙子群体,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动作:招聘资深管理人员和资深营销人员担任公司的要职。为什么?因为这些ICP,不要看他们的网页做得十分漂亮,公司内部的次序和管理状况可是一团糟——这本来就是新新人类、电脑发烧友、网虫的特色。还有,他们突然发现:光有先进的技术和发疯般的干劲,不懂营销也不行。即使公司能够上市,可以在股市中大赚一把,但要“做长期”,使公司真正走上正轨和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赢利和实现真正的壮大,或真正开展起电子商务来,不懂传统的市场营销还真的不行。

  再说呢,仅仅是从与同行们的竞争来看,加强公司管理的力度和营销的能力,总是能够胜人一筹的吧?!所以,在这方面,就已经显示出了“新旧融合”的威力。那些个对电脑和网络“一窍不通”的资深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在暗笑:说起“电子”,我们远远不如你们;说起“商务”,嘿嘿!

  曾经有人向我“请教”:我们的思路是做B2B,B2B是大有前程的,对不对?

  对对对!当然对。不论B2C还是B2B,用发展的眼光看,谁敢说不是前程远大?问题就在于:你们是ICP,你们想的是介入到传统的商务活动中来,介入到传统的商品买卖中来,做B2B。你们没有搞过物贸中心,没有那种经验。你们没有考虑过:用什么来拴住to两头的B和众多的B。你们构筑交易平台,就象过去物资部门和商业部门建立贸易中心差不多(实际上更差),让众多的B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对!可以热闹一阵:可是,第一次的交易发生了,你可以收取中介费,买点糖果吃吃。第二、第三次呢?难道B们不会自己直接打交道?

  为什么很多电脑硬件公司、汽车公司等,做B2B和B2C很成功?因为实质上,他们在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厂商,只是利用了电子商务手段来辅助他们原来的营销业务,而不是另起炉灶的ICP!至少电子商务使他们降低了库存、加速了资金周转。为什么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多次在会议上谈起“上海梅林”的电子商务很有发展前途?因为梅林本身有送纯水的业务,本身有一个送货的站点和“苦力”网络,然后扩展业务范围,利用Internet开展电子商务。那么他的成本就很低。原来送水,现在根据网络上消费者的订单,再送送大米、啤酒之类的,有什么不好?

  所以,将来在电子商务方面最有发展前途的,很可能就是那些老牌的厂商,有着较高的信誉和本身就很充实的业务。依我看,新贵ICP不妨与老牌厂商携手合作,共创大业。这要比“单枪挑滑车”来得实在和风险小。

  最后,我想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地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也是关键的制约因素。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0篇)
*系统营销与电子商务 (2002-01-2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何宗松)
*浅谈电子商务与我国企业的发展关系 (2001-12-26, 中华企业内刊网,作者:周志强)
*Intel的电子商务 (2001-08-01, 江苏财经信息网,作者:孙彦斌)
*我国电子商务的十二个市场分析 (2001-07-09,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汝林)
*“网络经济”质疑 (2001-02-05, 《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一期,作者:高建华)
*低成本才能变赢家 (2001-01-09, 《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十二期)
*转型之力哪里来 ? (2000-12-06, 君思电子商务世界,作者:安慧)
*需求是最好的“专家” (2000-12-06, 君思电子商务世界,作者:梁春晓)
*从传统优势到网上优势 (2000-12-06, 君思电子商务世界,作者:梁春晓)
*中国电子商务:你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2000-11-22, 中国营销传播网来稿,作者:彭忠义)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04-28 05:05:16